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控制地下室施工质量

如题所述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施工记录。 3、梁、柱、墙节点钢筋隐蔽过程要点 a、钢筋分项工程有关强制性条文
5.1.1 当钢筋的品种、级别或规格需作变更时,应办理设计变更文件。 5.2.1 钢筋进场时,应按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带肋热轧钢筋》GB1499 等的规定作力学性能检验,其质量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检验数量:按进场的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方案确定。
检验方法:检查产品的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 5.2.2 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结构,其纵向受力钢筋的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对一、二级抗震等级,检验所得的强度实测值应符合下列要求:
⑴ 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 ⑵ 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 检验数量:按进场的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方案确定。 检验方法:检查进场复验报告。
5.5.1 钢筋安装时,受力钢筋的品种、级别、规格和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查方法:观察,钢尺检查。 b、检查重点:
⑴ 纵向受力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位置等:柱子、墙钢筋在根部的位置是否准确及主筋是否顺直,如有偏差必须先调整;同时要注意上下层主筋有无变化,是否要先处理等。梁的钢筋重点是二排筋、三排筋是否满足1/3、1/4 的要求;保护层是否符合规范要求等。
⑵ 钢筋的连接方式、接头位置、接头数量、接头面积百分率等:接头位置、接头数量、接头面积百分率等按照03G101 图集控制(本工程接头面积百分率全部按50%控制);对于直螺纹连接,重点检查螺纹加工质量和连接套筒的质量,在加工前先进行试验;现场先进行外观检查是否有明显露丝和用测力扳手进行拧紧力矩抽查,并按规定数量(每500 个接头)见证送样试验一组。对于电渣压力焊接头先进行外观检查,并按规定数量(每300 个接头)见证送样试验一组。

⑶ 箍筋、横向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间距等:箍筋检查重点是弯钩角度是否符合1350,平直长度是否符合要求;箍筋加密区尺寸是否符合03G101 图集中对柱和梁的规定;箍筋起点位置是否正确,间距是否符合图纸要求等 4、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
a、对商品混凝土搅拌站要进行考察,了解质量控制水平。商品混凝土搅拌站在供应混凝土之前要提供原材料水泥、砂、石及外加剂的检测报告和混凝土配合比。
混凝土中掺用外加剂的质量及应用技术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8076、《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 等和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
检查数量:按照进场的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 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
外加剂的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外加剂》等规定。其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检查数量:按照进场的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 检验方法:检查出厂合格证和进场复验报告。
普通混凝土所用粗细骨料的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 的规定。
检查数量:按照进场的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 检验方法:检查进场复验报告。
拌制混凝土宜采用饮用水;当采用其他水源时,水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 的规定。
检查数量:同一水源检查不少于一次。 检验方法:检查水质试验报告。
用于评定混凝土强度、抗渗性的试件及,取样、送样均应由旁站监理在场。《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第7.4.1 条规定: 结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用于检查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的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取样与试件留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 每拌制100 盘且不超过100M3 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⑵ 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 盘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⑶ 当一次连续浇筑超过1000M3 时,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200 M3 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⑷ 每一楼层、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⑸ 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检验方法:检查施工记录及试件强度试验报告。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第10.1.3 条规定: 对混凝土的强度检验,应以在混凝土浇筑地点制备并与结构实体同条件养护的试 件强度为依据。混凝土强度检验用同条件养护的试件的留置、养护和强度代表值应符合本规范附录D 的规定。
