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广和李世民同样是弑兄夺位为什么一个名垂千古,另一个却遗臭万年?

如题所述

纵观中国历史,每一个王朝皇权的交替都会隐藏着无数的凶险,不管平日里多么友爱的兄弟姐妹,亦或是父子骨肉,为了权利的争夺而反目成仇的数不胜数,有道是“最是无情帝王家”,那么为什么有的人明明杀害兄弟篡夺皇位,却因为丰功伟绩而被淡忘夺权的事实,传唱成了千古明君,而有的人明明政绩斐然,却因为杀害兄弟而遗臭万年呢?想要寻找答案,就不得不从这两位皇帝的出身说起。

公元581年,北周权臣杨坚受禅登基为帝,建立大隋,随后,其吞并西梁,灭掉南陈,平定江南,从而使得自西晋以来分裂战乱近三百年的中原大地再次迎来了统一,与此同时,其北击突厥,利用突厥各部矛盾,分裂制衡各部,从而使得突厥臣服,隋文帝杨坚也成为中国历史上首位中华天子兼任异国国君,一时间,海内臣服,隋文帝杨坚威望达到极盛,开皇盛世由此而始。

隋文帝杨坚共有五子,分别是太子杨勇、晋王杨广、秦王杨俊、蜀王杨秀、汉王杨谅,虽是一母同胞,但是各个性子却是迥异,这里我们着重说太子杨勇和晋王杨广。

太子杨勇性情宽和温顺,却喜爱文章华服和美貌女子,导致府中妻妾不睦,素为独孤皇后不喜,再加上其本人不善权谋,常有僭越之事,使得隋文帝杨坚对他甚为不满,心中颇为猜忌。

而反观晋王杨广表现的就极为乖巧圆滑,虽然他也渴望权力和华服美女,但却更加懂得隐忍和克制,毕竟只要做了那个位子,将来还有什么得不到的呢?现在要做的是只有一件事,那边是讨得母后和隋文帝的欢心,从而取代杨勇成为太子,否则,一切的对未来美好的憧憬都只是幻想而已!

杨广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劣势,毕竟太子杨勇是长子,按照礼法本就应该继承皇位,朝中更是有一批老臣支持,所以要搬倒他,仅仅靠隋文帝和独孤皇后的厌恶远远不够,必须要结交朝中重臣,于是与太子不睦的大臣杨素成为了杨广的盟友,在经过几次栽赃嫁祸后,杨勇被彻底搬倒,杨广如愿以偿成为了太子。

当然,杨广之所以能坐上太子之位,其能力也是毋庸置疑的,隋灭南陈之战,其便是最高统帅,后来又与杨素平定江南,在镇守江南期间,其政绩突出,得到满朝赞扬。

公元604年,隋文帝病重离奇去世(传言杨广调戏宣华夫人事情败露,隋文帝企图改立杨勇,结果被杨广先一步下手,软禁至死),杨广登基为帝,随后假传隋文帝遗嘱,逼迫杨勇自尽。蜀王杨秀被他诬陷使用巫蛊诅咒隋文帝和汉王杨谅,被剥夺官爵贬为庶民软禁于内侍省,后与诸子一起被软禁,不得与妻子相见。其弟汉王杨谅以讨杨素为名,在并州起兵,杨广派杨素镇压,杨谅降后被幽禁至死。此后不久,杨广为翦除了对帝位的威胁,诛杀杨勇诸子,又处死了隋朝功臣宇文弼、贺若弼、高?等人,自此掌握了朝中大权。

虽然皇位的更迭血腥无比,但是杨广也终于如愿以偿坐上了皇位。杨广执政之初,还是颇为贤明的,在政治上他改革官制,修订律法,开创科举,迁都洛阳,并缓和了南北矛盾,促进了民族统一,随后,他派兵征讨吐谷浑、占城、琉球、契丹,大宴突厥,使得四夷宾服,威扬海内。

杨广对外军事的胜利,使得他越发的骄横恣意和好大喜功,他大兴土木,修建宫室,选拔美女,任用奸佞,以至于民生凋敝,百姓困苦,尤其是修建京杭大运河和三次征讨高句丽,使得百姓怨声载道,枯骨遍野,一时间风云变动,农民起义成为了燎原之势!

