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地区现在过年有哪些风俗?

主要是现在还在流传的习俗

先秦时就很重视腊八节

  每年的腊月初八日就是传统的腊八节,这一天人们要吃由五谷和花生,大枣、栗子、莲子、杏仁等放在一起熬成的粥“腊八粥”;许多人家还要剥一些蒜用醋泡上,腌制“腊八蒜”。腊八节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被重视,后来又融入了佛祖得道的内容,就更加成为重要的节日了。从这一日起小孩子们无论怎么放鞭炮也没有了忌讳(此前除了有特别的喜事外,若在平常日子放鞭炮。人们会误以为是有人故去了或是有其他的事情,让人听了别扭甚至很尴尬。),而在此日以后就没有任何不可了,都一律视作为吉庆。

  腊月初八也是意味着新年已经进入倒计时,从这一天起,家家户户要打扫房屋准备迎接新年的到来。北方一些地方还有妈妈例儿:(就是在腊八节的这一天,凡已出嫁的女子不能在娘家吃饭。这样对自己的丈夫不利)这当然是迷信的,早已经不为年轻人所接受。当然细想一想也是有点道理的:一些年轻气盛的夫妻吵架拌嘴跑娘家。临近年尾尴尬的局面还是要打破了的,小两口和双方父母也正好借此下台阶接媳妇回家,或是送女儿回婆家。这无疑都是于家庭和睦有好处的,至于什么不利于谁谁的那些说法自然是不靠谱的。更何况现在的许多年轻人要共同面对四个老人,所以更需要破除迷信建立更加文明的新风尚。

  腊月二十三小年

  到了腊月二十三这一天,就表明年已经进入了一个小高潮。糖瓜祭灶蒸年糕送灶王爷升天,这早已经成为万古不变的风俗习惯。灶王爷是传说中的一家之主,主管记录全家老小的福禄功过。也负责保佑着一家老小的平安与健康。传说在每个月的二十三日这一天,灶王爷要将一家人的大小事情上报给天帝,天帝再根据天律“依法”对每个人的功过进行奖惩。

  尤其是年尾最后一个月的腊月二十三,则更是重要的日子。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要蒸年糕祭灶神。粘性的食物也寓意着能粘住灶王爷的嘴,为的是不让他在天帝面前多说少道。另外还要用糖瓜来祭祀灶王爷,好让灶王爷讲话时“嘴甜”多说好话。哈哈,这似乎也是行贿受贿致使“腐败”的最早原因的雏形吧。但不管怎么样,这都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望。记得还有“女不祭灶男不拜月的说法”。但具体出自哪个典故,怎么个来历我就讲不太明白了。

  除了以上的庆祝习俗外,家家户户还要燃放能窜往高处的炮仗以示灶王爷登高顺利。总之在这一天一切能表达升高的字或是物,哪怕是一句话都是吉祥的受欢迎的。

  腊月二十四至二十六写春联

  腊月二十四至二十六这几天,人们除了继续购置年货赶大集外;再就是请人或是自己写一些象征吉祥的春联。当然现在的集市上也是应有尽有的了,生活富裕起来的人们也就不惜花钱去买这些必不可少的吉祥物件了。

  二十八白面发

  到了腊月二十八这一天家家户户就开始忙碌起来,除了做一些有地方特色的小吃食以外,还要发面蒸馒头或是做一些象征吉祥的各种面食。此外馒头上还要用食色打上大红点以示吉祥。

  二十九贴道酉

  腊月二十九这一天各家各户还要除掉门窗上旧年的春联和门神,再贴上新的更加鲜艳的门神和大红春联。宋朝的王安石曾留有诗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将新春佳节的喜庆气氛描写得淋漓尽致。北方有些地区的人家早晨起来还要炖肉,蒸素馅包子。

  腊月三十除夕

  农历腊月三十或是二十九是除夕日,这是旧年最后的一天和新年的第一天相衔接的时刻。古人曾有诗赞曰: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

