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调掌握油温的关键是什么?

如题所述

在菜谱中常常会出现“旺火烧至油温8成热”的字眼,很多朋友对这样的描述都感到困惑,旺火有多旺?到底什么是8成热呢?那么7成热,6成热……又是什么样子呢?

  其实这是一种中餐烹饪中约定俗成的对油温的称呼,咱们一起来看看每一种描述所包含的具体意义和标志吧,弄明白以后,咱们就能轻松掌握油温和火候,为做出一手好菜打好基础了!

  所谓油温,是锅中的油经加热以后达到的温度,我们不可能用温度计去测量,但是可以通过一些现象去判断。

  3-4成热:油温90度-130度,表现为无青烟,无响声,油面平静,手放在油面上方能感到微微的热气。将原料放入油锅后周围有少量的气泡。

  5-6成热:油温130度-170度,表现为微有青烟,油从四周往中间翻动,手放在油面上方能感到明显的热气。将原料放入油锅后周围有大量的气泡。

  7-8成热:油温170度-230度,表现为有青烟,用炒勺或者锅铲搅动时有响声。将原料放入油锅后周围有大量的气泡并有轻微的爆炸声音。

  再说说火候的几个术语:

  旺火:又叫武火、大火、烈火。火焰高而稳定,光度明亮、热气逼人,也就是将我们常用的煤气灶的火力开到最大,这种火力常用于快火烹调方法,如溜、炒、炸、爆、蒸等。

  中火:也叫文武火,火焰低而摇晃,光度较旺火暗,辐射热较强。这种火候适合烧、煮、蒸、烩、扒等烹饪方法。

  小火:又称文火,温火或者慢火。火焰细小,时有起落,光度暗淡,辐射热较弱,这种火候适合煎、贴、塌等烹饪方法。

  微火:也称弱火,是最小的一种火力,也就是将我们常用的煤气灶的火力开到最小,火焰呈豆点大小,热度最弱。这种火力多用于菜肴的保温或者长时间的烹饪方法,如炖、煨、煲等。我们平时在用煤气灶使用这种火力的时候要注意火焰不要熄灭,以免煤气泄漏。

相关知识连接:
用水焯熟的奥秘 烹饪中原材料焯水详解

我们在烹饪的时候常常会将原材料用水焯熟,然后再进行下一步的加工,这就叫焯水。比如做红烧排骨的时候会先将排骨用开水焯变色,然后再红烧,又比如做笋的时候,我们通常会实现将笋用开水汆烫一下。

那么你知道究竟为什么要将食材焯水呢?焯水又有什么讲究和奥妙呢?让我来给你详细地掰哧掰哧:)

一般来说,需要用焯水方法处理的食材是气味浓烈、口感苦涩或者坚硬难熟的蔬菜以及有腥、臊、膻味的肉类。焯水的作用是:

1、可以使蔬菜颜色更加鲜艳、口感脆嫩,苦涩味减少。如芹菜、莴笋等,用开水焯以后再用冰水过一下,可以使其颜色鲜艳、口感脆嫩,火候掌握得好的话,会比新鲜的更加脆嫩。苦瓜、竹笋等材料,焯水以后苦涩感减少,吃起来更加美味。

2、可以把动物性原材料中的血污排出。如猪肉、牛肉、羊肉等,用水焯去血污以后会使原料白净,烹饪中不出血污,同时减少腥味、膻味。

3、可以缩短烹饪时间。对于较难熟的材料,用水事先焯一下可以缩短炒制或者烧制的时间,也不会出现“生熟不均”、“烂锅”等现象。比如四季豆、扁豆、花菜等,用水焯熟以后就不用炖煮很长时间了。

4、便于原材料的进一步加工。比如花生皮、白果皮是很难去除干净的,而用水焯一下就很容易去除了,带皮的猪肉用水焯熟以后变得很好切,可以切成很薄的大片。

知道了焯水的意义和作用,那么你知道焯水又什么方法吗?可不是一股脑地扔进锅里煮,而是要根据材料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焯水方法。

冷水下锅焯:将原材料和冷水一起下锅,待水烧开后一定程度出锅,这种方法适宜于异味重的、血污多的材料,如竹笋、牛羊肉、内脏等。使用这种方法的时候注意,要不断地翻动材料,使其受热均匀。

沸水下锅焯:这种焯法时间短,适用于要求口感脆嫩、颜色鲜艳的材料,如芹菜、莴笋、菠菜等,另外一些无异味、血污少的肉类,如鱼肉、鸡肉等也用这种方法。

这种方法的窍门是:水多、火大、迅速冷却。就是说,水要没过食材,火要够旺,捞出以后要过凉水或者摊开晾凉,不然就失去了脆嫩爽滑的口感和鲜艳的色泽了,另外,在水中添加一些盐和油,能保持蔬菜的颜色。

了解了这么多焯水的学问,很多人会觉得这是个烹饪的好方法,焯水的确能给烹饪带来很多的方便,但是食物中的很多营养元素和维生素等也会在焯水以后散失,所以应该根据食材和烹饪方法选择是否需要事先焯水、该怎么样焯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