而同为关陇集团的李氏家族趁机而起,于公元618年,建立唐朝,随后夺取了隋朝基业,一统天下。

唐朝的建立,高祖李渊的两个儿子可谓功不可没,太子李建成早年跟随父亲起兵反隋,随李渊攻略西河,取霍邑,拒潼关,攻克长安。唐朝建立后被立为皇太子,协助李渊处理政事。李建成多次率军打退突厥的入侵,擒斩与突厥勾结的刘黑闼,平定山东。为唐王朝的建立可谓立下了丰功伟绩。次子,秦王李世民更是南征北战,为唐王朝的建立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秦王李世民由于长期在外征战建立战功掌握权柄,对于立李建成为太子很不服气,于是想尽办法取而代之。他广招谋士猛将,联络朝臣,与太子李建成对立,并制造出杨文干事件,使人诬告太子勾结边将谋反,最后,唐高祖以兄弟不睦流放了东宫的王?、韦挺和秦王府幕僚杜淹。

此后,秦王府和东宫摩擦不断,李建成恐惧秦王府的强大,建议李渊将房玄龄、杜如晦逐出秦王府,严令不得相见。秦王府文武多被免官外放,众人感到惶惶不可终日,于是劝李世民尽快采取行动杀掉李建成,逼李渊退位。

公元626年,李世民勾结玄武门守将,与秦琼、尉迟恭、侯君集、程知节等人预先埋伏,射杀了入宫的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

随后,李世民等人为了斩草除根,冲入太子府和齐王府,将李建成、李元吉诸子全部斩杀,同时,联合朝中重臣逼迫李渊退位。

公元626年,李渊被迫禅让,李世民登基称帝。虽然李世民做了皇帝,但是仍然遭受到朝中诸臣的质疑,毕竟,李世民夺权的道路与隋炀帝杨广极为相似,甚至比杨广更加的残暴血腥,其当时在满朝文武心中恐怕也不是什么明君!

可以想象,李世民执政之初所遭受到的压力,毕竟,李建成没有被废,他是堂堂正正的国之储君,李世民可以说是犯上作乱,哪怕他多次逼着史官洗白,也消弭不了他阴谋篡位的事实,而且,李建成作为国之储君,其也不是前隋太子那样昏庸无能,相反,他的政治才能和谋略是相当出众的,其在政治上的影响更不是短期内可以消弭的。如果李世民与杨广并列,那么李世民将会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遗臭万年,如何才能消除弑兄夺位带来了的负面影响,成为了困扰和激励李世民一生不断进步的动力!

李世民执政之初,在政治上,选贤纳士,唯才是用,大开科举,完善制度,从谏如流,并实行均田制和租调庸制,使得海清河晏,民生富足,军事上,平定突厥,威震西域,被西域诸国共尊“天可汗”,并在漠北设置都护府管辖周边,从此文治武功达到鼎盛。

李世民为了建立远超隋炀帝杨广的武功,发兵远征高句丽,结果遇到激烈反抗,被迫退军,这也成了李世民心中永远的痛,在这之后,为了避免走上隋炀帝的老路,他放弃了再次征讨高句丽的机会,虽然,他没能如愿征服高句丽,但是其爱民如子的圣君之风也被广为称赞!

唐太宗不歧视少数民族,除对突厥的侵扰用兵外,主要是采用怀柔的政治手段处理民族问题,方法妥当,政策开明,有利于民族的团结和国家的统一。从而开创了“开元盛世”,使得大唐王朝真正走向强盛!

隋炀帝杨广和唐太宗李世民同样是弑兄夺位,那么杨广之所以遗臭万年,恐怕除了其好大喜功穷奢极欲外,更多的是其不惜民力,穷兵黩武,以至于饥民遍地,白骨累累,而其过往的功绩远不足以抹掉他的过失,所以被历史淡忘。而李世民之所以成为千古圣君,恐怕其从继位之后,便是时刻用隋亡提醒自己,政治上任用贤臣,生活上一切从简,爱惜民力,减免租赋和劳役,使得百姓富足安康,以至于百姓安乐只记得他的丰功伟绩,谁还会考虑他夺位之路上的血腥和不光彩呢?当然,这其中恐怕也有李唐王朝历代史官的故意洗白,但是如果李世民没有那么大的丰功伟绩,恐怕就算想洗白也没有半点办法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