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贝勒和贝子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清朝的
贝勒 皇帝的侄子(王爷的儿子)
贝子 皇帝的外甥 (公主的儿子)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规定,对亲王和郡王各子的封爵都减一级。例如,原来亲王嫡子以外的各子皆可封为郡王,今改为贝勒;郡王的嫡子以外的各子可封为贝勒,今改为贝子。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又规定,应封爵者,在20岁要经过国语(满语)和马、步射的考试,优者可按例封爵;平者,降一级封爵;劣者,降两级。雍正、乾隆年间,又进一步完善了“考封”制度。乾隆年间对考试的等级又进行了更严格的要求。马射、步射和满语三项全优者,方可授予应得之爵位。两优一平者降一级授封。一优两平或两优一劣则降二级授封。三项皆平或一优一平一劣者,则降三级授封。至于一优两劣、两平一劣、一平两劣及三项皆劣者,则停封。令其学习,再行考试。若应封奉恩将军者,无爵可降时,要给以停俸的惩罚。应降一级者停俸两年;应降两级者停俸三年;应降三级者停俸四年。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清廷进一步规定,凡考试与应封之例不符合者,不仅停封,而且此后永不准再参加考试。
皇族爵位:和硕亲王、世子、多罗郡王、长子、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

唐朝皇帝的兄弟封亲王,亲王的嫡长子封亲王世子,二儿子等其他儿子封郡王,多不世袭,子孙往往要降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7-01
清朝宗室爵位共分为十二级,它们依次分别是: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
和硕亲王(简称亲王),清朝宗室和蒙古外藩中内扎萨克蒙古爵位的第一等爵。宗室唯皇子、皇兄弟可以获得此爵位。在外扎萨克蒙古中为第二等爵位,仅次于“汗”。岁俸银1万两,禄米1万斛。补服为前后胸加两肩共四团龙。
多罗郡王(简称郡王),清朝宗室、蒙古新疆西藏外藩封爵之第二等。岁俸银5千两,禄米5千斛。补服为前后胸加两肩共四团龙。
多罗贝勒(简称贝勒),原为满族贵族称号,宗室封爵第三级。岁俸银2500两,禄米2500斛。补服为前后两团正蟒。
固山贝子(简称贝子),宗室封爵第四级。岁俸银1300两,禄米1300斛。补服为前后两团行蟒。
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都是高级爵位,贝子是当朝皇子的最低封爵,但也有例外,有个别皇子只封得镇国将军(相当于一品武官,补服为麒麟)。

此外,宗室爵位每一次被继承都会降一个等级(世袭罔替的例外),比如某位亲王死后,他的儿子(一般为嫡子)继承他的爵位就会被降到郡王,到孙子继承的时候会被降到贝勒,曾孙继承会被降到贝子,重孙继承被降到将军,以此类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