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陈北李是指哪两个人

如题所述

中共党史上有 “南陈北李,相约建党”之佳话。 “陈”是指陈独秀,“李”是指李大钊。两人的姓前之所以冠之以“南”和“北”,并非单指陈为安徽安庆人,属南方;李为河北乐亭人,属北方;而主要是指建党时期陈独秀在上海、广东,而李大钊在北京从事一项共同的伟大事业。两人一南一北,交流往来,最终建立起了中国共产党[1]。
一百年前,中国还挣扎在军阀混战的泥淖里;一百年前,列强虎视眈眈,百姓生活惴惴不安;一百年前,中国政局动荡,人们还未看清出路在何方;一百年前,星星之火悄然在嘉兴南湖小小红船上点燃……无数爱国仁人志士为国家的兴亡奔走呼号、四处宣讲,他们不顾自身安危,甚至为此献出生命。陈独秀和李大钊两位同志,在那段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永不磨灭的痕迹。
图片
陈独秀,1879年10月9日-1942年5月27日,原名庆同,官名乾生,字仲甫,号实庵,安徽怀宁(今安庆)人。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五四运动总司令。中国近现代史上伟大的启蒙思想家、革命家与改革家。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最主要领导人,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个深刻总结、反思苏联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经验、教训的人。
图片

李大钊,1889年10月29日-1927年4月28日,字守常,河北乐亭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20世纪我国思想界的领军人物。鲁迅先生曾这样称赞他:他的遗文将永驻,因为这是先驱者的遗产,革命历史上的丰碑。

早在日本期间,两人作为章士钊的好友,都参与过章士钊《甲寅》杂志的编辑。二人因章士钊结识,李大钊的《厌世心与自觉心》是对陈独秀所写《爱国心与自觉心》一文的回应,针对陈独秀“中国并未形成国家观,国民也未形成爱国的自觉心,国家前途黑暗,中国还不如亡国好。”的观点,李大钊写文章进行了温和的批评:“厌世之辞嫌其太多,温和之义嫌其太少”,并呼吁国人振奋起来,坚持爱国主义信念,应该“求一可爱之国家而爱之”。二人虽对当时中国国情和对爱国主义信念有不同理解,但他们有着同样的爱国主义追求,这一论战也为之后二人共事奠定了基础。

陈独秀于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杂志,发起了新文化运动。听到陈独秀呐喊声后,李大钊也于1916年从日本回国,主办《晨钟报》,担任《甲寅日刊》编辑,成为其有力的支持者。1917年1月13日,陈独秀被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兼任文科长后,便将《新青年》杂志搬到了北京大学。李大钊经章士钊介绍,于1917年底受聘于北大,之后担任北大图书馆主任,并兼任教授。北大期间,二人团结一大批爱国知识分子组成新文化运动阵营,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1918年7月至11月,李大钊先后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 《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以及《布尔什维主义的的胜利》三篇文章,系统介绍了马克思的唯物主义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极大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巴黎和会上中国被列强欺侮的消息传到中国后,举国震惊,群情激愤。在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的携手发动下,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爆发了。他们二人密切关注着运动的动向,积极指导着学生运动,努力营救被捕的学生。他们始终和学生们站在一起,同他们交流运动进展情况,为五四运动的顺利进行做出了重要贡献。

1919年6月11日晚陈独秀在北京新世界大楼的屋顶花园散发传单时不幸被捕,随后被押解到了京师警察厅。李大钊得知后,立即组织人员探讨营救办法,大家将陈独秀被捕的消息散播出去,造成强大的社会舆论,从而使北洋政府有所顾忌而不敢轻举妄动。9月16日陈独秀终于被释放,李大钊十分激动,在《新青年》上发表热情洋溢的长诗《欢迎独秀出狱》。在得知北洋政府准备二次拘捕陈独秀时,李大钊毅然决然担起护送陈独秀的重任,冒着寒冬腊月的冷风,不顾生命危险,雇了一辆骡车并亲自护送陈独秀顺利到达了天津。在路上二人还秘密商定关于建立中国共产党的一系列事务。从此他们一人在上海,一人在北京,相约建党。中国历史上又出现了开天辟地的一幕。
1920年3月31日,李大钊在北京成立了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同年5月,陈独秀在上海成立了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并于8月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在关于党的名称问题上,陈独秀曾询问过李大钊的意见,李大钊所定的“共产党”一名也最终被陈独秀采纳。此后各地先后成立了党组织,当时国内外有了8个党的早期组织,50多名党员。在陈独秀和李大钊的关注和领导下,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陈独秀担负起中共中央局书记,领导全国党的工作。李大钊负责指导北方地区党可能就会有一个发展的工作。1925年,在陈独秀和李大钊的直接领导下,五卅运动获得胜利。给予帝国主义以巨大打击。

