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古代军事人物的评论

初二上语文实践活动:世界何时铸剑为犁,要求有关战争的,我要找军事人物评论,大家帮忙~
求古代军事人物的评论,要简短,最好附有人物故事,要短。
拜托,要短小而精悍~
同志们太长拉,大概三个人物,一共三百字就行了

孙武:最伟大的军事理论家;白起:最善于野战围歼;韩信最善于灵活用兵,以少胜多;曹操:最善于纳谏;李世民:最善于后发制人,疲敌制胜;李光弼:最善于防御;岳飞:最为全面的统帅;成吉思汗:不用多说;朱元璋:最卓越战略家;努尔哈赤:其事迹与成吉思汗差不多。

1、孙武

春秋时期最优秀的统帅无疑是孙武,即使在世界上,他也是最伟大的军事理论家,只要《孙子兵法》存在,世界上一切伟大的兵书都只能是第二流的。孙武同样也擅长指挥,柏举之战就是中国战争史上灵活用兵,以少胜多的典型战役。

2、白起

白起征战沙场达37年之久,攻取七十余城,歼敌百万,未尝败绩。史学家司马迁称赞白起“料敌合变,出奇无穷,声震天下。”白起善于分析敌我形势,采取正确的战略方针对敌人发起进攻。白起最突出的军事思想是野战进攻,战必求歼,以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为主。他是中国战争史上三个最善于打歼灭战的军事统帅之一。白起指挥的长平之战是中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围歼战。其规模之大、战果之辉煌,世所罕见,即使放在今天也毫不逊色。拿二战来说,能超过长平之战的(围歼战),只有德军的基辅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也只歼灭了33万。

3、韩信:

两汉最杰出的军事家当属韩信,韩信最鲜明的统帅特点就是灵活用兵,以少胜多。他是中国战争史上最善于灵活用兵的将领,其指挥的井陉之战、潍水之战都是战争史上的杰作。此外,韩信还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军事典故: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背水为营,拔帜易帜,半渡而击,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作为军事家,韩信是继孙武、白起之后,最为卓越的将领。作为战略家,韩信在拜将时的言论,成为楚汉战争胜利的根本方略。作为统帅,他率军出陈仓、定三秦、破代、灭赵、降燕、伐齐,直至垓下全歼楚军,无一败绩。作为军事理论家,他与张良整兵书,并著有兵法三篇。韩信的缺点是在政治上,他在政治上的几次关键时刻优柔寡断,最终死于妇人之手,后人评价韩信“成败一萧何,生死两妇人”。

4、曹操:

三国时期最杰出的军事家当属曹操。曹操一生打了许多败仗,但他的统帅特点也非常鲜明,他是中国战争史上最听话的统帅,这里的听话不是任人摆布,而善于、敢于听取部下的正确建议,曹操手下谋士众多,有荀彧、郭嘉、程昱、贾诩、司马懿、荀攸、许攸等几千人。而曹操对他们的计谋也言听计从。在战争中,曹操深谋远虑,善纳良策;利用汉室名义,争取民心,征抚兼施;重视战略基地建设,实行屯田,发展经济,减轻民赋,安定社会秩序;治军严整,赏罚分明;善任将吏.兼收并蓄,用兵灵活,力争主动,面临危局,临阵若定,善于捕捉战机,抓住作战关键,出奇制敌,终于取得内线作战和战略性决战的胜利。特别是官渡之战,集中体现曹操卓越的用兵谋略和指挥才能。曹操不但是卓越的军事家、统帅,还是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和军事理论家,像曹操这样全面的,在中国古代的军事家中是找不出第二个的。

5、李世民:

李世民不仅是卓越的政治家,而且还是卓越的军事家、战略家。毛泽东在评价中国帝王时,说李世民是中国帝王中最善于用兵的。李世民最鲜明的统帅特点是后发制人,疲敌制胜,他在统一在战争中迫降薛仁杲的浅水原之战,消灭刘武周的柏壁之战,一举击灭王世充、窦建德两大集团的洛阳、虎牢之战,击败刘黑闼的洺水之战,都是后发制人,疲敌制胜的典型战例。李世民不仅善于疲敌制胜,而且敢于坚持自己正确的看法,在统一战争中,李世民多次拒绝了部将错误的建议。如浅水原之战拒绝了窦轨的建议,率兵追击,最终大胜。柏壁之战中先后两次拒绝了诸将出战的请求,在追击过程中,又拒绝了刘弘基提出的待后续部队和粮草到来之后再行决战的建议,继续追击,终于大获全胜。洛阳、虎牢之战中又拒绝了刘弘基、李渊撤兵的建议,对战役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此外,李世民还胆量过人,智谋超群。在五陇阪之战和泾阳之战中,都是用计谋智胜突厥军的。

