吕布的为人?

除了不忠、不孝、不义,贪财好色以外,还有什么?(打架除外)

吕布是三国无可争议的猛将.纵观整个三国勇将,能在关羽张飞的联手夹击下走过五十回合的有几个?能在刘关张三人夹击下全身而退又有几个?仅奉先一人而已.奉先的勇猛又带有悲情色彩.匹马纵横天下无敌,然而双拳难敌四手,猛虎架不住群狼.我们经常在三国演义中看到这样的场面,吕布总是被人夹击.三英战吕布,曹操手下典韦,夏侯兄弟等六员虎将围攻吕布.下邳城外,吕布身负自己的女儿,和关张二将苦战....然而,即使如此围攻,奉先不损毫发,全身而退.此等武艺,三国第一.
时人语曰:“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曹瞒传》

吕布的人品,历来就受到世人的质疑.认为其反复无常,惟利是图,甚至穷凶极恶.其中杀丁原,是典型事例.然而吕布真的坏到极了吗?恐怕未必.
杀丁建阳虽然手段毒辣,然良禽择木而栖,那样动乱的朝代,并不是怎样奇怪的事情.只不过下手狠了些.乱世成名,有几人为圣人?曹操为了自己能杀掉其父亲的至交好友全家老小.刘备夺了自己兄弟的基业.孙权为了保护自己,不顾尊严,向魏朝称臣.更别提袁家兄弟骨肉相残,各路诸侯你争我夺背信弃义.吕布不过是其中一人罢了,品行不能算是高尚.然而,王八笑绿豆,彼此彼此.都不是好东西!然而,奉先真的是反复无常吗?我们慢慢分析.
吕布杀董卓,历史记载董卓品行恶劣,性格乖戾.曾经因为一点小矛盾,竟然拿戟对着吕布练标枪!常常因为一点摩擦.董卓几番要杀吕布.事后怒气消了,又去安抚自己这个干儿子.而吕布也不是省油的灯,竟然与董卓的一个侍女偷情.每想到董卓的暴戾,心甚不安.有一次,和王允诉苦,言之董卓如何几次与欲杀自己.王允趁机挑拨,以后的事情大家都清楚了(所有引用的文献,均来自于三国志,因为方便大家阅读,所以采用白话文,想看原文,请参考文言的三国志)

吕布从袁绍,共同破了军阀张燕.奉贤性格傲慢,言语随便,又是猛将,因此袁绍心里疑忌,认为吕不可能为他所用,就准备半夜杀掉他,结果不小心走漏了消息.吕布便趁夜色离开了袁绍的军营,袁绍不甘心,派人去追杀.去的人见到吕布神威,没有一个敢接近的.由此看见奉先之勇,也可以看出他另一个缺点,傲慢而言谈随便,优点就是为人比较直率,有什么说什么.

吕布后来跟从了张邈,得到了著名的谋事陈宫.这一段历史的真相其实并非如三国演义所说,吕布率众打入了曹操的根据地.其实是张邈听从了陈宫的建议,背叛了曹操的信任,分割了曹操的根据地,并且招纳吕布为部将.后来,曹操反戈一击,打败吕布,收复失地.邈战败身死,吕布投向刘备..很有人认为吕布有勇无谋就是因为被曹操打败,然而,曹操用兵属于三国里顶尖选手,在真实历史上,曹操的雄才大略在当时的年代是出类拔萃的.拿曹操的智慧和吕布比,就等于拿吕布的武艺和曹操比一样,对奉先是不公平的.

