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一谈对于韩国电影发展现状的认识

希望大家畅所欲言,阐明自己的观点

韩国电影现状

??? 1999年,整个90年代一直在低谷徘徊的韩国电影业在悲壮的“光头运动”之后,终于迎来了一次新的发展姿态,而这一股新浪潮一直延续至今。

韩国电影委员会(KOFIC)发表的《2002年电影市场回顾》中显示:2001年韩国电影产业的市场销售额为10350亿韩元,电影观众超过1亿人次,观看韩国电影的观众达4469万名,韩国电影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创纪录的46.7%,而这种旺盛的态势一直延续到今年,甚至取得了更大的成绩。

韩国每年引进的外国影片有300部之多,而国产影片仅60部左右。可是数量虽少,含金量却高。据统计,近几年来,韩国的年度票房冠军多数都是国产片,甚至出现了2001年票房前四名全是韩国本土电影的局面。《生死谍变》、《我的野蛮女友》、《朋友》、《武士》等等,大量制作精良的商业电影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本土的票房佳绩。

同时,韩国电影在海外市场的开拓也大获成功,在国际各大电影节上韩国艺术电影也是大放异彩,《醉画仙》、《绿洲》、《共同警备区》、《薄荷糖》等等影片都是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

韩国电影在短短几年时间内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增长,令全世界电影人刮目相看,这个“世界第一发展速度”从何而来呢?韩国电影的动力从何而来呢?下文会为你一一道来。

2 电影振兴委员会

该会前身是1973年成立的电影促进会。1999年5月重组为电影振兴委员会,是韩国非官方性质的最高电影主管机构。

委员会主要资金来源含电影票税收及政府预算,每年约有4200万美金的预算。振兴协会下设秘书处、汉城综合影城和韩国电影学院3个主要单位,其下再分成9个委员会,主要执掌有政策拟定、提振产业、辅导金审核执行、人才培育、教育研究和国内外行销推广等业务。

90年代初,委员会以协调政府和电影人之间的矛盾而威望大涨,韩国独立导演金东园、赵成丰因为放映电影《红色》被抓,正是其出面协调才得以出狱并促成了韩国取消电影审查制度。

3 电影辅助金

该项资金是政府交给电影振兴委员会分配的用于辅助电影的资金。其辅助金主要发放对象是电影学院学生和进行独立电影制作的导演,用以进行实验短片、纪录片和艺术独立电影的制作,最高可申请4亿韩元(折合人民币约270万)或制作费30%的辅助金,资金无须归还,也无需以奖项和内容上的附和为回报,主要的目的是增加年轻的电影人成长学习的机会。一般商业电影则无辅助金可拿,但可以申请无息或低利率融资贷款的方式“借”钱。

4 屏幕配额制

screen quota:即屏幕配额制,又叫义务上映制度。

韩国政府为保护本国电影所进行的政府行为,强制规定韩国电影院每年每个厅都必须上满148天的本土电影;全国电视台也必须播放一定时数比例的国产电影。韩国政府内部对此制度一直存有争议,文化部坚持其配额比例,而经济部要求取消或者降低比例。

金大中当年在竞选纲领中曾明确表示:“我们会通过强制手段来保证韩国国产电影在上映档期上的配额,并给予专门发行韩国国产电影的发行公司和专映韩国国产电影的影院以税收上的优惠政策,这些政策将持续到韩国国产电影的市场占有率达到40%。”

现在screen quota制度仍然维持既定比例。尽管在全球化日益迫近的今天,取消配额的危机随时可能落在韩国电影业头上,但韩国电影人已经通过自己的努力突破40%的市场份额达到49%的高度,全面抵抗好莱坞的入侵已经不再是幻想的神话。

5 《生死谍变》

韩国特工组织奉命调查多宗政府官员被杀案件,怀疑焦点集中在一名朝鲜女特工身上。在另一起事关液体炸弹的案件中,发现朝鲜特别部队正准备偷去液体炸弹作为统一韩国的武器。韩国特工忽然发现自己的女友就是多年来寻找的朝鲜女杀手……

韩国导演姜帝奎1999年根据南北分裂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是一部描述韩国与朝鲜特工的间谍动作片,尽管该片从动作、场面、特技上讲都是当年韩国电影中的最强制作,但影片所描述的民族之痛、家国之情,以及题材解禁之后的新奇感导致了影片的疯狂卖座。

影片上映22天后打破韩国电影有史以来最卖座纪录,上映57天后,打破《泰坦尼克号》在韩国的电影票房纪录和226万人进场观看的纪录。影片最终吸引了超过600万名观众,赚进了3500万美元的票房,约相当于七倍的制作费用,为韩国电影注入一支强心剂,吸引了国人对本土电影的热情,此片使得进入韩国电影院看国产电影的观众从原来的15%增加到37%,直接导致了韩国电影重整旗鼓。

由于影片是光头运动之后第一部大型制作影片,被视为“带动了韩国百年影业迈向新里程”,也被看成是光头运动胜利的标志,是screen quota制度继续存在下去的动力。

李昌东:

“五十而知天命”,年近半百的李昌东2003年3月在韩国文化界的共同推举之下,出任韩国文化部部长,成为韩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导演身份出任文化部长的人。他的上任,被看成是韩国电影的胜利,肩负着维护screen quota制度和比例的重任。

李昌东原本以小说成名,出版多部著作,1992年曾获得韩国日报的文学创作奖,其作品甚至被选入韩国大学的教材。直到后来成为著名导演,他还是拍摄电影的间歇担任着韩国艺术综合大学电影学院教授的职务。

