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生而平等"是谁在什么中说的?

如题所述

 "人人生而平等"是在美国《独立宣言》中。

“人人生而平等”,嵌在美国《独立宣言》第二段的段首。《独立宣言》因为有了“人人生而平等”,成为一个可供传诵的经典文本。

1776年6月10日,大陆会议响应弗吉尼亚州代表理查德·亨利·李(南北战争时期南军总司令罗伯特·李的叔祖)的提案,任命了一个由约翰·亚当斯、本杰明·富兰克林、托马斯·杰斐逊、罗伯特·利文斯顿、罗杰·谢尔曼组成的五人小组,起草文告以宣示独立之决心。

其中,托马斯·杰斐逊为执笔者。杰斐逊在完成初稿后,交由德高望重的富兰克林审阅。富兰克林有广告文案的天分,更擅长修辞。

当看到“人人生而平等”时,他提笔为这句话的前置导入语做了一个修改,将杰斐逊原文中略显拖沓冗长的“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神圣和不可否认……”改为“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自明的……”。

事实证明,富兰克林这个充满灵感的修改,配得上他那登上一百美元大钞的尊容。“人人生而平等”因与“不言自明”搭配,具备了先验的色彩,神启的威仪。

扩展资料:

独立宣言受美国共和主义精神所影响,即以之为自由权之基本架构。另外,宣言中也反映启蒙时期的哲学,包含自然律、自决、与自然神论等观点。宣言中的理想,甚至其中一些片断,直接引用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之著作,尤其是其以“文明政府之真实起源、范畴、与终结之各项专论”为题之政府二论(Second Treatise on Government)。

于其论文中,洛克拥护由受统治者成立政府之信念。洛克写道,人类拥有天赋人权。其他独立宣言所受到的影响包括阿尔杰农·西德尼之演讲与著作天助自助者(Wawrzyniec Grzymala Goslicki),以及托马斯·潘恩。

据杰斐逊之理念,独立之目的为“非为寻找前此未有之新原则,或新论述……而是置事物之常理于世人眼前,以简洁之语句搏取赞同,并使之以我等受迫之立场自我判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独立宣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6-22
  "人人生而平等"是在美国《独立宣言》中。从文本上看,“人人生而平等”(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这句话出现在最为大家所熟知的第二段中。杰斐逊后来回忆说,其实他最初并不是特别看重这段话,因为他认为这只不过是表达了当时社会的普遍观点而已。不少后世的研究者也认为,杰斐逊在这段话中不过是重复了洛克的名言,只是将三大不可剥夺的人权从“生命、自由和财产权”改成了“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也就是说,这段话没有超出当时殖民地社会的普遍观念。那么,基于前面对殖民地社会思潮和语境的回顾,个人平等权也不大可能是该宣言的重点。
  杰斐逊在此处宣称的“人人生而平等”,并非重点,而是他的逻辑起点。正因为人们生而平等,且享有不可剥夺的权利,才需要建立政府来保护他们的权利。当政府破坏这个目标时,人民便有权更换或废除之,建立一个新的政府。单从这个逻辑看,“人”既可适用于个人,也可适用于集体的人。然而字面上,杰斐逊在此处用了一个复数形式“men”。如果是特指个人权利,那么使用“every man”貌似更严谨,而非“all men”。事实上,在美国内战前,就有废奴主义者使用“every man”来声张个人平等的权利。
  另外,从宣言的第二部分,即对英王罪行的控诉,也可看出其更多强调的是集体权利:被安到乔治三世头上的这些指控,大多涉及英国在法律、贸易上对殖民地的不公正以及战争行为。受到侵害的是殖民地的集体权利(主要是商业精英的权利),与个人平等权利没有太多关系。
  当然,严格来说,北美人民与英国人民在个人权利上确实存在着不平等,比如在英国议会的代表权。因而殖民地喊出了“无代表不纳税”的口号。但《独立宣言》第二部分没有提到这个问题,说明它已经不是殖民地的一个重要关切——当殖民地要独立时,它们自然不再关心在宗主国议会中的代表权问题了,因而这种个人权利的不平等也失去了意义。
第2个回答  2006-02-11
《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中都有此句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06-02-11
《独立宣言》
第4个回答  2018-06-11
《独立宣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