吕布投靠了刘备,后来趁机偷袭了徐州.很多人指责其背信弃义.而在我看来,则不然.刘备收留吕布,吕布非常尊敬刘备.甚至让自己最心爱的女人给刘备倒酒.并且称呼刘备为弟弟.可以说礼敬到了极点了.然而,吕布性格傲慢,言语无常是其最大缺点.刘备表面不说,心里却很不高兴.并且,在刘备的眼里,吕布不过是他收留的落魄部将,怎么可以真正平起平坐了.吕布也察觉刘备的真实意图,不想作为刘备的一条狗四处卖命.刘备攻打袁术于是趁机拿了徐州.权谋相争,何来信义.刘备强占荆州,从兄弟手里夺去四川,其手段之阴狠又比吕布高尚多少.天下喜欢自我标榜者极多,若说吕布品行最坏,在我看来那些人还不如吕布坏的光明磊落.乱世下皆豺狼,一路货色罢了. 董卓要杀吕布,袁绍要杀吕布,刘备明明不喜欢吕布,还收留之.居心也极为叵测.吕布不反,坐以待毙?他不是一个大仁大义的君子,但是也不是一个大凶大恶的小人.只能说,在那乱世之中,为谋生存发展,人之常情罢了。

吕布问曹操,"我对我的手下也都不错,怎么关键时候都背叛我呢?"曹操告诉他"你信你的老婆比你信的部将多,又怎么能说对他们好呢?"吕布哑口无言.吕布性格傲慢而又多猜忌,不能充分信任自己的手下.所以,每当关键战役,他的部将心里就不安定,畏首畏尾.因此,总是遭遇败仗.他对自己的手下,并非象三国里那等暴戾.有一次,部将郝萌叛变,陈宫是同谋.吕布知道后,一言不发.以后,也再没有对陈宫过问这件事情.侯成、宋宪违反了吕布的将令.吕布恼怒,斥责二人,但是并没有动手打他们.结果二人还是出卖了吕布.危难的时候,吕布不能对自己部下的意见积极采纳,贯彻执行.相反,信任自己的目光短浅的妻子更多一点.这也许是吕布失败的重要原因吧.
陈宫:“君,骁勇无敌,善战无前,然勇而少计,暴而少仁。恐众叛旦夕之间。”
高顺:“凡破家亡国,非无忠臣明智者也,但患不见用耳。将军举动,不肯详思,辄喜言误,误不可数也”。
陈,高二人对吕布的评价还算是中肯吧.

吕布并非全无谋略.袁术攻打刘备.刘备求救吕布.吕布的部下都说不可救.只有吕布说"如果刘备被灭掉,袁术在联合北边太山的军事势力,那么我就也有被合围灭掉的危险."于是,解救了刘备的危急.辕门射戟,显示出绝妙的箭术.从这里可以看出吕布的谋略和远见.

袁术猖狂,来攻打吕布.被吕布杀的象狗一样狼狈.吕布写信给袁术说"你自己觉得很了不起,总是吹嘘自己兵精将猛,心里常常想吞灭我,这个念头你始终压抑在心头.我虽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人,然而今天难得忙里偷闲,陪你在淮南玩了玩.结果你抱头鼠窜,你吹嘘的那些神兵天又在哪里呢?你总是蔑视天下的豪杰,但你却不知道,天下的豪杰里,不是哪一个都是可以让你随便蔑视的?"言辞里充满了骄傲和豪气.

奉先最后死于曹操之手.一代猛将,就此寂灭.我写了这么多,并不是想为他开脱什么.只是想把一个真实的吕布,一个有血有肉,有着平常人的贪婪和私心,又有豪杰的气概和勇猛的三国猛将,呈现给大家.以此,来纪念这位曾经在三国游戏中,为我立下赫赫战功的三国风云第一猛将. (该文曾写于20天前,今天重新编辑再发)追问

这个答案我好像看过。。。。。。貌似好久以前。而且也不算是回答我的问题,至少能把我说的“不忠、不义、不孝,贪财好色”之类的话反驳掉。
不管后边备备哥做了多坏的事,至少徐州是陶谦给刘备的,徐州牧也是刘备的。被人收留就应该知恩图报吧,不然被人被人说“不义”也不奇怪。
历史上吕布立下的战功还真不知道有哪些?他所到之处,除了战火和混乱还有什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17
要论三国时期的武将谁最强,即便是不了解历史,甚至连《三国演义》都没看过的人也会知道,答案应该是吕布,正所谓“人中吕布,马中赤兔”,这话简洁明了的道出了吕布在三国时期的武力定位的确是无人能及的,但是他的人品却一直为后世所诟病,尤其是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多数人都认为他是个无耻的“三姓家奴”,然而历史上的吕布真是如此吗?《水浒传》中有位好汉不经意的一句话道明了真实的吕布的为人,也许他没有咱们了解的那么无耻。