6、李光弼:

李光弼被史书称为“战功推为中兴第一”,他的统帅特点非常鲜明:他是世界战争史上最善于防御的统帅。他指挥的太原之战,是古代城邑保卫战中以少胜多,以弱制强的一个典型战例。李光弼智谋超群,在作战中采用顽强坚守与不断寻机出击相结合的战法,灵活运用地道、石炮等守城战术和技术,出奇制胜,不满万人的兵力歼敌10万余人。此外,像常山之战、九门之战、嘉山之战、河阳之战等,都是著名的防御战。

7、岳飞:

在宋辽金西夏这一时期中,岳飞是最出色的统帅,他是古代名将中最为全面的,善于野战、城邑攻坚战、山地攻坚战、防御战、水战、以步制骑等。名将宗泽称其:“勇智才艺,古良将不能过。”岳飞不但在战术上善于指挥,而且在战略上更为突出,当时南宋对金国采取的是防御战略,唯岳飞不受当时战略思想束缚,主张进攻战略,并组织多次成功的反击作战。所以这一时期的将领在战略、战术上都没有人能够达到岳飞的成就。

8、成吉思汗:

蒙古(元)时期最杰出的无疑是成吉思汗,这就不必细说了,此外还有一些著名的将领要提一下,比如速不台、哲别、木华黎、托雷、拔都、忽必烈、伯颜、阿术等,特别是速不台和伯颜,速不台曾两次西征,先后在迦勒迦河、赛约河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老毛子们,威震欧洲。伯颜蒙宋战争中,先后郢州之战、鄂州之战、丁家洲之战、临安之战中,一路势如破竹、以少胜多,歼灭了宋军主力,从而结束了长达45年的蒙宋战争,统一了中国。

成吉思汗的霸业在其死后不但没有随之消亡,反而是刚刚开始,这与亚历山大等西方著名的统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为蒙古不仅有一批速不台和伯颜那样的统帅,而且成吉思汗的子孙也都是善于征战的将领。像儿子,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托雷,孙子蒙哥、忽必烈、拔都、旭烈兀等。所以蒙古帝国才得以横跨欧亚数百年。

9、朱元璋:

朱元璋的统帅特点非常鲜明,他是一个卓越战略家,在这方面能与朱元璋相媲美的只有毛泽东。朱元璋在两淮之战,明灭元之战,明攻山东之战,明攻河北、大都之战,明攻闽广之战,明灭夏之战,明攻云南之战,明太祖北征沙漠之战中,都亲自制定作战方针,而最终的战争进程和朱元璋所欲料则完全一至,每言必中,堪称用兵如神,其驾驭战争的能力也堪称无与伦比。

10、戚继光:

戚继光的军事才能在抗倭战争中已显露无疑,台州之战灵活用兵、以少胜多,堪称经典,但最重要的是戚继光进行的军事改革。明代时期,火器有较大发展,中期时,火器手即占到全员的一半以上。此时,火力战斗已成为战斗的首要阶段;指挥使用各种性能火器的兵种协同作战,成为指挥官的主要职责。进攻时,首先充分发扬火力,再利用火力战果实施冲击的战术,防御时,诱敌至预定的火袋或火制地带实施火力突袭的战术,利用炽盛火力或地雷阵迟滞、阻止和杀伤敌人的战术等,均成为常用战法。戚继光正是在这一时期的杰出代表,他所练的新军(戚家军)最为典型,以队为基本建制单位,每队12人,基本队形为二路纵队的“鸳鸯阵”;战斗时,根据敌情、地形,可变为二等分的两路纵队并列的“两仪阵”,或变为近似二列横队的“小三才阵”及基本上为一列横队的“三才阵”。

11、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与成吉思汗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两个少数民族统帅,在他们身上有很多相似之处,虽然努尔哈赤的成就不如成吉思汗,但并不代表他没有才能。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战争的战争中,先后在兆佳城之战、浑河之战、古勒山之战、叶赫城之战中,以遗甲13副起兵,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远交近攻、分化瓦解、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经过36年的艰苦征战,最终统一女真,堪称奇迹。

