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8-02-22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是千字文的第一句.在地球刚诞生的时候,地球的四周被浑沌不清、变幻莫测的赤黑色气体所包围,而大地则是枯黄的一片。到处都是大水,举目所见一片荒凉。
“天地玄黄”一句出自于《易经》.《易经》里说“天玄地黄”,这里为了押韵改作“天地玄黄”这种不改动古人文字的引经,为明引.“宇宙洪荒”出自于《淮南子》与《太玄经》.《淮南子》里说“上下四方叫作宇,古往今来叫作宙”.作《太玄经》的是西汉的杨雄,他在《太玄经》里说过“洪荒之世”的话.两部经的话合起来就是“宇宙洪荒”,这种引经的方式叫暗引,所以这两句话都是经典.如果仅仅从字面上看,这两句话的意思就是:天的颜色是黑的,地的颜色是黄的.这不是无病呻吟吗?能作为经典流传几千年吗?那么这两句话的深层含义在哪里呢?我只能试着解,大家来随文入观,看看能体会到哪里.天地这两个字在古汉语里有多重意思,包括的概念非常之多,我们熟悉的太空之天与地球之地只是其中之一.要想弄明白天地二字的含义,必须要读《易经》.《易经》是五经之首,讲的就是天地之道和阴阳之变的道理,中国的传统文化,什么《四书》、诸子百家,统统都是从《易经》这个根上发展出来的,学中国文化不读《易经》是本末倒置.《易经》上说:“形而上谓之道,形而下谓之器”.天地宇宙未生之前,是混沌状态的,现代物理学称为大爆炸以前的那个超密度无限塌缩的粒子,中国文化叫太极.150亿年以前,这个超密度的粒子瞬间产生大爆炸,形成了现在的物质宇宙,其中有形的物质凝集成星体,就是地;无形的空间扩展开来形成了太空,就是天.《易经》说:轻清者上升为天,阴浊者下降为地.不是既形象又具体吗?但这是物理的天地,物质世界的天地.在《易经》文化里面属于形而下的“器世间”,也就是物质世界.形而上是非物质的道的世间,那不是我们现有的智力能够讨论的,所以孔子说:“六合之外存而不论”.“存”是承认它确实存在,“不论”是暂且不讨论,因为我们的智慧不够,一说就吵架,何苦呢!对智慧高的人讲真话,形而上是天,形而下是地.对智慧不够的人只能说浅话:太空是天,地球是地.同样都是天地两个字,深人有深解,浅人有浅说,各得其所. 玄,在颜色上指的是深蓝近于黑的颜色,叫玄.在意义上来说,指的是高远、高深莫测,叫玄.肉眼可见的天的颜色是蓝色的,怎么说是黑色呢?蓝色是水的颜色,是海洋的颜色,日光照到海洋表面,光线反上去,我们看到的天空就是蓝色.但是现在的宇航员到了太空中一看,黑漆漆的一片,只有恒星放射出点点微光,确实是黑色的,所以从颜色上说天玄是对的.此外天道高远,像老子说的,形而上的天道的理体,玄之又玄,深不可测,是我们现有的智慧不能理解的.这是形而上的天道高深莫测,所以叫天玄.地黄也有两重意思.我们中国的文化特别是传统文化,确切地说,指的是先秦以前的文化,即夏商周三代,特别是周代的文化.上古时期,夏商周都在黄河流域立国、建都,中国的传统文化,如果再缩小范围,应该说是黄河流域的文化.黄河是母亲河,从昆仑山(约古宗列盆地)发源,汇集于星宿海,过矶石山,经九曲十八弯,从西北高原流下来,同时带下来黄土形成了冲击性平原.那水的颜色是黄的、土的颜色也是黄的,农作物黍、稷都是黄的,所以说地黄.另一重的含义,宇宙中的天体,包括地球在内,都是大爆炸的产物,在初始状态都是炽热的物质.地球就将其温度凝聚在地核的岩浆之内,并借助太阳不断地补充.有温度才可能有生命现象,在色谱分析上,玄色是冷色,黄色是暖色.地黄也是赞叹温暖的大地有长养和哺育作用,所以中国人又把大地尊称为“母亲”.天道高远,地道深邃,黄也代表地道的深邃.迷信的人说:“人死了以后归于黄泉,过了奈何桥就是黄泉道了”.话虽不可信,其意无非是指那个不为活人所知的另一个深邃的世界.可见,要弄明白“天地玄黄”四个字,可不是容易的事情.宇宙洪荒《淮南子》上说,上下四方叫作宇.上下四方又叫六合,所以宇是空间的概念.古往今来叫作宙,是历史的承续,是时间的概念.宇宙一个说的是空间,一个说的是时间,代表了现代科学里“时空”的观念.我们今天所用的宇宙一词,只是言物理的太空,只相当于古人所说的“宇”,没有宙的概念.为什么呢?因为时间不是客观存在,是人的主观感觉.空间状态的延续是时间,脱离开空间就没有时间,空间不一样,时间也不一样.空间拓展了时间就随着延长了,反过来,空间缩小了时间也就随着缩短了.古人有“王质观棋”的故事.晋朝的王质进山砍柴,看见松下有两个童子在下棋,他就驻足观了一盘棋.棋罢,斧子把儿已经烂了.回到家里,同时代的人都过世了.可见空间不一样,时间也不一样.今天我们觉得时间不够用,一天的时间比起我们小时候的一天,显得很短.这很自然,因为空间缩短了.唐朝的玄奘去印度取经要走三年,现在坐飞机几个小就到了,交通的便利缩小了空间,自然我们在时间的感觉上就缩短了.此外,时间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有直接关系.根据爱因斯坦的理论:宇宙中的质量、能量和速度可以互相转化.宇宙的速度极限是光速,即30万公里/秒,当运动速度到达光速,时间就趋近于零.超过光速运动,时间就倒转了,就是科幻片里描绘的“时光隧道”.到达这一步,人类才能说“进化”了,否则总是研究猴变人、人变猴的,一点新意都没有.但问题是,零也是存在的一种形式,不是不存在.我们即使进入了时光隧道,也只是倒计时,还是没有超越时空的束缚.《金刚经》和《老子》是东西方两大圣人教给我们破时空的经典,早已超越了宗教的界限,所谓“东方有圣人,西方有圣人,此心同,此理同”.古代的读书人没有不读这两部经的,今天我们把它当作宗教著作拒绝接受,这是我们现代人的福薄,享受不了.洪荒是指地球形成以后的早期状态,是50亿年以前(太阳系形成),那时地球的地壳很薄,温度极高.造山运动引发了洪水,洪字的本义就是大水,指地球上的早期洪水说的.地球上的洪水至少闹了三次,大禹治水的一次是最近的一次,大约在4000年以前.大禹平水患,定九州,这是人类史上出现的改造自然的最早的范例.荒的本义是草木的蒙昧,指代的是远古时期,人类还没有出现以前,离现在至少是500万年,那时的地球上还处在混囤蒙昧的状态中.中国自古就有盘古开天地的故事,说的是盘古氏开天地.在久远前天地还未分开的时候,有一个人,他像胎儿一样盘缩在像鸡蛋壳一样的天地里面睡觉,一睡就是一万八千年.谁也不知道他有多少岁了,所以叫他盘古.他睡醒了以后觉得又黑又闷,就把这个鸡蛋壳一斧子劈成了两半.轻者上升为天,浊者下降为地,为了固定住天地,他每天身高长一丈,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地终于被固定住了,盘古也化作了天地的一部分.这虽是个神话故事,但与宇宙大爆炸说有一点神似.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