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啊?

如题所述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意思是:一切表象和名相皆是主观意识的产物,并不反映真实性。这里说的“ 相”, 对照梵文原本来看, 指的是佛陀应化到人间的色身的“ 三十二相”、“ 八十种好”。其实这句话的基本含义是,佛陀跟须菩提讲,说的对,佛陀“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色身形象,是虚妄不实的,是空。

这句话出自《金刚经》,有相是指因缘造作之法,统称为有为法,都是虚妄不实的。《金刚经》是般若经典中很著名的一部,禅宗从六祖慧能开始,就用《金刚经》印证参学者所悟是真是假。

扩展资料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的现实意义: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为什么佛不说“凡所有相,皆是无”呢?因为“无”和“虚妄”又不是一个意思了,无是没有,虚妄是假的。我们看到的大千世界,山川河流,这个相,不是没有,只不过是暂时存在的相,是虚幻的相。

一切有为法,从大千世界到微尘,从国家到家庭,从有情世界到物质世界,无一例外,皆是因缘所生,并随条件之变化而变化,没有固定不变之本体。这就是“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的本意。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6-25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意思是一切表象和名相皆是主观意识的产物,并不反映真实性。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所见到,所听到,甚至于所想到的一切一切,都不是真实的,都是虚而不实,妄而不真。

出自后秦译《金刚经》:“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此处所谓“相”,指表象和名相。意谓一切表象和名相皆是主观意识的产物,并不反映真实性,故曰“虚妄”;如果体认到所有之“相”都不是“本来面目”,那就把握了真理。故曰:“是实相者,则是非相。”

达到这种认识程度并加以运用,就是“如来”,所以又说:“离一切相,则名诸佛”;“是故如来,说名实相”。此等“离相”、“非相”或“不住于相”,亦通称“无相”。

扩展资料:

《金刚经》似乎和现实生活脱了节,而且会在心中引起了虚妄及真实的矛盾。生病了,会觉得苦;跌伤了,会觉得痛;看见流血了,心里会生害怕;

欢喜听别人的称赞及恭维,不欢喜听别人的批评及责骂。一天到晚,忙忙碌碌,尽是在争取,要这个,要那个,得到了高兴,失掉了懊恼。虚妄不真的念头早已抛到九霄云外。

真希望这一切都是虚妄,可是擦擦眼睛,还不是真真实有,一点不假。如何可将《金刚经》的教义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打成一片?

记住经文:“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嗔恨。”反过来讲,如果生气怀恨,即是著了我、人、众生、寿者四相。

换句话说,生气动火,就是极明显也是最容易犯的我、人、众生、寿者的形相。人在生气时是我,我相。我相是四相的根,因为有我,方才有人、众生、寿者。看来还是要从断除“我相”这个环节入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06-08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两句话是《金刚经》所说,也可以说是佛法的根本原则。意思是:凡是所有一切的相,都要将它当成是虚妄的,只要不去执着它,就会产生智慧。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2-03-03
可以理解成一切相都是幻觉,都是虚假不实的。
理归理,需要亲证之后才更有深刻认识性。
比如窗外有鸟叫声,难道真的是鸟叫声吗,其实未必,当我们通过禅修进入某一种频率境后,也可能听着是人与人的吵架声。当我们进入另一种频率境之后,也可能听着是汽车的声音。当我们再进入另一种频率时,也可能听着是人的哭泣声。。。。。
同一个鸟叫声音,却可以听出无数种声音,它的实相是什么呢,它到底是什么声音呢。
其实,它真实的相就是无相,我们所感知相都是幻相。
第4个回答  2020-07-26
静坐时,当一个个念头不由自主的出现时,可以用;生活中太执着时,太认假为真时可以用。
但有的时候好像也不能用,一切的确是妄,但知妄又如何呢,每天还不是要活在妄境里,关键是离开妄境又能去哪里呢!
妄即是妄,真即是真。妄又非妄,真又非真。妄即是真,真即是妄。
知妄非妄,知妄见真。若完全脱离了妄境,真境又要到哪里去寻找呢?所谓的真境到底是什么样子呢?
见相转相,转到好的一面。
(观点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