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哪些“明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事迹呢?

如题所述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是西汉名将陈汤的名言。

除了陈汤,其实汉朝这样的事迹还有很多,比如这位千里斩楼兰的傅介子。

东汉班超在投笔从戎之际,曾说道:

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

傅介子,便是西汉时期与张骞齐名的外交家,汉昭帝时人。

汉昭帝之时,匈奴又开始强大起来,西域的楼兰国投靠了匈奴,并接连斩杀汉使,傅介子便是在此时(公元前77年)踏上了出使楼兰之路。

傅介子知道楼兰王贪财,与他同坐饮酒时故意将自己带的财物露了出来。楼兰王喝醉后,傅介子趁机说道:“天子使我私报王。”

楼兰王信了,于是屏退左右,起身跟着傅介子入帐中密谈。这时,傅介子早已埋伏好的刀斧手从背后斩杀了楼兰王,楼兰王的侍卫惊慌失措,四处逃散。

此时的傅介子异常冷静,他径直走出王帐,对楼兰众将士说道:

“王负汉罪,天子遣我来诛王,当更立前太子质在汉者。汉兵方至,毋敢动,动,灭国矣!”

汉兵方至,毋敢动,动,灭国矣!——这也成了傅介子的传世名言。由于畏惧汉朝的天威,楼兰众将不敢轻举妄动,傅介子也得以全身而退!

此后,傅介子带着楼兰王的首级火速赶回朝廷复命,昭帝下诏曰:

“楼兰王安归尝为匈奴间,候遮汉使者,发兵杀略卫司马安乐、光禄大夫忠、期门郎遂成等三辈,及安息、大宛使,盗取节印、献物,甚逆天理。平乐监傅介子持节使诛斩楼兰王安归首,县之北阙,以直报怨,不烦师从。其封介子为义阳侯,食邑七百户。士刺王者皆补侍郎。”

由于斩杀楼兰王有功,傅介子被封为“义阳侯”,食邑七百户。同时,汉朝更楼兰国名为“鄯善”。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这是李白的边塞诗《塞下曲》,而“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讲的便是傅介子斩杀楼兰王的故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