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学分

大学的学分是怎么算的啊,什么有加分,平均分什么的,哪位了解的能不能超详细的给我介绍一下啊!!!

什么是学分制?
答:学分制是以学分作为学习量的计量单位,在教学过程中允许学生在指导性教学计划规定范围内,在导师指导下,自主选修课程,以取得所选课程的总学分来衡量其学习总量,取得一定的学分作为毕业和获得学位的标准,采取多样的教育规格和较灵活的过程管理方式。简言之,学分制是以学分计量的选课制为基础的教学管理制度。

学分制和学年制有什么不同?
答:学分制和学年制,都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中实行的教学管理制度,其目的是为了确保培养目标的实现和教育质量的提高,但在具体培养模式、计量标准以及学习自主度上有所区别。学年制以规定的学习年限和统一的必修课程来衡量学习总量以及强调对教学过程和目标的集中统一管理方式。简言之,是以学年计量的必修课为基础的教学管理制度,而学分制是以学分计量的选课制为基础的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的实施将增加学校管理的难度。

实施学分制,学制和学习年限怎样规定?
答:学制为4年的,学习年限为3至6年,不论学生修满教学计划学分的年限,毕业时学制都以4年计。学制为5年的,学习年限为4至7年,不论学生修满教学计划学分的年限,毕业时学制都以5年计。
学生在规定的年限内修满规定的学分即可取得毕业资格;若提前修满学分,则可提前取得毕业资格;学生在规定的年限内未能取得规定的学分,则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作退学、肄业或结业处理。

推行学分制有什么必要性和可行性?
答:推行学分制适应了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归纳起来,一是人才素质的高标准。要求他们具有良好的专业理论基础、复合知识结构,又有较强的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开拓创新、应变适应能力;二是人才规格多样化。要求改变千人一面的统一模式,培养各种特长的人才,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面对社会对人才培养要求的变化,高等学校就需要尽快地改变与之不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通过选课制的管理形式来改革人才培养目标单一化的状况,通过教学过程管理的灵活性来实现高质量创新人才的培养。
推行学分制也是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需要。随着学校逐步进入面向社会,适应需要,依法自主办学的体制,学生在入学和就业上自主意识和竞争观念日益加强,他们在自主选择教师、选择课程,以至选择专业方面的呼声日益加强,学分制受到普遍欢迎。
推行学分制是深化高校内部教学管理体制的需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的改革措施逐渐得到重视和加强,完善教师聘任制日渐成为调动教师积极性的重要改革,推行选课制为教师聘任制引入竞争机制,为了满足和吸引广大学生选课要求,必然激励教师去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从而促进了师资队伍建设。

学分制有什么优点?
答:有利于实施因材施教。实施学分制是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课程、选择教师、选择修业年限。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学习。
有利于优化学生知识结构。学生可以跨专业选修某些课程,不仅促使同一专业学生知识结构单一化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而且也利于各学科专业之间加强横向联系,为培养新兴、边缘学科人才提供条件。学分制在选课上的灵活性,以及在课程设置上的广泛性和适应性为学生自主地拓宽知识结构提供了条件,尤其是为培养宽口径专业的通才提供了有效的实施途径。
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学分制的实施可以明显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更充分、更合理地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培养出高素质、有个性、有特色的学生。

什么是选课制?
答:选课制是学分制的核心制度。选课制允许学生在学校规定的范围内自主选择,包括选择课程、选择教师、选择上课时间,为了将来自主择业的需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选择专业;自主安排学习进程;还可以通过辅修另一专业,跨系跨专业选读课程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等。

什么是导师制?
答:在学分制条件下,由于学生对课程、专业了解不深,更有一些学生由于去选择那些容易得到学分的课程以至不能形成比较合理的知识结构。实行导师制可以有效地防止上述情况的产生。在选课时,导师有义务向学生提供有关选课的各种规定、程序,教学计划和毕业要求等各种信息;帮助学生安排好适合自己特点、兴趣和就业目标的学习计划;与学生商量讨论和分析各种选课方案的利弊。通过导师帮助,使学生既能自主学习,又能遵循学习规律和达到培养目标。
导师制度的基本内涵是:导师任职资格的确定;导师的工作内容和职责。

什么是学分绩点制?
答:学分绩点是学生学习的量和质的双重相关的量化指标,可以作为学籍管理制度的主要依据。如选拔优秀毕业生,推荐保送研究生,授予荣誉称号,评定奖学金,决定是否授予学位,是否能辅修另一专业,是否能多修学分或少修学分,是否要发出学业警告,是否要重修、停学等,是一个比较全面客观的指标。
将某门课程的学分乘以该课程的成绩绩点,得出某一学生该课程的学分绩点。成绩绩点与成绩的对应关系如下表:

百分制成绩 100-95 94-90 89-85 84-80 79-75 74-70 69-65 64-60 59及以下
九级制成绩 A A- B+ B B- C+ C C- F
成绩绩点 4.0 3.8 3.6 3.2 2.7 2.2 1.7 1.0 0
平均学分绩点是某期限内修读课程所得成绩绩点与课程学分的成绩之和,除以同期修读课程的全部学分之和。其计算公式为:
∑(成绩绩点*课程学分)
某学生平均学分绩点= ———————————
∑课程学分
学分制的历史沿革怎样?
答:18世纪末,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新兴学科不断出现,课程体系越来越庞杂,学生在一定学习年限内不可能全部学完这些课程。于是在德国大学里产生了选课制,它的指导思想是“选课自由”。而选课制的发展和完善却是在美国。经过100余年来的探索美国几乎所有高校采用了学分制的教学管理制度。二战后,日本高等教育发生了根本变化,它全盘接收了美国的教育思想、教学制度和管理模式。从1947年开始,日本全面推行学分制。
我国的高等教育大体经历了学年兼学分制(20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初)、学年制(50年代到70年代)、学年学分制(80年代开始)三个阶段。1985年5月,第二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举行。大会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要积极进行包括学分制在内的各项教学改革试验。此后,大批高校开展学分制的研究、探索和实行。原国家教委于1987年颁发了《部分高等学校试行学分制工作座谈会纪要》。

学分怎样规定?
答:根据2006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原则,按四年基本学制计算,人文社会科学类最低毕业总学分要求,研究型约160学分、应用型约170学分、技术型约180学分;自然科学类最低毕业总学分要求,研究型约160学分、应用型约170学分、技术型约180学分;工程及应用科学类最低毕业总学分要求,研究型约165学分、应用型约175学分、技术型约185学分;医学类最低毕业总学分要求,研究型约180学分、应用型约185学分、技术型约190学分。四年以上基本学制的按相应的比例增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9-26
每个学校不太一样啊,你可以问问学生处的人.
第2个回答  2007-09-26
好像各个学校规定不一样的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