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急急!《岳阳楼记》文学常识、课文理解初中重点会考的题目附上答案,方便直接发[email protected]

如题所述

一、积累运用。
1.给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①浩浩汤汤( ) ②若夫霪( )雨霏霏( ) ③樯( )倾楫摧
④属( )予作文以记之 ⑤岸芷汀( )兰 ⑥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
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 ②前人之述备矣 备:
③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极: ④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开:
⑤薄暮冥冥 薄: ⑥至若春和景明 景:
⑦而或长烟一空 一: ⑧宠辱偕忘 偕:
3.“先天下之忧而忧”一句的正确读法是 ( )
A 先天下之/忧/而/忧     
B 先天下/之/忧而忧
C 先天下/之忧/而忧      
D 先/天下之忧/而忧
4. 下列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
A.予观夫巴陵胜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B.春和景明   四时之景不同。
C.去国怀乡 委而去之。        
D.连月不开 天门中断楚江开
5.选出加点词的意思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得无异乎 B.永州之野产异蛇   c.异国风情 D.或异二者之为
6.对加点字词的解释哪一项有错? ( )
A.予尝求(探求)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之心。
B.或异(不同)二者之为(这里指心理活动)。
C.居(居住)庙堂(指朝廷)之高。
D.先(在……之前)天下之忧而忧(担忧)。
7.下列短语的“临”与“把酒临风”的“临(面对)”同义的有( )(多选)
A.双喜临门 B.身临其境 C.临危不惧
D.临阵磨枪 E.如临大敌 F.临渊羡鱼
8.“去”在古汉语中有多种意思,请你为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去”选择正确的义项,将所选字母填涂在括号内。
去: A距离 B离开 C除掉,去掉
(1)去国怀乡( ) (2)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
(3)委而去之( ) (4)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
9.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②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④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⑤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⑥微斯人,吾谁与归?

二、理解感悟
①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②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③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别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邪?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0.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诗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与选文第一段所描写的洞庭湖的景色、气势相近,都突出了洞庭湖 、 的特点。
11.选文第二段描绘的画面特点是 ,第三段描绘的画面特点是 ;如果请你朗读第二、三两段文字,应注意分别读出 和 的语气语调。
12.第①段中,与“唐贤今人诗赋”相呼应的一句是: 。
13.范仲淹在什么角度观察洞庭湖,他看到了什么样的洞庭湖?(用原文回答)

14.“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作者写这个句子的用意是:

15.用原文填空:
一般迁客骚人,在外界条件好、个人境遇顺利时,便会产生“
”的思想感情;
而在外界条件恶劣、个人境遇不顺时,便会产生“
”的思想感情。
16.“古仁人之心”与一般迁客骚人之心“异”在何处?(用原文回答)

17. “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退”的含义分别是什么?(用自己的语言表述)
进: 。 退: 。
18.第④段文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胸襟和抱负?

三、阅读《宋史》中关于范仲淹的介绍,完成文后问题。
材料一: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而少有大志,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惫甚,辄以凉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人不堪其忧,仲淹不改其乐也。
19.本段主要表现了范仲淹的哪些品质:

材料二:范文正公守邠(bīn)州,暇日率僚属(下属的官吏)登楼置酒,未举觞,见缞绖(cuī dié 丧服)数人营理葬具者。公亟(jí急迫地)令询之,乃寓居士人(寄居在外的读书人)卒于邠,将出殡近郊,赗(fènɡ)敛棺椁(下葬的物品)皆所未具。公怃然(失意的样子),即彻(通“撤”)宴席,厚赒(zhōu 救济)给之,使毕其事。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20.从上文中摘录出最能体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思想的有关词句。
21.《岳阳楼记》是范仲淹应谪守“江湖之远”的滕子京之邀而写的,既为劝戒对方也有自勉之意。根据这篇短文的故事,你对“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句话的意思,有什么新的理解?