努尔哈赤在明与后金的战争中,先后在抚顺之战、清河城之战、萨尔浒之战、河西之战获胜,取得大片土地。特别是萨尔浒之战,努尔哈赤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明军三路军队全军覆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9-23
霍去病
霍去病(公元前 140——前 117年),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临汾)人,是大将军卫青的外甥。他的母亲卫少儿是汉武帝姐姐平阳公主家里的奴婢,在与平阳县衙役霍仲孺私通后,生下了霍去病。

霍去病从小生活在奴婢群中,生活十分艰苦。但他勤奋好学,小小年纪就精通了骑马、射箭、击刺等各种武艺。

后来,霍去病的姨母卫子夫被汉武帝看中,并被立为皇后。卫氏家族从此平步青云。到十六七岁时,霍去病已经长成了一个相貌奇伟、性格坚毅、智勇过人的青年。汉武帝很赏识他,派他做了保卫皇帝安全的侍中官。

这时,西汉王朝与匈奴的斗争已达到白热化程度。匈奴屡次入侵,汉武帝一改以前的和亲政策,开始了对匈奴的反击战争。霍去病的舅舅卫青几次领兵攻打匈奴,立下赫赫战功。

公元前 123年春,汉武帝再次组织对匈奴的反击战争,

这年,霍去病刚刚18岁。他听说舅舅又要出征,便跃跃欲试急不可耐地向汉武帝请战。汉武帝见他少年英武,就答应了他的请求,任命他为骠姚校尉,由卫青挑选了800名骁勇矫捷的骑兵归他指挥。

霍去病率领 800骁骑一往无前地向北奔去。莽莽草原,人迹全无。他们不知不觉地走了好几百里,将近黄昏,忽然发现前方远处有一片黑点。霍去病判断应是匈奴的营帐,当即命部下衔枚而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杀了过去。匈奴兵根本没想到汉军会这么远地杀来,顿时一片混乱。霍去病身先士卒,首先闯入匈奴营帐, 800骁骑个个勇猛无比,把匈奴兵杀得四散逃窜。

这次战役,霍去病功居第一,其他各路有胜有负。卫青将战争的经过报告了汉武帝。汉武帝对霍去病大加赞赏,说:“剽姚校尉霍去病,以 800骁骑斩杀匈奴兵2028人,并杀死匈奴单于的祖父籍若侯产及相国、当户等将官多人,生擒单于的叔父罗姑比,出奇制胜,勇冠全军。以2500户封霍去病为冠军侯。”

河西地区即今天的河西走廊,在黄河以西,祁连山、合黎山之间,地势低平,是汉朝通向西方的黄金通道。原来这里由月氏人居住,后来被匈奴侵占,成了匈奴浑邪王、休屠王的领地。汉武帝想与大月氏及西域各国取得联系,以便共同对付匈奴,于是发动了河西战役。

公元前 121年春天,汉武帝任命霍去病为骠骑将军,率领精骑一万人,从陇西(今甘肃省临挑县)出发,攻打匈奴。在霍去病的指挥下,汉军所至,势如破竹,穿过五个匈奴王国,转战六日,越过焉支山(今甘肃省山丹县境内)一千多里,在皋兰山(今兰州黄河西)与匈奴发生激战。霍去病率部勇猛异常,横冲直撞,阵斩匈奴折兰王、卢侯王,活捉了匈奴浑邪王的儿子及相国、都尉等,歼敌8900多人,并且缴获了匈奴体屠王的祭天金神像。汉军大获全胜。汉武帝非常高兴,下令增封霍去病食邑2000户。

这年夏天,汉武帝决定乘势全部扫除匈奴在河西地区的势力,打通进入西域之路,于是发动了第二次河西战役。

这次战役,以霍去病、公孙敖率领的几万骑兵为主力,从北地郡(在今甘肃环县)出发,另派李广、张骞率一万多人从右北平出发,攻击匈奴左贤王,策应西征的主力军。霍去病与公孙敖出塞后,分兵前进,公孙敖由于中途迷失方向,而未能参加战斗。霍去病与公孙敖联系不上,只好孤军深入,越过居延海(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穿过小月氏部落,抵达祁连山。匈奴被他神妙莫测的战术搞得晕头转向,祁连山麓一战,被打得大败。这次战役,总计接受匈奴单桓王、酋涂王及相国、都尉等2500人投降,俘虏了王母、单于阏氏、王子。相国、将军、当户、都尉等 120多人,歼灭匈奴兵30200人。