(吕布剧照)

《三国演义》与《水浒传》同为四大名著,虽然说两段故事都非常的精彩,但它们发生的时代相差数百年,若是有什么关联也不过是角色的只言片语提及,不存在直接的影响,但是作品归作品,写作品的人还是明事理的,他们能够通过自己作品中的人物透露一些自己对于历史人物的真实评价,于是《水浒传》中被提及的吕布似乎成了一个颇为正面的形象。
其实《水浒传》中提到三国时期的人与事还是挺多的,就像“大刀”关胜自称关羽后人,在模仿祖先这事上有天然的优势,再加上从武器到装扮都是在学关羽,所以他的形象几乎就和那关二爷如出一辙,而在《水浒传》中并没有吕布的后人,要说与那吕奉先有关系的唯一一位好汉就属梁山上排名第五十四位的“小温侯”吕方了,这人手执一把方天画戟,穿一身红衣,宛如吕布再世。

(吕方剧照)

然而就吕方在上了梁山之后的表现来看,他其实并不像他模仿的吕布,反倒是比较类似于《三国演义》中赵云、许褚一类的角色,也就是他们“主公”的保镖,当然,在《水浒传》中应该叫“哥哥”,性质其实差不多,他与那“赛仁贵”郭盛如同宋江的左膀右臂一般,时刻确保宋江的安危,在实战中的战绩并不出众,不过杀了曾涂、厉天佑,在石宝那种级别的对手面前显得有心无力,最终与那白钦同归于尽。
那么除了在装扮上模仿吕布,这吕方还与吕布有啥关联呢?其实还真有,吕方曾说过一句很不起眼的话,不经意间帮吕布正名了,他所模仿之人也许并不是所谓的无耻之徒。

(吕方、郭盛剧照)

那是在原著的第三十五回中,吕方和那郭盛还未上山,两人缠斗在一起,最终由花荣一箭将两人的戟给分开,接着便是两人自报家门,其中吕方就说了这么一句:“小人姓吕,名方,祖贯潭州人氏,平昔爱学吕布为人,因此习学这枝方天画戟,人都唤小人做小温侯吕方。”其他的都没什么问题,但这“爱学吕布为人”看起来就有些不可思议了,吕布为人如何?在绝大多数读者的印象中吕布就是个无耻小人,你吕方何故学他的为人?而且就花荣、宋江等人的反应来看也并没有感到惊讶,所以不难判断,在他们看来,吕布就是个武艺高强之人,至于人品,似乎也不坏。

(宋江、花荣剧照)

“吕布为人不错”,这个观点不仅仅是花荣、宋江、吕方的看法,同时也是施耐庵的看法,由此可见历史上真实的吕布并非《三国演义》中那般无耻,只能说生在一个混乱的年代需要一定的谋略,而他又是那个时代武艺最高强之人,难免遭人抹黑,所以才给读者造成了不少误会,吕方这无意间的一句话无疑是帮吕布正名了。
第2个回答  2020-11-17
三姓家奴,典出罗贯中老师的《三国演义》,特指吕布。意在讽刺其反复无常,不忠不义。

吕布本身姓吕,父亲早逝,认荆州刺史丁原为义父。丁原待他不薄,倚为股肱。然而,吕布见利忘义,寡情负恩。董卓用了一匹日行千里的赤兔马,一千两黄金,数十颗明珠,一条玉带,便令吕布动了心,杀了丁原,取其首级,投降董卓,拜为义父。天下第一好汉卖身投靠,使奸贼董卓如虎添翼,更加飞扬跋扈起来。

为诛灭董卓,司徒王允抓住这对父子同样好色的特点,设下连环计,将歌伎貂蝉同时许给董卓和吕布,使父子两人陷入争夺美女的圈套。“风仪亭”一折,父子的矛盾加深了。董卓无情,竟向吕布掷戟。而这个吕布,为了一名歌伎,也不惜与义父反目,杀了董卓,夺回貂蝉。这便是“三姓家奴”的全本故事。在讲究忠孝仁义、崇尚祖宗膜拜的封建社会,这是最为人不齿的事。