四、拓展提高
22.本文有两种对偶句,一种是两句相对,如“北通巫峡”对“南极潇湘”;一种是本句自对,如“迁客”对“骚人”。试从文章中各分别找出两组对偶句来。
本句自对:
两句相对:
23.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借题发挥引出议论,阐明自己的政治抱负;与他同时代的欧阳修则在《醉翁亭记》中以“乐”字贯穿全篇,抒写情怀。根据以上内容,补写对联的上联。
上联:□□□□□□□□□□,下联:欧阳修与吏民同醉同乐。
24.联句:
(1)四面湖山归眼底,□□□□□□□。
(2) 上联:一楼何奇?杜少陵□□□□,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前不见古人,使我□□□□□。
下联:诸君试看,□□□南极□□,扬子江□□□□,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问谁领会得来。
25.“水”是生命的源泉,也是古今中外、文人墨客吟哦讽咏的对象,请分析下列各句中,分别描绘出了“水”的什么特点?
①《岳阳楼记》“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②《小石潭记》“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
③《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④《与朱元思书》“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⑤《与朱元思书》“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⑥《三峡》“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⑦《三峡》“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⑧《醉翁亭记》“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
26.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从古至今,许多仁人志士都在自己的诗文中表现了自己的抱负,以下四句中,表达的思想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无关的是:( ) ( )
A.位卑未敢忘忧国
B.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C.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E.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F.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五、比较阅读:
(甲)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别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邪?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甲、乙两段文字在描写景物方面有共同特点,任选一个角度具体分析。

(2)比较甲、乙两段文字中划线的语句,探究两文作者对“乐”的理解的共同之处。

《岳阳楼记》综合练习(答案)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积累运用。
1.给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①shānɡ ②yín fēi ③qiánɡ ④zhǔ ⑤tīnɡ ⑥qǐnɡ
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同“嘱”,嘱托  ②详尽  ③直到  ④放晴  ⑤迫近 ⑥日光 ⑦完全 ⑧一起 
3.D
4.C
5.B
6.C
7.C.E.
8.(1)B (2)C (3)B (4)A
9.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上下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 
②浮动的月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下的玉璧。  
③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④在朝廷上做官就为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处在僻远的江湖就为国君忧虑。
⑤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后才快乐。
⑥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二、理解感悟
10.浩淼、壮阔(水师浩大)(意思对即可)
11.阴晦萧索 晴朗明丽 悲凉低沉 喜悦昂扬(意思对即可)
12.前人之述备矣。
13. 站在岳阳楼上俯瞰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14.描绘出了洞庭湖在地理位置上,贯通南北、四通八达的特点,自然引出下文对于景物之“异”和感受之“异”的描写,并为结尾的议论作了铺垫
15. “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
“去国怀乡,忧谗畏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
16.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7. 进:在朝廷上做官就为百姓忧虑。 退:(不在朝廷做官)处在僻远的江湖。
18.全文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 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三.阅读《宋史》中关于范仲淹的介绍,完成文后问题。
19.有远大志向,以天下为己任;家境贫困,但刻苦读书。
20.公怃然,即彻宴席,厚赒给之,使毕其事。
21.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文中的范仲淹正是在“处江湖之远”的时候,而此时的“忧其君”,并不单指“为皇帝担忧”,更是指为百姓担忧,为天下人担忧。范仲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四、拓展提高
22.每项写两组对偶句
本句自对:朝晖夕阴 樯倾楫摧 心旷神怡 春和景明 岸芷汀兰 虎啸猿啼
两句相对:衔远山—吞长江 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日星隐耀—山岳潜形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3.范仲淹先忧后乐
24.联句:(见练习册)
25.略
26.C E
五、比较阅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9-28
一词多义
1.以来:属予作文以记之
因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观看:予观夫巴陵胜状
景色: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3.一一:一碧万顷
全:长烟一空
4.开放晴:连月不开
打开:开我东阁门
开设,设置:旁开小窗
5.则那么:然则何时而乐耶
就是: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就: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6.极极点:感极而悲者矣
尽:此乐何极
7.或有时候:而或长烟一空
或许,也许:或异二者之为
8.为行为,活动:或异二者之为
做,为:全石以为底
9.空天空:浊浪排空
消散:长烟一空
10.通顺利:政通人和
通向:北通巫峡
11.和和乐:政通人和
和煦:至若春和景明
第2个回答  2011-09-23
不会么。。。好多年都不搞这个了。。。
第3个回答  2011-09-26
一、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现在苏州吴中区)人,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死后谥“文正”,世称“范文正公”。两岁丧父,和母亲随继父(为小官吏)四处迁徙。26岁登进士第,因敢于直言强谏,屡遭贬斥,久不被重用。庆历元年(1041),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采取屯田固守策略,巩固边防,使西夏不敢进犯,当时边塞流行着“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的话。庆历三年(1043),任参知政事,提出十项政治改革方案,为守旧派所不容,遂外放任州、邓州、杭州、青州等地知州。他以六十四岁的人生,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政治主张,深受当世和后人称道。文章和诗词俱脱俗超凡,是其心志和情感的形象外化。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二.课文赏析:
沿湘江顺流而下,经长沙再向前,一片烟波浩渺的大水映入眼帘,那就是“水天一色,风月无边”的洞庭湖了。唐代诗人孟浩然在一首题为《临洞庭》的诗里写道:“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生动地表现了洞庭湖浩瀚的气势,成为千古绝唱。诗中所说的岳阳,西临洞庭,北扼长江,自古以来就是南北交通的咽喉之地。从洞庭湖上向岳阳远眺,最引人注目的是屹立于湖畔的一座三层的城楼,被蓝天白云衬托得十分壮观。那就是著名的岳阳楼。