对混凝土的强度检验,也可以根据合同的约定,采用非破损或局部破损的检测方法,按国家现许有关标准的规定执行。 附录D:
D.0.1 同条件养护的试件的留置方式和数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同条件养护试件所对应结构件或结构部位,应由监理(建设)、施工等各方共同选定;
2)对混凝土结构工程中的各混凝土等级,均应留置同条件养护试件; 3)同一强度等级的同条件养护试件,其留置的数量应根据混凝土工程量和重要性确定,不宜少于10 组,且不应少于3 组;
4)同条件养护试件拆模后,应放置在靠近相应结构件或结构部位的适当位置,并应采取相同的养护方法。
D.0.2 同条件养护应在达到等效养护龄期时进行强度试验。
等效养护龄期应根据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与在标准养护条件下28d 龄期试件强度相等的原则确定。
D.0.3 同条件自然养护试件的等效养护龄期及相应的试件强度代表值,宜根据当地的气温和养护条件,按下列规定确定:
1 ) 等效养护龄期可取按日平均温度逐日累计达到6000C.d 时所对应的龄

期,00C 及以下的龄期不计入;等效养护龄期不应小于14d,也不宜大于60d;
2 )同条件养护试件的强度代表值应根据强度试验结果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 的规定确定后,乘折算系数取用;折算系数宜取1.10,也可根据当地的试验统计结果作适当调整。 三、地下室施工裂缝及渗水控制 1、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
a、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应力和温度变形,混凝土中心温度与表面的温差是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
b、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外界气温差也是产生裂缝的重要原因; c、混凝土收缩变形:
1)混凝土的塑性缩变形,塑性裂缝产生在混凝土硬化之前,混凝土仍处于塑性状态,上部混凝土的均匀沉降受到了限制。
2)混凝土体积变形,混凝土终凝之后发生体积变形既可收缩也可能膨胀,主要视温度和水泥的用量。
3)混凝土匀质性的影响。由于坍落度、外加剂、石子差异以及振捣的密实度不一,影响混凝土的匀质性,造成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变化,因此产生收缩变形中的应力集中,引起裂缝。
d 结构设计方面的影响,如预留洞、槽等薄弱部位。 2、应该采取的措施:
在《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 第4.1.23 条明确指出: 大体积防水混凝土施工,应采取以下措施:
1) 在设计许可的情况下,采用混凝土60d 强度作为设计强度; 2 ) 采用低热或中热水泥,增加粉煤灰、磨细矿渣粉等掺合料; 3 ) 掺入减水剂、缓凝剂、膨胀剂等外加剂;
4 ) 在炎热季节施工时,采取降低原材料温度,减少混凝土运输时吸收外界热量等降温措施;
5 ) 混凝土内部预埋管道,进行水冷散热;
6) 采取保温保湿养护。混凝土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的差值不应大于250C,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大气温度的差值不应大于250C,养护时间不应少于14d。
3、实际施工中应采取的措施
尽量争取设计同意,采用混凝土60d 强度作为设计强度。 在混凝土配合比中掺加外加剂。
为了预先对温度进行控制,应进行水泥水化热计算。
外墙水平钢筋应细而密,水平钢筋间距不宜大于150。外墙钢筋绑扎铁丝,不得接触模板。以避免露头铁丝生锈后产生水的通道,形成渗水点。
外墙模板至少在养护7 天后拆模;因为墙身立面是混凝土养护的盲点,推迟拆模可以利用模板防止混凝土内部水份散失。
进行混凝土二次抹光。混凝土表面处理,对消除混凝土表面裂缝,尤其是塑性收缩变形很重要。可以采用混凝土抹光机,既加快了速度又保证了压实密度,消除了混凝土早期裂缝
注意混凝土养护:采用一层塑料薄膜和草袋(棉粘布),并定时专人浇水。最初3天每隔2-3 小时浇水一次,以后每日至少3 次,养护时间不少于14 天。在混凝土底板上布置测温点。在混凝土浇灌后定时测温,按照规范要求的温差进行控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10-21
主要内容如下:
2.1 组织好设计、图纸会审和施工队伍审查
设计是工程防水质量的关键,根据建设单位对地下室的功能要求,设计方应在防排并举、刚柔结合,在采用复合防水,多道设防等多种防水方案中,迭择一最佳的适合方案。严把图纸设计关,要了解设计对地下室防水期抗渗等级,防水构造的做法,以及对防水材料和施工方法的具体要求,与设计人员一起认真分析设计的利学性和可靠性,提高对地下室防水工程的重视,做好图纸会审工作。要严格审查施工队伍的资质,业绩,人员组和质保体系,选择一支技术水平高,素质好的防水工程施工队伍,按程序精心施工;要重点抓住事前,事牛的质量控制,根据设计,施工规范要求列出质量预控点,加强跟踪检查;从原材料的选用到施工工艺各环节以及构造做法等都要严格把关。 2.2 防水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及准确计量.
