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山中送别和送友人两首诗表达思想感情是什么?二,两首诗描述的情景相同吗?如不同为什么?。

如题所述

山中送别和送友人两首诗都是写送别友人后表达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情景不同,《山中送别》是别后的情景,《送友人》是送别时的情景。

《山中送别》诗的情景为:写送罢友人之后独自回家寂寞的之情,为望友人归来,于是又想到春草再绿自有定期,离人回归却难一定的伤感情景。

而《送友人》的情景是:诗人已经送友人来到了城外,然而两人仍然并肩缓辔,不愿分离。最终才挥挥手道别,友人骑的那匹将要载他远行的马萧萧长鸣,似乎不忍离去的情景。

《山中送别》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的五言诗,全诗原文如下: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白话文释义:在深山中送走了好友,夕阳落下把柴门半掩。春草到明年催生新绿,朋友啊你能不能回还?

《送友人》是唐代诗人李白作的五言诗,全诗原文如下: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白话文释义:青山横亘在城郭的北侧,清澈的河水环绕在城郭的东方。我们即将在这里离别,我的朋友要踏上万里征程了。空中的白云飘浮不定,你从此游荡各地,我无法与你重逢;即将落山的太阳不忍沉没,好似我对你的依恋之情。我们挥手告别,就此分别,友人骑的那匹载他远离的马,好像不忍离去,萧萧地嘶叫着,增加了我的离愁别绪。

扩展资料

《山中送别》与其他的送别诗有所不同,一着笔,就开始对读者道出了离别相送。没有其他送别诗的那样缠绵惆怅,没有送行时的话别场面和惜别情怀,仅仅以一个看似毫无着墨的“罢”字简单带过,为后面的“归不归”做铺垫。

诗的首句“山中相送罢”,在一开头就告诉读者相送已罢,把送行时的话别场面、惜别情怀,用一个看似毫无感情色彩的“罢”字一笔带过。这里,从相送到送罢,跳越了一段时间。而次句从白昼送走行人一下子写到“日暮掩柴扉”,则又跳越了一段更长的时间。

诗的三、四两句“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说明诗中人一直到日暮还为离思所笼罩,虽然刚刚分手,已盼其早日归来,又怕其久不归来了。

而《送友人》首联交代出了告别的地点。诗人已经送友人来到了城外,然而两人仍然并肩缓辔,不愿分离。只见远处,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流过。这两句中“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城”,首联即写成工丽的对偶句,别开生面。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二句表达了对朋友漂泊生涯的深切关怀。落笔如行云流水,舒畅自然,不拘泥于对仗,别具一格。“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诗人巧妙的用“浮云”、“落日”作比,来表明心意。天空中一抹白云随风飘浮,象征友人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远处一轮红彤彤的夕阳徐徐而下,似乎不忍遽然离开大地,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尾联两句,情意更切。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挥手”,是写分离时的动作,那么内心的感觉又如何呢?诗人没有直说,只写了“萧萧班马鸣”的动人场景。诗人和友人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那两匹马仿佛懂得主人的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4-07
山中送别:“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两首都是表达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以及何时能再会的想往。情景自然不同,一个在山中送别,一个似乎在水边--友人要坐船去远方。而且第二首显然作者是骑马去送别的。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5-12-07
苏轼曾这样评价钱塘江大潮8月18潮什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