岳阳楼的前身,是三国时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玄宗开元四年,中书令张说谪守岳州,在阅兵台旧址建了一座楼阁,取名岳阳楼。李白、杜甫、白居易、张孝祥、陆游等著名诗人都曾在这里留下脍炙人口的诗作。到北宋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谪到岳州巴陵郡做知府,第二年春重修岳阳楼,六月写信给贬官在邓州的好朋友范仲淹,并附有《洞庭晚秋图》一幅,请他写一篇文章记述这件事。到庆历六年九月,范仲淹便写了这篇著名的《岳阳楼记》。《岳阳楼记》全文只有三百六十八字,分五段。

第一段,说明作记的缘由。

这番交代十分必要,因为范仲淹既非岳阳人,又不在岳阳做官,可能根本就没来过岳阳,一个和岳阳没有关系的人忽然为岳阳楼作记,这是必须说明缘由的。作者先提出自己的好朋友滕子京,说他被贬官到岳阳后,经过一年的时间,就做到了“政通人和,百废俱兴”。重修并扩建了岳阳楼,在楼上刻了唐代先贤和今人的诗赋,又嘱托我作一篇文章记述这件事。这段文字简明扼要,把必须交代的背景,在文章开头集中地加以交代,后面就可以驰骋想像自由挥洒笔墨了。

第二段,不对岳阳楼本身作描写,而是由岳阳楼的大观过渡到登楼览物的心情。

这段文字的内容是写景,口气却是议论。一上来就提出自己的看法:巴陵的美景集中在洞庭湖上,它衔远山、吞长江、汹涌着,流动着,无边无际。这几句是从空间上形容湖面的广阔和水势的浩淼。接下来两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则又从不同时间洞庭湖的不同景色,表现它气象万千的变化。早晨阳光灿烂,把洞庭湖照得如同明镜一般,正如唐朝人张碧的诗里所说的“漫漫万顷铺琉璃”。晚上云雾低垂,把洞庭湖笼罩在一片昏暗之中,正如宋朝人李祁在一首词里所写的:“雾雨沉云梦,烟波渺洞庭”。以上几句抓住不同时刻洞庭湖的不同景色,把它的万千气象很生动地渲染了出来,然后小结一句说:“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既然前人描述已经完备,而且有诗赋刻在岳阳楼上,范仲淹便不再重复。人详我略,人略我详,转而写登楼览物之情:“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迁客,指降职贬往外地的官吏。屈原曾作《离骚》,所以后世也称诗人为骚人。既然洞庭湖北通巫峡,南极潇湘,湖边的岳阳楼便为迁客、骚人常常会集的地方。当他们登楼观赏洞庭湖的景物时,心情能不有所差异吗?这几句是全文的枢纽,很自然地引出以下两段。上面对洞庭湖的描写是客观的,以下则是设想迁客骚人观洞庭时的主观感受;上面的文字很简约,以下则洋洋洒洒,淋漓尽致。

第三段写览物而悲者。

这一段的大意是说:假若是在阴雨连绵的季节,一连几个月不放晴;天空阴风怒号,湖上浊浪排空;太阳和星星隐藏了它们的光辉,山岳也隐蔽了它们的形体;商旅不敢出行,船只全被损坏;当黄昏时分一切都笼罩在昏暗之中,只有那虎啸猿啼之声不断传入耳来。这时登上岳阳楼,满目萧然,触景伤情,更会感到离开京城的哀伤和怀念家乡的忧愁,并且会忧心忡忡,畏惧小人的毁谤和讥刺,感伤到极点而悲恸不止了。

第四段写览物而喜者。

这一段的大意是说:遇到春天温和的日子,明媚的阳光照射在平静的湖面上,没有一丝儿波澜。天色衬着湖光,湖光映着天色,上下是一片碧绿。天上的沙鸥飞飞停停,水里的鱼儿游来游去。岸边的花草散发出浓郁的芳香,沁人心脾。在夜间还可以看到湖上的烟云一扫而空,皎洁的月光普照千里;月光与水波一起荡漾,闪烁着金光,月亮的倒影沉浸在水底,宛如一块璧玉。渔歌的对唱,洋溢着无边的欢乐。这时候登上岳阳楼,一定会心旷神怡,把一切荣誉和耻辱都忘掉了。举杯畅饮,临风开怀,只会感到无比的欣慰和欢喜。