  在北方的天津西南郊一带,这一天的早晨大多数人家都蒸素馅包子。包子馅以白菜为主还要配上黄花菜、银耳、豆皮、细粉丝、红粉皮、红腐乳、香菜、油条或者是面筋香油等佐料,并且要在吃早饭的时候燃放鞭炮以示祝贺。吃过了早饭,所有的孩子们要穿新衣服,女孩子还要戴漂亮的绢花或是绒花。放鞭炮则更是男孩子们的“活计”,一个个拆开来用长的香或是线绳点燃了扔到空中。于是空气里整日都飘散着火药的香味儿。早饭后每个姓氏家族里的男人们还要去祭祖上坟,成群结队的人们抬着香烛烧纸和鞭炮到祖茔或是宗祠去祭拜祖先。祭拜仪式先由最年长有辈分的老人上香并向祖宗先人敬酒行礼参拜,然后再按长幼依次向先祖行礼并燃放鞭炮表示与先祖同庆新年(有的地方还要进行请神仪式:即请自己的祖先回家过年,等过了年再进行送神仪式)。祭祖完毕后各家的女人们还要去给自己娘家去世的亲人们烧纸,以表示对自己已故亲人的怀念和同庆新年之意。当然许多上坟烧纸的习俗是迷信的,也是污染空气的。但这其中也深含着中华民族尊老敬祖的优良传统,因此提倡更加文明的祭扫形式也是必须的。

  午后,是一年以来全家最团圆,最热闹的聚餐的时候了。忙了一年的人们,坐在自家的炕头上品尝着丰盛的菜肴,与自己的父母兄弟妻儿老小谈论着一年来的喜人收获,畅想着未来的美好生活。傍黑时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团坐一起包水饺收看新年联欢晚会。孩子们则成群结队地到胡同里街道上打灯笼、做游戏、放鞭炮。按照老的传统,有的人家还要在交子时的那一刻敬拜天地全神和增幅财神。所以要特别虔诚地将敬神用的饺子馅先做好,并最先包好并盖上干净的黄表纸。(饺子馅也是以白菜为主还要配上花菜、银耳、豆皮、细粉丝、红粉皮、红腐乳、香菜、油条或者是面筋香油等佐料)。一家人有说有笑,看着孩子们做一些有趣儿的游戏或是隔窗听外面零星传来的鞭炮声,看高空升起又炸开的礼花;真是道不尽的天伦之乐。明亮的堂屋里“佛前桌”上敬设着:天地全神之神位和增福财神之神位的神龛牌位。午夜时,在装满高粱的香炉里虔诚地烧上一股“圆炉”香,并用新碗盏盛了新煮好的饺子添上新筷子,恭恭敬敬在神位前磕三个响头,祈得一年的吉祥如意和老幼平安。再将天地全神之神位与黄表纸一起化了并燃放鞭炮烟花以示庆祝,这也是新年所有活动中最最高潮的一刻,此刻正好交子时,(也就是午夜十二点整)。传说天上的神仙也都在今夜全部下到人间享受人间烟火与人间万民同乐。于是天地同春、普天同庆的新乐章就在此刻奏响了。这些仪式进行完毕后,自己家的子孙要在神前给自己的父母长辈磕头祝愿他们健康长寿。老人们还要给孩子们压岁钱,这应是人间最感动人的绝美时刻。

  正月:从头到脚都是新的

  正月初一日春节,这一日是新年的开始,万事万物都已是最新的了,朱自清的散文《春》里曾对春天有过动情的描述:“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这一天无论是男女老幼,都要穿戴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走出家门去向自己的长辈磕头拜年。然后再给自己的亲朋好友左邻右舍拜年,互相之间的走动与良好的祝愿,都会给以后的和睦相处创造出更加友好的氛围。这一日无论大街小巷总能见到成群结队的人们,入得耳来的话语也都是吉祥祝福的话。这一日也是传说中的鸡日,传说是娲皇是在这一日造出六畜中的鸡。

