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壕矿井山西组二<sub>1</sub>煤层瓦斯地质图

如题所述

河南省煤矿瓦斯地质图图集

石壕矿井瓦斯地质简介

一、矿井概况

义马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石壕矿井位于河南省陕县观音堂镇境内。井田南北走向长4.54km,东西倾斜宽2.5km,面积约11.35km2

1971年开始建矿,1984年底投产。矿井采用立井单水平分区上、下山开拓方式。开采方法为炮采放顶煤一次采全高,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矿井的通风方法为抽出式,通风方式为分区式通风,即主、副两个立井进风,一、二区和三区分别用两个风井回风。其中一风井负责一、二两个采区的回风,二风井单独负责三采区回风。矿井掘进工作面均采用局部风机压入式通风,回采工作面采用“U”形全负压通风。

本区含煤地层为石炭系中统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和上统上石盒子组,含煤地层总厚512.20m,分七个煤组,煤层总厚10.94m,其中山西组下部的二1煤层为普遍可采煤层。目前主要开采石炭—二叠系山西组二1煤层,厚度在0~34.8m 之间,平均厚度3.86m,煤种为主焦煤。煤层倾角一般12。左右,煤层松软易冒落,煤层厚度变化大,呈串珠状和鸡窝状赋存,薄煤层、无煤带呈不规则分布。

目前,矿井为低瓦斯矿井,2000~2006年矿井瓦斯涌出量统计见下表。

河南省煤矿瓦斯地质图图集

二、井田地质构造及控制特征

石壕井田位于陕渑煤田西部,处于EW 向构造与NE向构造的交汇处,两种构造体系相互影响,相互改造,使矿井地质构造变的较为复杂,区内地层为一宽缓的单斜,西北部地层平缓,走向N 40°~70°E,倾向SE,倾角10°~20°;而西南部地层起伏急剧变陡,走向N 30°~70°W,倾向NE,倾角20°~40°,以至增大直立及倒转。

区内构造形态以断层为主,褶曲次之,断层主要发育在渑池向斜的北翼,断层的延伸方向多与向斜轴方向垂直。断层发育近SN、NWW和N NW向三组,以近SN向为主。本区发育落差10~30m的断层10条,30~50m的断层1条,大于50m 断层5条,断层密度为1.6条/km2。落差小于10m的断层98条。总体来看,本区地质构造复杂,矿井构造复杂程度为中等。小断层以N NW向和近SN 向为主,主要分布于F45断层以西,主井和副井以北,多为高角度正断层,一般倾角60°~70°,呈密集型出现,在剖面上形成较陡的阶梯状,一般落差小,延伸距离短。

三、矿井瓦斯地质规律

井田总体为一向斜构造,张扭性断裂较为发育,且煤层埋深较浅,上覆有效地层厚度较薄,为煤层瓦斯逸散提供了条件,决定了本区煤层瓦斯易于逸散,瓦斯含量较低。二1煤层顶板岩性多为细—中粒砂岩,其中孔(裂)隙较为发育,利于煤层瓦斯逸散,也是本区二1煤层中瓦斯含量较低的原因之一。矿井涌水量较大,在地下水的活动过程中,由于水的循环,造成煤层瓦斯溶于水而被携带逸失,加之水分子占据煤的微孔隙空间,不仅排挤游离瓦斯,而且还降低了煤微孔隙表面的吸附能力,从而也使煤层瓦斯含量降低。

矿井向斜轴部有利于瓦斯保存,背斜轴部有利于瓦斯放散。一、二采区处于背斜顶部,除二区上部12051工作面之外,基本没有大的断层构造带,围岩受到应力的拉伸作用,煤体受到破坏,煤体裂隙增大,在加上围岩封闭条件差,有利于瓦斯沿背斜顶部的裂隙逸散,开采过程中瓦斯涌出量明显小于三采区;在12051工作面附近,尽管也处于背斜顶部,但由于该处断层发育,该区先后受到南北F44、F317以及F41等正断层影响,在断层和褶曲构造叠加影响下,煤体破坏严重,透气性差,在加上该处煤厚高达35m,地处鸡窝顶部,有利于瓦斯富集。三采区处于向斜轴部,周围岩层由于受到强力挤压,围岩透气性变的更低,有利于瓦斯封存。另外,在该区域中,由于受到F10和F45两个大断层的影响,以及次一级断层发育,造成煤体破坏严重,煤层透气性大大降低,同时由于小断层断距小,延伸短,不容易与地表连通,形成了良好的瓦斯储存环境。

煤层厚度对瓦斯赋存具有重要影响,该煤层赋存不稳定,煤层厚度变化大,煤层厚度超过8m 时,瓦斯含量将大大提高,如二采区的12051工作面和12081工作面,分别处于两个“鸡窝”顶部,煤层厚度均超过8m,在开采过程中,瓦斯经常处于临界值。

四、瓦斯含量分布

根据以往勘查钻孔采样测试结果:在205.99~635.16m 取样深度范围内,二1煤层瓦斯成分变化为:C H4成分占0~93.78%,CO2成分占2.24%~46.06%,N2成分占5.67%~97.76%。一般C H4成分随煤层埋深增加而增高,CO2和N2成分则相反,即其所占比例随煤层埋深增加而减少。

在上述取样范围内,二1煤层甲烷含量变化为0~1.884m3/t,大致有随煤层埋深增加而增大的趋势。CO2含量为0.051~2.068m3/t,氮气含量为0~7.105m3/t。

矿井范围内煤层瓦斯含量普遍较低,一般小于3m3/t,除二采区和三区的深部之外均属于瓦斯风化带范围。

五、瓦斯涌出特征

根据历年矿井瓦斯及CO2涌出鉴定结果分析:矿井瓦斯涌出量普遍较低,矿井瓦斯涌出量随煤层埋深增加而增高,基本上是煤层深度每增加170m,瓦斯涌出增大0.1m3/t,但是在煤厚在10m 以上时,瓦斯涌出将大大增加,特别是在掘进过程中,局部瓦斯积聚现象频繁出现。如:11012工作面煤层底板标高为+400m,瓦斯的涌出量为0.08m3/min;而同一采区的11021工作面煤层底板标高为+320m,瓦斯的涌出量为0.1m3/min;二、三采区煤层厚度变化较大,并且断层构造发育,小断层较多,尤其在12081、13231 工作面掘进期间,瓦斯涌出极为不均衡,局部地点瓦斯浓度可达到3%左右。但是该两采区涌水量较大,由于地下水的循环,造成煤层瓦斯溶于水而被携带失散,加之水分子占据煤的微孔隙空间,不仅排挤游离瓦斯,而且还降低了煤微孔隙表面的吸附能力,回采工作面一旦形成,在回采期间瓦斯涌出基本稳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