施工单位要进行严格的抗渗混凝土配制的专题试验,待合格后,按所确认的配合比进行配制,既使很采用掺外加剂法,还要采用粗,细骨料两级配配制混凝土,以提高混凝土比重,增强其结构抗渗能力。另外,选择性能良好的膨胀剂,还必须选择有相应资质和能力的试验室进行配合比设计,进行配合比设计时的抗渗水压值应比设计值提高0.2Mpa,水泥用量≥300kg/m3,砂率宜为35-45%,水灰比≤0.55,入泵坍落度不宜大于140mm。重视混凝土浇捣的质量控制,严格按经过计后确定的方案进行浇捣,避免产生冷缝造成渗水通道。严格施工机具的选用和操作。重视混凝土的振捣环节,保证一个浇筑头(面)有一个振捣器,混凝土施工由后往前,而振捣则由前往后顺序进行施工作业,防止漏振。采用商品混凝土时必须考虑路途远近及道路运输状况,适当延长混凝土的初凝时间,避免浇筑过程中出现冷缝,并推迟水泥水化热峰值出现时间,减小温度裂缝。最后要说的是,地下混凝土结构模板不宜拆除过早,否则极易造成混凝土结构内伤,形成意想不到的渗水通道。防水混凝土宜延长带模养护时间,拆模后的竖向构件,如地下室侧壁等,应采用涂刷混凝土保护剂的方法进行养护。 2.3 注重防水构造施工的质量控制,比如:

①底板和墙的交接处严禁留设施工缝,如需留,则一定要留设在墙身距底板500左右处,而且最好呈槎(凸)形;
②设金属止水板时,宽厚度要符合规范要求并要焊接接头,为锚固牢,两边应做好短锯齿状;
③变形缝处的橡胶止水带,一定要使两边的拉铁丝固定在钢筋上,浇注混凝土时严防从一侧倾倒,振捣时两边均匀插振,以确保止水带的准确位置;
④穿墙套管,一定要在中部位置焊上金属止水盘,并预埋准确;支模用的穿墙螺栓也要在中间焊接金属止水盘,拆模后抹灰前要贴墙割断,并用油漆防腐。凡容易形成渗水通道的地方均应焊上金属止水盘。
2.4 加强特殊施工部位的防水处理
2.4.1 施工缝处理。施工缝的处理是地下室防水工程成功的关键之一,处理不当将功亏一篑。在工程施工中尽量避免施工缝的出现,在底板与墙体连接处必须留置时,应做成企口并增设钢板止水带(-300mm×2mm),做法是在底板混凝土浇筑完毕,板墙起台(200mm高)时,将已加工定型的钢板焊接连接后,插入榫头。钢板焊接要求满焊,钢板带埋入混凝土上下各一半,施工后起到增加渗水路径作用达到防渗目的。
2.4.2 穿墙螺栓止水处理。混凝土墙板结构施工时,需要采用对拉螺栓对模板进行固定,但在地下室墙板施工时采用,极易形成渗水点,破坏混凝土结构自防水的效果。本工程地下室外墙施工中采用加焊止水环片的螺栓,克服了这一弊病。混凝土浇筑完毕,模板拆除后在对拉螺栓根部剔凿20mm左右的缺口,气焊烧断螺栓端杆,用防水砂浆封堵抹平缺口,消除漏点达到防水目的。
2.4.3 穿墙管道处理。一般工程地下一层穿墙安装管道较多,且多位于地下水位以下,施工中均进行了防水处理。在混凝土结构浇筑前于穿墙管道处留置套管,套管焊止水环,浇筑时套管周围混凝土要振捣密实。
2.5 采用性能好质量可靠的新型防水材料 这是提高防水工程质量的保证,工程施工前应收集各种防水材料性能及使用情况资料,选择施工方便,性能优良的防水材料。防水材料进入现场,必须检查其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检查出厂合格证及准用证,还需经抽样送试合格后方可使用。施工方要派专人进行工序把关验收,应跟踪进行工序质量监控,每道工序经过验收合格后,方可转入下道工序。在地下室埋得较深、地下水位又较高、抗渗性能要求又高的情况下,设计应选用多层复合防水措施,在做好结构防水的前提下,在外墙做多层柔性防水,并在紧靠地下室外墙周围分层夯填粘土,墙内侧做五层柔性防水,即可收到较好的防水抗渗效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