汉武帝加封霍去病食邑5400户。从此,霍去病的声望日益显赫,地位日益尊贵,几乎与舅舅卫青相当了。

两次河西战役之后,汉朝完全控制了河西地区,这对匈奴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匈奴人非常惋惜,他们悲伤地唱道:“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匈奴伊稚斜单于对于浑邪王、体屠王的屡次战败,非常恼火,派使者征召他们,准备治罪。浑邪王新失爱子,本来就够心烦的了,又闻单于将要加罪,于是与休屠王商量,决定向汉朝投降,并派使者来与汉朝接洽归降事宜。当时负责藩属事务的大行李息,正在黄河边上筑城,见到浑邪王派来的使者,马上派人向中央报告。

汉武帝得到这一消息,很高兴,认为这样可以分化匈奴,减弱匈奴的力量,但是又担心其中有诈,于是派霍去病带领一万骑兵。前往河西,见机行事。

霍去病还没有到达河西,情况就发生了变化。体屠王听信部下的谗言,不想投降了。浑邪王骑虎难下,痛恨休屠王的背信弃义,于是一不做二不休,他率兵冲入体屠王的营帐,杀死了休屠王,收编了休屠王的部队,然后列队迎接汉军的到来。

霍去病渡过黄河,与浑邪王遥遥相望。浑邪王的部下很多。本来意志就不坚定,现在看到汉军阵容严整,心存疑惧,纷纷逃走。霍去病望见浑邪王阵营人群骚动,当机立断,亲率几名精骑飞马驰人浑邪王营帐,与浑邪王谈判,下令将私自逃跑的匈奴将士8000人全部杀死。这样才把匈奴军队稳住了。然后,霍去病派轻车快马先把浑邪王送往长安拜见汉武帝。接着,他把四万多匈奴降兵编队列阵,带回长安。

在河西战役期间,汉武帝特地从京城送来一坛美酒,霍去病没有独自享用,而是将酒倒入泉水中,让全军将士饮用,后来,此泉就称为酒泉,当地也就以泉命名。

汉武帝隆重地接见了浑邪王,封他为漯阴侯,食邑一万户。匈奴小王呼毒尼等四人也被封侯爵。汉武帝把这五侯连同他们的部众分别安置在陇西、北地、上郡、朔方、云中等地,保持他们原来的生活和风俗习惯,号称“五属国”。浑邪王旧地设置武威、酒泉两郡,连同后来设置的张掖、敦煌二郡,被称为“河西四郡”。霍去病受降有功,加封食邑1700户。

从此,匈奴的军事力量大大削弱,不得不退到遥远的大沙漠以北地区。汉朝西部的威胁彻底解除,通往西域的道路完全畅通了。

匈奴主力虽远逃漠北,但仍未放弃对汉朝边境的掠夺。公元前 120年秋,匈奴骑兵万余人又突入定襄、右北平地区,杀掠汉朝边民一千多人。汉武帝决定远征漠北,彻底消灭匈奴军队。

公元前 119年,汉武帝调集10万骑兵,随军战马14万匹,步兵辎重队几十万人,由卫青和霍去病各领五万骑兵,分东西两路向漠北进军。卫青从定襄出塞,北进1000多里,与匈奴伊稚斜单于所率主力相遇,经过激战,大败匈奴单于,斩获 19000多人,一直追到真颜山赵信城才胜利班师。

汉武帝原来的计划是由霍去病专力对付匈奴单于,所以给他配备的全是经过挑选的精兵强将。霍去病率军从代郡出发,大胆地重用匈奴降将赵破奴、复陆支、伊即轩等,在大沙漠地带纵横驰骋,行军两千多里,越过离侯山,渡过弓闾河,与匈奴左贤王相遇。汉军发动猛攻,左贤王大败而逃。这次战役,活捉匈奴屯头王、韩王等三人以及匈奴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83人,歼敌七万名。匈奴左贤王部几乎全军覆灭。霍去病率军追至狼居胥山(今蒙古境内德尔山)。为庆祝这次战役的胜利,霍去病在狠居胥山积土增山,举行祭天封礼,又在姑衍山(狼居背山附近)举行祭地禅礼,并登临瀚海(今贝加尔湖),刻石记功,然后凯旋还朝。

霍去病因功加封食邑5800户,并与大将军卫青一起被拜为大司马。

从此以后,匈奴向北向西迁到更偏远的地方去了,长城内外一片和平气象,人民安居乐业。

霍去病一生曾四次领兵出塞攻打匈奴,共歼敌11万多人。他平时少言寡语,战场上却勇猛无比。他是一位军事天才,汉武帝常常劝他学习孙吴兵法,他却说:“为将须随时运谋,何必定拘古法呢?”他是凭借战场上的直觉指挥战斗的,随机应变,闪电式行动,使他百战百胜,成为名扬后世的一代名将。