  正月初二日迎财神与姑爷节,正月初二日是祭拜迎接财神的日子,早先的人们要早起到田野里去拣拾柴草(柴与财谐音)并用红绳捆扎整齐,再到井里或河里(早先的河水是没有一点污染的,并且可以饮用的。)去汲取新水将水缸装满,象征来年有财运(相传水也是象征财气的)。如今是经济时代了,人们生活的节奏加快了,接财神也比以往更加提前了。当初一日刚交子时的那一刻起,早就有心急的人们已经在祭拜迎接财神了。此时敬有增幅财神神位的人家还要将写有增幅财神的那一尊牌位与黄表纸一起化了。并燃放鞭炮以示迎接财神的成功与喜庆。天一亮一家老小要打扮一新再带上孝敬老丈人的礼物,携妻带子去给岳家拜年。此日还有姑爷节之称。另外初二日还是传说中的狗日,娲皇是在这一日造出了义畜“狗”。

  正月初三吃饸子

  正月初三是新年的第三天,民间有初三的饸子往家赚的说法。也就是说这一日要吃饸子,是象征家庭和睦吉祥发财、工作顺心的意思。这一日还是传说中的猪日,娲皇在这一日造出了六畜之一的猪。

  正月初四是新年的第四天,欢乐之余人们居家搞一些家族性的小游戏。如打打扑克,玩玩麻将什么的。适当地增加一些小的物质奖励,不仅增加了参与者的兴趣,还增添了欢乐喜庆的气氛。钱虽不多但融入了血浓于水的亲情在其中,赢家高兴输家也高兴。这一日还是传说中的羊日,娲皇在这一日造出了性情温和的羊。

  正月初五:这一天是“破五”,有赶走穷困的意思。打扫房屋也意味着将“五穷”扫出门外。北方还有在这一天捏“小人嘴”的习俗。也就是在早晨天不亮时,将一棵大白菜放在案板上剁碎(也寓意着将小人剁死了)。然后用这白菜馅包饺子,取包饺子“捏”的动作来比喻为捏小人的嘴,预示着一年之中无犯小人口舌。但这毕竟是有些封建迷信的说法应不被提倡,人的一生要是做到诚恳待人真心交友。“小人”就是不用刀砍斧剁也会跑得无影无踪的。据传说这一日还是传说中的牛日,娲皇是在这一天造出了勤勤恳恳的牛。

  正月初六也是送穷的日子。相传穷神乃颛顼之子,也有说是姜子牙的老婆的。颛顼的儿子非常羸弱矮小,喜穿破衣烂衫喝稀饭。即使有人把新衣服给他,他也会撕破或用火烧出洞以后才穿。这一天人们会将破衣服拿到外面丢掉或是烧掉。有赶走贫穷的含义。姜子牙封神,把背叛他的妻子封为“穷神”,令她“逢破即归”,这一日人们将破衣物扔掉也是为了让穷神回避的意思,破五的破字可能也是来源于此呢。这一日还是传说中的马日,娲皇是在这一日造出了供人们骑乘的马。另外许多的工厂店铺也会选择在这一日开业开张,这一天许多工厂企业为庆祝开张,祈求平安吉祥会燃放许多的鞭炮。远近的鞭炮声大有胜过除夕夜的热闹之势。

  正月初七人们逐渐开始了新年后的工作,大家都以饱满的精神和更高的热情走进新的一年。这一日还是传说中的人日,娲皇是在这一日造出的人。正月初八虽然人们都开始了新的工作,但民间有“不到十五仍是年”的说法。所以说一些象征吉祥的习俗还是层出不穷的。这一天家家户户要吃饸子,有句俗谚说得好:饸子加八越过越发。正月初九也是吃饸子的日子,有饸子加酒越喝越有的说法。