《三国演义》是一部讲仁义的书,刘、关、张是罗贯中老师极力歌颂的仁义的化身。而吕布,却是袅情绝义、毫无主见的武夫,是刘、关、张的对立面,是作家极力鞭挞的人物。

书中,吕布多次被骂为“三姓家奴”。在讲究忠孝仁义、崇尚祖宗膜拜的封建社会,这是最为人不齿的事。三英战吕布时,张飞挺着丈八蛇矛,飞马大战:“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张翼德在此!”这是对吕布的人格最大的羞辱。

史实典籍中,并无关于吕布“三姓家奴”一说。这句贬损人的话,是罗贯中老师的杜撰,其目的以借来提高刘关张三英的声誉地位。

然而,三国时代最不能“从一而终”的正是被罗老师捧得最高的刘备。

2/

英雄不问出处。历史上的许多英雄豪杰起家时,往往都依附于某一个军事集团或政治势力,大多数英雄都有过改换门庭的易主记录。谁是史上易主最多的大英雄?这顶桂冠无疑应属于刘备,有史可考的,刘备就有十次背叛旧主、更换门庭的记载:

1.最初跟随校尉邹靖讨黄巾。(《三国志·先主传》)2.在平原人刘子平的推荐下,跟随了史失其名的青州从事。(《三国志·先主传》裴注引《典略》)3.投靠大将军何进的都尉毌(音贯)丘毅。(《三国志·先主传》)4.投奔幽州公孙瓒。(《三国志·先主传》)5.与公孙瓒的青州刺史田楷屯兵齐国(今山东淄博市),受田楷节制。(《三国志·先主传》)6.离开齐国投归徐州牧陶谦。(《三国志·先主传》)7.陶谦死后,刘备领徐州牧,旋被吕布击败,投降吕布,屯兵小沛(今江苏沛县东)。(《三国志·先主传》)8.被吕布打败,投归曹操。(《三国志·先主传》)9.在徐州被曹操打败,投归袁绍。(《三国志·先主传》)10.离开袁绍,投归刘表。(《三国志·先主传》)

“城头变幻大王旗”,如此频繁地改换门庭,古今跳槽者无出其右,似有反复无常之嫌。不少善良的读书人会问:这样的“变色龙”刘备,能算大英雄吗?

3/

古语说得好,春秋无义战,三国无君子。在那个群雄逐鹿的军阀混战年代,谁胜出谁便是英雄。至于其手段,则在其次。无论是光明磊落,还是阴险狡诈,都不过是为其争夺天下的终极目标服务的。

诚然,刘备为了求得自身发展,使出了无数借力打力的本事,终于成就一番事业,这是吕布之流所无法相比的。

就以刘备同时代人的眼光来看,刘备也不失为一位大英雄。

曹操:“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夫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为后患,将生忧寡人。”

袁绍:“刘玄德弘雅有信义,今徐州乐戴之,诚副所望也。”

郭嘉:“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张飞、关羽者,皆万人之敌也,为之死用。嘉观之,备终不为人下,其谋未可测也。”

孙权:“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讬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然折而不挠,终不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竞利,且以避害云尔。”

由此可说,刘备尽管先后十易其主,仍不失为一个被历史所肯定的大英雄。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4
吕布善弓马骑射,臂力过人,被喻为堪比西汉名将李广,同样有“飞将”的美誉。在民间有“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一说。   不过他虽骁勇善战,但又势利多变,为人无谋,他知高顺言忠而不用,不听陈宫之言,更甚与麾下将领妻子有染,听信妇人说话,故除其勇武为人所记,个性却并不为人所喜。   所以陈寿亦认为:“吕布有虓虎之勇,而无英奇之略,轻狡反复,唯利是视。自古及今,未有若此不夷灭也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0-11-17
三国第一战神吕布:勇猛一生却不会做人,可惜了这身武力!

