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时间和节日习俗,端午节的时间和节日习俗,中秋节的时间和节日习俗?

如题所述

春节、端午节和中秋节都是我国流传千年的传统节日,每到春节人们会贴春联、看花灯、放鞭炮,端午节,大家都要吃粽子、赛龙舟,而到了中秋节人们则会赏月、吃桂花糕等,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几个比较有特色的节日习俗吧!


春节的日期定:每年农历的正月初一

春节的习俗:

❤️‍🩹💛一、洒扫除尘❤️‍🩹💛

据《吕氏春秋》记载,中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中国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迎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 统统扫出门,里里外外都干干净净的。

❤️‍🩹💛二、挂年画❤️‍🩹💛

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年画是中国古代一种寓意吉祥的形象。在漫长的岁月里,随着年节风俗的演变而衍生形成的一种中国民间特殊的象征性装饰艺术,中国早期的年画都与驱凶避邪、祈福迎祥这两个母题有着密切关系,在祈祷丰收、祭祀祖宗、驱妖除怪等年节风俗习俗化的过程中,逐渐出现了与之相适应的年节装饰艺术。

❤️‍🩹💛三、写春联贴门神❤️‍🩹💛

春联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著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宋代时,人们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后来,人们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美好心愿。

除了春联外,不少地方也保留着贴门神的习俗。在民间,门神是正气和武力的象征,而由于民居的大门通常都是两扇对开,所以门神总是成双成对。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垒二将以外,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自此,以这两位名将作为门神的习俗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


端午节的日期定:每年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的习俗:

❤️‍🩹💛1、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人们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2、食棕❤️‍🩹💛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做“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端午节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在夜间煮熟,早晨食用。

❤️‍🩹💛3、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古时人们以为自己发病是因为妖魔鬼怪上身),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小巧可爱。


中秋节的日期定: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

中秋节习俗:

❤️‍🩹💛1、吃桂花糕❤️‍🩹💛

中秋之际正是桂花飘香的时候。中秋节时许多人家都会用桂花最桂花糕或者浸桂花酒。无论是桂花糕还是桂花酒都无一例外地散发出桂花特有的香味。

❤️‍🩹💛2、放天灯❤️‍🩹💛

孔明灯,又叫天灯,俗称许愿灯、祈天灯,是一种古老的手工艺品,许多地方在中秋节时施放。孔明灯在古代,多做军事用途。现代人放孔明灯,多作为祈福之用。

❤️‍🩹💛3、祭月❤️‍🩹💛

祭月,是古代我国一些地方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祭月作为中秋节重要的祭礼之一,从古代延续,逐渐演化为民间的赏月、颂月活动,同时也成为现代人渴望团聚、寄托对生活美好愿望的主要形态。


最后大家要知道:传统节日是传承优秀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既使人们在节日中增长知识,受到教益,又有助于彰显文化、弘扬美德、陶冶情操、弘扬传统。民俗节日是人类文明进化发展的产物,大部分节日习俗在上古时代就已初露端倪。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沉淀凝聚的过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5-31
春节是农历一月一日(正月初一),放鞭炮吃饺子
端午节是农历五月五日,赛龙舟吃粽子
中秋节是农历八月十五日,吃月饼夜下赏月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