  正月十五日元宵节

  正月十五日是新年里的第一个月圆之日,因此还有“元宵节”“上元节”的别称。这一日各家各户要发面蒸一些“小刺猬”“小兔子”等象征吉祥的小动物,另外还要做成柴草垛的形状并恭敬地摆放在“佛前桌”上供神佛享用。这一日人们还有吃元宵的习俗,而天津西南郊的民间习俗则多是在这一日包饺子。除此之外,家家户户男女老少还要成群结队地去看庙会,这一天里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都要张灯结彩并举行盛大灯展游园活动。另外猜灯谜、舞龙舞狮、跑旱船、扭秧歌、踩高跷等各种民间花会表演更层出不穷,也是元宵佳节不可缺少的活动之一。各地的政府部门也会在元宵节期间出资承办一些大型的民俗庙会和文艺活动或是举办灯展以及燃放烟火,与人民共同庆祝欢乐祥和的节日。夜晚则更是热闹非常,亲人们一起观看着各式各样的彩灯;欣赏着丰富多彩的文艺表演,使元宵佳节的欢乐气氛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潮。

  此外,这一日还有一些妈妈例儿:这日凡已经出嫁的女子不可以在娘家吃饭住宿,说是对公爹不好;这虽是迷信的说法,但是许多的地方一直沿袭着这种古老的风俗习惯。究其原因也毕竟是好的一方面多些,这说明着现在的年轻夫妻不仅是新时代的创业先锋,而且依然是尊老爱幼的贤孝楷模。这些妈妈例儿随时迷信但它随时向所有的小夫妻们昭示着:孝敬父母永远是中华民族最高尚的行为美德。当然新的社会会有许多新的养老敬老问题,一些做了公公婆婆岳父岳母的老人们也会尽量的体贴年轻人的苦衷;主动摈弃那些迷信的妈妈例儿,提倡更加积极文明能适应新时代思想潮流的新风尚。从而使欢乐新春佳节过得更加和谐更加愉快。

  正月十六日是遛百病的日子

  正月十六日是遛百病的日子,也是已婚女子回娘家的日子。在这一日到外面去走一走,不仅会令人神清气爽而且还会使人心情舒畅;因此在这一日能遛掉百病的说法,也还是有些科学道理的呢。无论是老人还是孩子,到大街上、田野里去呼吸呼吸新鲜空气,放放风筝,抖抖空竹,跳跳绳,踢踢毽子做一些适当的活动不仅能增加食欲,而且对放松放松筋骨也是大有益处的。

  正月二十五日填仓

  正月二十五日是填仓日也有叫做天仓的,这一日天津西南郊的民间有打囤的习俗。天不亮时人们就要起床向灶膛里取一些草木灰用簸箕盛了,到院子里画上几个大大的圆圈;并在里面放上钱和五谷杂粮并赶在天黑以前再收起来,这会预示着新的一年里五谷丰登财源兴旺。

  民间传说这一天还是老鼠娶亲的日子,据说夜深的时候成群结队的老鼠会抬着花轿,举着仪仗吹吹打打的去迎接老鼠新娘。小的时候也常听老人们说:只要闭了灯仔细地听,就能听到或是看到老鼠娶亲的仪式呢。也是到这一天为止,新年的所有习俗会随着几天后的二月初二日龙抬头日的到来而宣告结束。所有的人们都会完全地投入到生产生活当中去,积极努力地工作学习去争取这一年里能有更大的成绩和收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1-23
除夕晚上传统上和好饺子面切好饺子馅为初一包饺子做准备,因为初一不可动刀。自80年代起,除夕晚上观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成了许多家庭的传统。因为其节目质量下降以及其他娱乐节目增多,现在也有许多家庭到餐馆过年。 初一早晨包饺子。传统上北京(基本上是北方地区的传统)老人初一是不出门的,亲友、同事互相拜年。