今年八月曾率韩国艺术团来到北京庆祝中国抗击非典成功。

大企业投资电影业

韩国国家政策对电影事业的倾斜,还有一个重要结果,那就是通过以大幅减税为主的种种政策鼓励国内大公司大企业对电影事业进行直接投资。大企业把电影事业当作一种“准制造行业”,并采取了一种精明而渐进的投资方式,从最初的录影带版权经营,到投资电影院建立院线,再到直接对电影作品投资,稳妥的方式和政府的支持使大投资商们逐渐看到了良好的前景。尽管90年代中后期由于好莱坞电影大规模入侵一度导致韩国电影业的萎靡,但很快恢复强劲走势的韩国电影给了所有投资人更强烈的信心。

光头运动:1999年,为了抗议韩国加入WTO世贸组织,开放外国电影配额,韩国影人发起大规模示威游行,几乎所有的电影人都动员起来,不少男性影人甚至剃光头在汉城国厅、光华门等地静坐抗议。因为剃光头在韩国是极强烈的抗议形式,而此活动又为全韩国影人集体参加,所以被世界舆论高度关注,给韩国政府造成极大压力,遂决定继续韩国每家电影院的每个放映厅一年必须放映满148天的本国电影的政策。光头运动成功之后,韩国导演士气大振,成为韩国电影发展的一个契机。

电影等级制度:

1998年韩国取消“电影剪阅制度”,以电影等级制度代替。

该制度在法律上规定电影分为5个等级:

全民可以观看

12岁以上可以观看

15岁以上可以观看

18岁以上可以观看

限制放映

每部电影的等级由民间组成的“影像物等级委员会”进行评级,对色情、恐怖、政治等题材也不再限制。

釜山电影节:

1996年,金大中竞选韩国总统的施政纲领中提出“支持发展韩国电影的宣言”,并将之列入竞选白皮书中,其中第五条便是“筹备釜山等各式国际影展,争取国际认同、促进交流”。釜山电影节到今年已经举办了第8届,虽然名义上是“国际”电影节,实际上是为本国电影的向外扩张搭建良好平台。釜山电影节为韩国独立电影等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其附带的Pusan Promotion Plan活动也是亚洲重要的电影市场交流活动。

获奖纪录:

2002年凭借《绿洲》获得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语录:

我一直认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如果说韩国社会存在问题,那每个韩国人都逃脱不了这种责任。尤其是我这一代人,我们造成了现在社会这个样子,现在我老了,我开始思考这些奇怪和不可信的事情,所以我在想要批判社会首先得批判我们自己。

韩国人有这样一种特征,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爆发出力量,而在平时则比较安静;看上去过着轻松的日子,但是,当困难来临的时候,韩国人就会涌现出越来越大的凝聚力。这些特征构成了韩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我写小说、创作电影的时候,对韩国人的生活状态、观念比较关注,要表现出韩国人的独特情趣和经常发生的思想变化。我的作品力图表现韩国文化的独特性或者是整体性,反映出韩国人生活的本质。我的作品也可以算是“韩流”吧。

韩国社会经历了很多变化,在深刻快速的变化里面,变化的趋向是什么?怎样变化才是对的?我想这是非常重要的。在韩国的文学作品、电影或者是电视连续剧里,一直都保持着这样的反思或者是意识。

拍摄电影不能说就是变身。不论是写小说还是当导演,都是在讲述故事。只是因为媒体的不同,表现方式不一样而已。我依然是在讲故事,我们都要通过故事学习并认清现实。我把故事搬到电影上的原因是现在是“日常时代”,因为在日常,小说失去了同更多人讲故事的魅力,对于表现日常,电影更占优势,更方便。

好莱坞电影总在说一些远离生活的故事,越来越让观众忘记现实,电影应该有反映现实的一面。我的电影则希望提供一种平衡,所以我宁愿更多关注现实而不是忘掉现实。

参考资料:http://hi.baidu.com/leoyl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9-26
呵呵,最大的感觉就是现在的韩国电影很像十几年前的香港电影全盛时期的样子。
一个是跟风,就像上面所说的,一个“野蛮”好卖,接下去“野蛮”无数,一部战争大片,后面总能看见很多这种片子的影子。
另一个是本土支持,十几年前的香港电影,本土票房那是没的说,而且周边国家都很喜欢港片,基本拍一部赚一部。
还有,就是韩国人对自己的电影都非常支持,才有了现在的繁荣。

可是好象韩国的全盛时期,来的快,去的也快。
以现在来说,本土电影,越来越抵不过好莱坞的大片,很多导演也模仿好赖坞,什么《怪物》《D,WAR》,或者干脆直接去好赖坞拍片了,跟当年香港那批导演一样。

题材创新太少,就像上面说的,跟风太厉害了,迟早和香港电影一样,毁了自己的市场。

韩国人比较夜郎自大,很喜欢诋毁别国的形象,我们就有好几部电影,因为韩国人篡改历史,而没有在国内上映。长久下去, 会有人买你韩国电影的账才奇怪。

新人少, 这和香港电影就一个样了,拍来拍去,卖坐的还是那几个老人。

不过很幸运的是,韩国政府对电影的支持,比内地好多少倍都不知道。有了国家的支持,起码不会衰败到那里去。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7-09-26
韩国从<我的野蛮女友>开始,我觉得都是在模仿香港以前的风格。拍了一

大堆的校园搞笑片。除了几部好点的电影,基本上都是千篇一律。后面

的电影总可以看到《我的野蛮女友》《色即是空》等的影子。

由于题材总是那几个,现在韩国电影明显不行了,好多从电视剧过来拍

电影的明星,又回去拍电视剧的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