这两段采取对比的写法。一阴一晴,一悲一喜,两相对照。情随景生,情景交融,有诗一般的意境。由这两段描写,引出最后的第五段,点明了文章的主旨。在这一段里对前两段所写的两种览物之情一概加以否定,表现了一种更高的思想境界。

“嗟夫!”,是感叹词。作者十分感慨地说,我曾经探求过古代那些具有高尚道德的人的心,与上述两种心情有所不同。他们的悲喜不受客观环境和景物的影响,也不因个人得失而变化。当高居庙堂之上做官的时候,就为人民而忧虑,惟恐人民有饥寒;当退居江湖之间远离朝政的时候,就为国君而忧虑,惟恐国君有阙失。这么说来,他们无论进退都在忧虑了,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他们必定这样回答:在天下人还没有感到忧虑的时候就忧虑了,在天下人都已快乐之后才快乐呢;作者感慨万千地说:倘若没有这种人,我追随谁去呢!表示了对于这种人的向往与敬慕。文章最后一句“时六年九月十五日”,是交代写作这篇文章的时间。

《岳阳楼记》的作者范仲淹,生于公元989年,死于公元1052年。字希文,吴县人,吴县就是今天的苏州。他出身贫苦,两岁时死了父亲。青年时借住在一座寺庙里读书,常常吃不饱饭,仍然坚持昼夜苦读,五年间未曾脱衣睡觉。中进士以后多次向皇帝上书,提出许多革除弊政的建议,遭到保守势力的打击一再贬官。后来负责西北边防,防御西夏入侵很有成绩。一度调回朝廷担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的职务,可是在保守势力的攻击与排挤下,于宋仁宗庆历五年又被迫离开朝廷。写《岳阳楼记》时正在邓州做知州。

《岳阳楼记》的著名,首先是因为它的思想境界崇高。和它同时的另一位著名的文学家欧阳修在为他写的碑文中说,他从小就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可见《岳阳楼记》末尾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一生行为的准则。孟子说:“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已成为封建时代许多士大夫的信条。范仲淹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正贬官在外,“处江湖之远”,本来可以采取独善其身的态度,落得清闲快乐。可是他不肯这样,仍然以天下为己任,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两句话来勉励自己和朋友,这是难能可贵的。

一个人要做到先忧,必须有胆、有识、有志,固然不容易;而一个先忧之士当他建立了功绩之后还能后乐,才更加可贵。这两句话所体现的精神,那种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质,在今天无疑仍有教育意义。

就艺术而论,《岳阳楼记》也是一篇绝妙的文章。下面提出几点来讲一讲:

第一,岳阳楼之大观,前人已经说尽了,再重复那些老话还有什么意思呢?遇到这种情况有两种方法。一个方法是作翻案文章,别人说好,我偏说不好。另一个方法是避熟就生,另辟蹊径,别人说烂了的话我不说,换一个新的角度,找一个新的题目,另说自己的一套。范仲淹就是采取了后一种方法。文章的题目是“岳阳楼记”,却巧妙地避开楼不写,而去写洞庭湖,写登楼的迁客骚人看到洞庭湖的不同景色时产生的不同感情,以衬托最后一段所谓“古仁人之心”。范仲淹的别出心裁,不能不让人佩服。

第二,记事、写景、抒情和议论交融在一篇文章中,记事简明,写景铺张,抒情真切,议论精辟。议论的部分字数不多,但有统帅全文的作用,所以有人说这是一篇独特的议论文。《岳阳楼记》的议论技巧,确实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第三,这篇文章的语言也很有特色。它虽然是一篇散文,却穿插了许多四言的对偶句,如“日星隐曜,山岳潜形。”“沙鸥翔集,锦鳞游泳。”“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耀金,静影沉璧。”这些骈句为文章增添了色彩。作者锤炼字句的功夫也很深,如“衔远山,吞长江”这两句的“衔”字、“吞”字,恰切地表现了洞庭湖浩瀚的气势。“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简洁的八个字,像格言那样富有启示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把丰富的意义熔铸到短短的两句话中,字字有千钧之力。

滕子京在请范仲淹写《岳阳楼记》的那封信里说:“山水非有楼观登览者不为显,楼观非有文字称记者不为久。”确实是这样,岳阳楼已因这篇绝妙的记文,而成为人们向往的一个胜地;《岳阳楼记》也像洞庭的山水那样,永远给人以美好的记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