霍去病屡立战功,获得了高官厚禄,但他把个人的享受搁在一边,一心以国家利益为重。河西战役胜利后,汉武帝为了奖励他的卓越战功,特意命人在长安为他建造了一座豪华住宅,叫他去看看是否满意。霍去病谢绝了汉武帝的好意,气概豪壮地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句传诵千古的名言就是霍去病光辉一生的写照。

但是霍去病少年显贵,平步青云,没有统帅下级兵士的经历,因而缺乏对士卒的关心。他率军出征时,汉武帝派负责朝廷膳食的太官给他送去数十车酒肉,等到班师时,车上仍装有吃剩下的酒食,但士兵们许多却饿着肚子。在塞外时,士兵常常因缺粮而士气不振,可他却修建球室踢球。

公元前 119年那次出征时,飞将军李广跟随卫青,因为公孙敖刚刚失去了爵位,卫青想让他同自己一起正面与单于作战立功,所以调整了战斗序列。被调到东路的李广与赵食其在沙漠中迷失了道路,没有参加战斗,卫青派人责问二人迷路的原因,并让他们到大将军处听候传讯,李广说:“我的部下无罪,迷路的责任在我。”他又对部下说:“我与匈奴大小作战七十余次,好容易有机会跟着大将军直接与单于作战,但大将军把我调到了东路,本来路途就远,又迷了路,天意如此呀。况且我已经六十多岁了,实在不能再去面对那些刀笔小吏。”说完就自刎了。赵食其的结果与苏建一样,交纳赎金后,贬为平民。李广的儿子李敢当时正在霍去病军中,因父亲的死而怨恨卫青,动手打伤了卫青,卫青没有追究此事,并隐瞒了起来。但霍去病年青气盛,对此事耿耿于怀,两年后,在甘泉宫陪汉武帝狩猎时,用箭将李敢射死。事后,汉武帝隐瞒了真相,说李敢是被鹿撞死的。

公元前 117年,霍去病因病去世,年仅24岁。对于这位青年名将的过早离去,人们都感到无比的悲痛和惋惜。汉武帝特地命人在自己的茂陵旁边为霍去病修建了一座形状象祁连山的坟墓,并发动陇西、北地等五郡的匈奴人民,身穿黑甲,把霍去病的灵柩从长安护送到墓地安葬。

霍去病的墓至今仍然矗立在茂陵旁边,墓前的“马踏匈奴”的石像,象征着他为国家立下的不朽功勋。
第2个回答  2007-09-30
对曹操的评价:
"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
这就是曹操最能突出自己野心的一面,他可以错,但是他的部下不能错,有句歇后语就就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为得天下,挟天子以令诸侯,此为孟得之雄才大略之体现,他不急于求成,知道韬光养晦,不挣一时之得,深谋远虑,可是智者千滤必有一失,他的多疑之心无意是他吃败仗之原因。
他的野心亦能体现在他的生性残忍,为报父仇,攻城屠杀百姓数万,无辜的残骸把汜水都堵的水泄不通。
可是他的雄才大略依然为我们至尽传诵。

千古一帝----秦始皇

秦始皇(公元前259—221)姓嬴,名政,为秦庄襄王之子,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叱吒风云、具有雄才大略的人物。公元前246年,年仅13岁的嬴政被拥立为秦王。八年后(公元前238年),秦王嬴政在蕲年宫举行加冕礼,亲理国政。此后,嬴政继承了自秦孝公以来变法革新、奖励耕战的一系列政策,选贤任能、历兵秣马、富国强兵、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公元前230~221年,历经10年的统一战争,他先后消灭了韩、赵、燕、魏、楚、齐等诸侯国,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长达数百年之久的分裂割据、混战不已的局面,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帝国。

千古一帝----秦始皇

秦始皇(公元前259—221)姓嬴,名政,为秦庄襄王之子,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叱吒风云、具有雄才大略的人物。公元前246年,年仅13岁的嬴政被拥立为秦王。八年后(公元前238年),秦王嬴政在蕲年宫举行加冕礼,亲理国政。此后,嬴政继承了自秦孝公以来变法革新、奖励耕战的一系列政策,选贤任能、历兵秣马、富国强兵、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公元前230~221年,历经10年的统一战争,他先后消灭了韩、赵、燕、魏、楚、齐等诸侯国,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长达数百年之久的分裂割据、混战不已的局面,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帝国。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07-10-01
霍去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