国内政局持续动荡,大革命风起云涌之际,奉系势力掌握北京,北方革命形势越发险恶。李大钊同志按照中央指示安排大批同志南下,自己却坚守北方阵地,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仍坚持党的工作。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和“京师警察厅“在帝国主义支持下,率领300多名反动军警将李大钊等共产党员非法逮捕。李大钊对于北方铁路工人组织的营救行动表示坚决反对,并表示:”我个人为更名、党而牺牲,是光荣而应当”。4月28日李大钊等同志英勇就义,陈独秀对李大钊的牺牲十分悲痛,他这样评价李大钊:“守常是一个难得的好人。他的生平言行,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光明磊落,肝胆照人。”表达了对李大钊的深深怀念和高度赞扬。大革命失败后,陈独秀离开了党中央领导岗位,抗战爆发后辗转来到重庆江津偏僻农村,于1942年5月27日病逝。

从北大红楼走出来的两位革命领导人,以超人的气魄和胆识,冲在革命前列,担负着改造中国的崇高使命,开创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实践。对于两位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当时有人写诗称赞道:“北大红楼两巨人,纷传北李于南陈;孤松独秀如椽笔,日月双悬照古今”。南陈北李的故事,至今仍被人们传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5-25
南陈北李是指哪两个人“南陈北李”是指陈独秀和李大钊。两人的姓前之所以冠之以“南”和“北”,并非单指陈为安徽安庆人,属南方;李为河北乐亭人,属北方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探究实验的一般方法步骤: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资料分析法等.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科学的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要有计划、要耐心;要积极思考,及时记录;要交流看法、进行讨论.实验方案的设计要紧紧围绕提出的问题和假设来进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一般步骤:发现并提出问题;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并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过程中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收集和分析资料也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收集资料的途径有多种.去图书管查阅书刊报纸,拜访有关人士,上网收索.其中资料的形式包括文字、图片、数据以及音像资料等.对获得的资料要进行整理和分析,从中寻找答案和探究线索
第2个回答  2021-05-25
“陈”指陈独秀,“李”指李大钊。两人的姓前冠之以“南”和“北”,并非单指陈为安徽安庆人,属南方;李为河北乐亭人,属北方;主要是指建党时期陈独秀在上海、广东,而李大钊在北京从事一项共同的伟大事业。两人一南一北,交流往来,最终建立起了中国共产党。


中共党史上有 “南陈北李,相约建党”之佳话。 “陈”是指陈独秀,“李”是指李大钊。两人的姓前之所以冠之以“南”和“北”,并非单指陈为安徽安庆人,属南方;李为河北乐亭人,属北方;而主要是指建党时期陈独秀在上海、广东,而李大钊在北京从事一项共同的伟大事业。两人一南一北,交流往来,最终建立起了中国共产党。中共党史上有“南陈北李,相约建党”之说。“陈是指陈独秀,李是指李大钊。在共产党建立之初,陈独秀建立的中央党支部在上海,与李大钊建立的北京支部保持相对独立,“南陈北李”的说法显示了紧密同一的党组织还没有诞生[1]。 2. 自称“大地之子”的陈国达与“地质之父”李四光并称为“南陈北李”。中科院院士、地质学家。 3.中国南方以陈姓为第一大姓,北方以李姓为第一大姓,因此并称为“南陈北李”。
第3个回答  2021-05-26
1920年4月,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等来华,帮助建立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进入筹建阶段,社会工作急剧增加。

初创期的中国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都是一些知识分子,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南陈北李”—陈独秀和李大钊。他们是共产主义小组的发起人,是中共建党早期的中坚人物,但两人不仅性格不同,想法也不尽相同。李大钊认为自己和陈独秀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都不够深刻,对于俄国情况知道得也少,因此主张“此时首先应该谈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陈独秀则是个行动派,个性里理想主义色彩浓厚。在大清王朝垮台后,他曾和友人一起将别人按倒,强行剪掉那人的辫子。他认为“我们不必做中国的马克思和恩格斯”,“我们只要做边学边干的马克思主义的学生”。