初二:要祭财神,要吃“元宝汤”(馄饨)
初三:祭祖,一般父母一方已经去世的已婚女性,会在这一天回娘家祭祖,并顺带拜年。跟清明的“上坟”不同,祭祖只是祭拜祖宗牌位。
初四:一般新婚或者父母均健在的已婚女性,会在这一天回娘家拜年
初五:穷日,在中国北方,这一天一般没有人出门拜年,因为这一天是“黑道日”,一般从春节开始直到这一天才能把家里的垃圾扫出门,然后放鞭炮庆祝;有一副对联“一脚踢出穷鬼去,双手迎进财神来”即为对此风俗的描述。一般只有一些年轻人会在这一天举行朋友或同学聚会。
初六:开市
初七:过人胜节
初八:祭星。现在北京的各个庙会活动通常从初一开始,到初七或者初八结束。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01-27
北方的习俗比南方还多,比如包饺子,而且要贴窗花,各种的花纹,寓意来年吉祥,包括一些本命年的穿戴及讲究,多不胜数。 明清以来,除夕和元旦的食俗,南方和北方已有明显的差别。北方除夕夜多包饺子吃,以谐音取“更岁交子”的意思。有的在饺子中放糖,祈求来年生活更甜美;有的则在个别饺子中包一枚钱币,谁吃到了谁就会在新的一年里发财。南方除夕一般是吃元宵和年糕。元宵又叫“汤圆”、“团子”、“圆子”,中间包糖为多,取全家团圆美满甜蜜之意。年糕由糯米做成,以谐音取“年年高”之意。直到今天,北方过年包饺子、南方过年做汤圆的习俗仍然极为普遍。 过年吃年糕、水饺、汤圆是中国人的风俗之一。年糕因其谐音“年高”,寓意年年高升,再加上有着多种多样的口味,特别受杭嘉湖一带市民的欢迎,市场空间很大。汤圆寓意团团圆圆,是春节的传统食物。而过年吃水饺,则是受到了北方过年习俗的影响,但和面、剁馅、擀皮等复杂程序却让人望而却步,因此速冻水饺成了超市一个大卖点。 北方过年的习俗或许是要讲究一些,虽然已经告别了在坑头上打哈哈的年代,但传统似乎并没有什么大规模的改良。家里的女人在这段时间总是最忙的,由其是年三十,早起睁眼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准备年货,鸡下锅,肉剁馅,鱼去鳞,虾剥皮,菜切片,面和团,一切有规有矩,轻车熟路。北方各家几乎都是“大户”,大的不在财,而是人,所以过起年来,吃饭也成了一个很严峻的问题:找不到那么大的桌来容纳十几口的人。于是家里的女人又要做些许的牺牲――等待第二拨的饭局。桌上大战后的战场,最终也是要落在这批“后进部队”前来打扫。而年饭总是要吃的比平时早的,因为还要给胃留点空间去塞满大年初一的第一餐――饺子。无疑,这顿美味也是要由家里的贤妻良母来主持的。这并非是男尊女卑的传统,只是成了种形式,没人会为此抱怨。 除夕这天的重头戏,就是晚8点全家会掐着时间盼着春节联欢晚会的开始,可是5个小时过去了,人们便又要絮絮叨叨的数落一番,这似乎也成了惯例,总是对这样安排下的喜庆提出点意见。我倒也不保持缄默,毕竟是关了自家的大门,躲在家里的说说闲话,谈不上什么雅与俗,也不必担心有什么会走露风声的秘密。 年这15天的头,也就真是重在这么一天了,大年初一的街道也只是冷清。不善于熬夜的北方人,在这天总是会感到特别疲倦。因此在聚会的过程中,卧倒的人数也会比往常多出几倍。当然这样的礼遇只属于男人与孩子们。女人还要象昨天一样,将熟悉的套路再重新演练一遍,这天也就算是过去了。 大年初二,这时也冒了个尖,差不多是该休息了,而再睁眼的时候,又要换一家串门子去了
第3个回答  2012-02-04
吃饺子
贴窗花
扫尘
贴春联
迎龙灯
第4个回答  2012-02-02

贴对联、放鞭炮、点旺火、给压岁钱。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