吕布是三国时期的猛将,有一种说法叫做“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可见在世人的眼中,吕布有多勇武!
少年战神,志在天下!
原本在吕布小的时候,他的父母一直希望他学习一些文学方面的东西,但是吕布对那些都不感兴趣,也不好好学。父母对他没有办法,于是就问他以后想做什么,他兴致勃勃的说,自己以后要做一个大英雄,做大将军!
父亲没有办法,就送他去学武。因为他喜欢学武,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很认真,从来不投机取巧。终于他练就一身非凡的武艺,尤其擅长骑马射箭。一开始,因为他勇武,所以丁原很看好他,给他官位,对他很好。后来董卓进京,诱惑他杀死丁原,这样董卓就能吞并他的军队。
初遇董卓,良莠不分。
为了让吕布放心,董卓还和他结为异姓父子,这足以表现出对他的欣赏和信任。吕布果然听从了董卓的话。杀死了丁原。
后来吕布在董卓的手下得到重用,后来董卓遭到很多人的讨伐,让吕布在他的左右跟随着,保护他。当吕布喜欢上了董卓的婢女后,唯恐这件事被董卓发现,而当董卓因为猜忌他,向他扔武器后,他更是怀恨在心。
于是在有人想要他做内应,刺杀董卓的时候,他虽然犹豫了一会,但最终还是答应了,成功杀死了自己的义父。

冷血无情,反出义父
后来他想投靠袁术,但是袁术觉得他这个人十分骄横,不好掌控,所以拒绝了他。于是吕布就转而投靠了袁绍,得到了厚待。
吕布作战勇猛,经常打胜仗。但是时间一长,他就有些骄傲了,不听号令。于是袁绍就开始对他不满,想要除掉他。吕布也有所察觉,于是连忙逃命去了。后来,吕布也辗转为好多人效命,但总是不能忠心。
因局势所迫,曹操亲自带兵攻打吕布。整整三个月,把吕布围得是滴水不漏。中间他也不是没有想过投降,但是因为害怕投降也是死,所以一直坚持守城。

吕布志短,终遭灭亡
但是随着他的部下接二连三的投降,吕布知道这次自己是凶多吉少了。吕布被捆起来押送到曹操面前,但是他仍不死心,说自己可以为曹操效命,有了他,就能得到整个天下!
但是刘备却提醒曹操不要忘记前车之鉴,之前吕布可是亲手杀了扶持他的丁原,还有他的义父董卓啊!曹操是个生性多疑的人,自然不会允许这样的人在自己身边,于是下令杀了他。
历史上对吕布这个人的看法和评价都很多,大多数的人都认为他是一个骁勇善战的将军,却也是一个没有头脑的人。他前后辗转为好几个人效命,却没能建立自己的势力。
原本众人都畏惧他,的确是因为他打起仗来很勇猛,但是只有他一个人,也是无所畏惧的。所以在最后他被困在城中的时候,也没有人能救他,不过是一个孤立的势力,不足为惧。
作为一个将军,他是非常成功的。他的战斗力在当时的三国,几乎没有几个人能与他匹敌。他是一个最勇猛的武将,身上有很多人没有的血性。
如果他性格能够不这么尖锐,选择一方势力,好好效忠,也许结局会另有一番景象。最后曹操也不是没有考虑过留他性命,他有一身的好功夫,一定会成为曹操很强大的助力。但他这个人的人品也真的不行,令人信不过。
到最后他还为自己辩解,说自己对部下很好,但是没想到被背叛了。但是也不想想,士兵都是向着将军看齐的,如今背叛他,也是跟他学的,为了自保而已啊。
如今所有的事情都已经过去,成为了历史。但是他的故事还在流传着,很多人也因为敬佩他的勇武,被他无所畏惧的武将精神感动,而把他当作偶像。
吕布会有这样的下场,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因为他太骄傲,太自负了。而他也不能诚心实意的相信别人,所以也没有人能真正的信任他,只把他当成一把利刃,当作一个武器来使用。
人各有命,有什么样的缘法都是因果循环,某种意义上说,吕布有这种结果,也是他应得的啊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