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的高看的远"的诗句

"站的高看的远"的诗句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译文: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请再登上一层高楼。

出自: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原文: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译文:

夕阳依傍着山峦渐渐下落,滔滔黄河朝着大海汹涌奔流。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请再登上一层高楼。

扩展资料:

诗的前两句写所见。“白日依山尽”写远景,写山,写的是登楼望见的景色,“黄河入海流”写近景,写水写得景象壮观,气势磅礴。这里,诗人运用极其朴素、极其浅显的语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进入广大视野的万里河山,收入短短十个字中;

而后人在千载之下读到这十个字时,也如临其地,如见其景,感到胸襟为之一开。首句写遥望一轮落日向着楼前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视野的尽头冉冉而没。这是天空景、远方景、西望景。

次句写目送流经楼前下方的黄河奔腾咆哮、滚滚南来,又在远处折而东向,流归大海。这是由地面望到天边,由近望到远,由西望到东。这两句诗合起来,就把上下、远近、东西的景物,全都容纳进诗笔之下,使画面显得特别宽广,特别辽远。

就次句诗而言,诗人身在鹳雀楼上,不可能望见黄河入海,句中写的是诗人目送黄河远去天边而产生的意中景,是把当前景与意中景溶合为一的写法。这样写,更增加了画面的广度和深度。而称太阳为“白日”,这是写实的笔调。

落日衔山,云遮雾障,那本已减弱的太阳的光辉,此时显得更加暗淡,所以诗人直接观察到“白日”的奇景。至于“黄河”。当然也是写实。它宛若一条金色的飘带,飞舞于层峦叠嶂之间。

后两句写所想。“欲穷千里目”,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

从这后半首诗,可推知前半首写的可能是在第二层楼(非最高层)所见,而诗人还想进一步穷目力所及看尽远方景物,更登上了楼的顶层。在收尾处用一“楼”字,也起了点题作用,说明这是一首登楼诗。

诗句看来只是平铺直叙地写出了这一登楼的过程,但其含意深远,耐人探索。“千里”“一层”,都是虚数,是诗人想象中纵横两方面的空间。“欲穷”“更上”词语中包含了多少希望,多少憧憬。

这两句诗发表议论,既别翻新意,出人意表,又与前两句写景诗承接得十分自然、十分紧密,从而把诗篇推引入更高的境界,向读者展示了更大的视野。也正因为如此,这两句包含朴素哲理的议论,成为了千古传诵的名句,也使得这首诗成为一首千古绝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登鹳雀楼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1-11
站的高看的远的诗: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望岳》。
诗日:“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首诗是杜甫青年时代咏泰山的作品,全诗紧紧围绕诗题“望岳”的“望”字着笔,空间由远而近,首联远望,颔联近望,颈联凝望,尾联俯望泰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不仅写出了泰山的雄伟,而且体现了诗人登高望远的心胸气魄,表达了作者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2、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鹤雀楼》。
诗曰:“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首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其中,前两句写所见。“白日依山尽”写远景,写山,写的是登楼望见的景色;“黄河入海流"写近景,写水写得景象壮观,气势磅礴。后两句写所想。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其有诗人的向上进取的精神、高瞻远瞩的胸襟,也道出了要站得高才看得远的哲理。
3、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出自北宋诗人王安石的《登飞来峰》。
诗日:“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这是诗人借登飞来峰咏物抒怀的一首作品。诗开篇,诗人用“千寻”这一夸张的词语,借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第二句则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诗的后两句“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直意为不怕浮云遮住远望的视线,那是因为站得最高,实际上这两句诗富含更加深刻的哲理,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
“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5
诗中蕴含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的诗句是:

1、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

2、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

3、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题西林壁》

4、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07-08-12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第4个回答  2007-08-12
最有名的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