陈独秀以为他的建议要容易实行一些,真的“边学边干”起来。在实践中,他才真正体会到“做边学边干的马克思主义的学生”比单纯的做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不知要难上多少倍。

最初的组织活动经费,来源于党员个人收入的捐助。这些知识分子以教师、编辑为多,靠微薄的薪水和写文章的稿费支撑,学学理论、做做翻译还可以应付,但开展学运、工运、兵运等,他们既无经验也缺乏资金。陈独秀是大学教授,每月有400块大洋的收入,他几乎都拿出来交给党。但是,仅靠这些个人捐助,对于一个党的活动经费来说,只是杯水车薪。进入筹建阶段后,各项工作开展起来,创办各种定期刊物,办工人夜校,出版各种革命理论书籍,所需的费用远远超出了党员们的支付能力。而且,因为工作量急增,很多党员不能兼职教书、编辑、写文章以获取薪金了。上海党组织不得不最先接受维经斯基提供的经济援助,但当时这种援助带有很大的临时性。

维经斯基来华前,共产国际和联共中央政治局给他的指示第一条,即“我们在远东的总政策是立足于日美中三国利益发生冲突,要采取一切手段来加剧这种冲突”;其次才是支援中国革命。1921年,维经斯基一离开立即经费无着,党的各种宣传工作,特别是对工人进行启蒙教育的工作不得不停止。组织上派包惠僧南下广州,向陈独秀汇报工作,连15元路费都拿不出来,只好向私人借钱才得以成行。但此时的中国共产党人并不想接受外援,陈独秀对包惠僧说:“革命是我们自己的事,有人帮助固然好,没有人帮助我们还是要干,靠拿别人的钱来革命是要不得的。”他主张一边工作,一边干革命。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1-05-25
初创期的中国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都是一些知识分子,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南陈北李”—陈独秀和李大钊。他们是共产主义小组的发起人,是中共建党早期的中坚人物,但两人不仅性格不同,想法也不尽相同。李大钊认为自己和陈独秀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都不够深刻,对于俄国情况知道得也少,因此主张“此时首先应该谈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陈独秀则是个行动派,个性里理想主义色彩浓厚。在大清王朝垮台后,他曾和友人一起将别人按倒,强行剪掉那人的辫子。他认为“我们不必做中国的马克思和恩格斯”,“我们只要做边学边干的马克思主义的学生”。

陈独秀以为他的建议要容易实行一些,真的“边学边干”起来。在实践中,他才真正体会到“做边学边干的马克思主义的学生”比单纯的做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不知要难上多少倍。

最初的组织活动经费,来源于党员个人收入的捐助。这些知识分子以教师、编辑为多,靠微薄的薪水和写文章的稿费支撑,学学理论、做做翻译还可以应付,但开展学运、工运、兵运等,他们既无经验也缺乏资金。陈独秀是大学教授,每月有400块大洋的收入,他几乎都拿出来交给党。但是,仅靠这些个人捐助,对于一个党的活动经费来说,只是杯水车薪。进入筹建阶段后,各项工作开展起来,创办各种定期刊物,办工人夜校,出版各种革命理论书籍,所需的费用远远超出了党员们的支付能力。而且,因为工作量急增,很多党员不能兼职教书、编辑、写文章以获取薪金了。上海党组织不得不最先接受维经斯基提供的经济援助,但当时这种援助带有很大的临时性。

维经斯基来华前,共产国际和联共中央政治局给他的指示第一条,即“我们在远东的总政策是立足于日美中三国利益发生冲突,要采取一切手段来加剧这种冲突”;其次才是支援中国革命。1921年,维经斯基一离开立即经费无着,党的各种宣传工作,特别是对工人进行启蒙教育的工作不得不停止。组织上派包惠僧南下广州,向陈独秀汇报工作,连15元路费都拿不出来,只好向私人借钱才得以成行。但此时的中国共产党人并不想接受外援,陈独秀对包惠僧说:“革命是我们自己的事,有人帮助固然好,没有人帮助我们还是要干,靠拿别人的钱来革命是要不得的。”他主张一边工作,一边干革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