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部《西游记》,会有三个不同的人扮演唐僧

如题所述

一部《西游记》有三个不同的唐僧,指的是86版的西游记。这部《西游记》里面,有三个不同的唐僧,分别是徐少华,迟重瑞,汪粤。

汪粤是最早的唐僧,也是拍得最少的。汪粤拍了三集,认为当时拍电影比拍电视剧名气大,汪粤认为不能老定形成一个和尚,去拍电影比较有名,所以离开了。但造化弄人,86版《西游记》火了,汪粤让人记住的角色恰恰就是唐僧。他参与拍摄的是剧中的《除妖乌鸡国》,《祸起观音院》,《偷吃人参果》、《三打白骨精》。

徐少华的唐僧应该算是最好看的唐僧,他和女儿国国的王的那段戏,被传为经典。他是因为上学的原因离开了剧组。在80年代初的时候,学业确实是比较重要的。他后续在二十年再回首的时候,被朱琳一句:御弟哥哥,20年不见,别来无恙?问出来,挑起了网友的热议,甚至有网友写起了小故事,编写着朱琳20年痴心。

并且,那段时间里,还有大神分析唐僧到底有没有对女儿国国王动过真情。让他的唐僧在二十年后更加的火了。

迟重瑞的唐僧拍到了最后,这是一位取得真经了的唐僧。而他的话题性是最多的,原因是他有一位富家妻子。因为一时之间观众对他的评价并不好,甚至对他的演技也不太肯定,提到他的唐僧,张口就是他傍了豪门。

直到迟重瑞在《西游记续集》里13集《救难小儿国》里的表现,他的这个唐僧,让小时候在看这一段的时候,我一度认为这真的是孙悟空变的。

他这个唐僧看眼神就是一只猴子,反正不是什么正经和尚。

并且他的唐僧还是会跳的。跟孙悟空平时走路简直一毛一样。这还不算,这一集的唐僧说话语速极快,并且还有小动作,会翘二郎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2-07

第一个是王粤,他之所以不拍了,主要是因为《西游记》拍的时间太长了,汪粤觉得这影响了自己的发展,自己这么年轻,不能在一个人物身上“吊死”,所以就走了。

其实当时的汪粤还没毕业,《西游记》的导演杨洁去挑演员的的时候,也是直接找的电影学院的老师,她是一眼就相中了汪粤,觉得他长得很像自己心目中的唐僧。

汪粤一共演了三个部分的唐僧,分别是祸起观音院、偷吃人参果还有三打白骨精。

然后拍完了白骨精的戏份之后,汪粤接到了一个电影主演的机会,他当时想和杨洁商量,让自己抽出一点空余时间再去拍电影,杨洁导演直接就拒绝了,她当时说,“西游记和电影,只能二选一,因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大家一定奇怪,为什么汪粤放弃了大热的西游记了呢?他似不似傻?

其实,在当年那会,西游记根本还没火呢,没人知道这剧后来能成经典,比起电视剧,明显电影要更有吸引力吧,如果把大家放在当时,估计也会和他一样选。

然后第二任唐僧是徐少华。

杨洁之所以看中了徐少华,是因为看到他演的一部电影,叫《精变》。她觉得徐少华在里面的角色很适合小白龙,就把他叫过来试镜。

试镜的结果是,众人觉得比起小白龙,唐僧好像更适合他,就这么阴差阳错的他就演了唐僧了。

徐少华演的唐僧包括《困囚五行山》、《猴王保唐僧》、《计收猪八戒》、《坎途逢三难》、《智激美猴王》、《大战红孩儿》、《夺宝莲花洞》、《斗法降三怪》等。

老实讲,看到徐少华老师当年的扮相,就不难理解他为什么人气比较高了,长得清秀可人,按现在的话说,就是“秀色可餐”了哈哈。

就在这“顺风顺水”的时候,徐老师突然说要去山东艺术学院进修…

也难怪了,八十年代刚刚改革开放,学历这个原本不重要的东西,突然成了香饽饽,那会人的理念可比现在坚定多了,觉得没学历没文化,可就没未来了,所以徐老师摇身一变就成了学生。

然后就是最后一个,迟重瑞。

迟老师是在西游记已经播了11集之后才加入的,那时候正好前两任唐僧都离职了,对《西游记》的总导演杨洁来说,到底让谁演唐僧,成了眼下很棘手的问题。

直到1986年4月,剧组去浙江拍《孙猴巧行医》,还没找到合适的人选…

有天傍晚,杨洁结束拍摄,从广播剧团门口出来,突然碰见了一个男子,身材魁梧,长相标致,杨老师一眼就认定了这人,就是心目中唐僧的不二人选!

问过才知道,迟重瑞老师是这个剧团的演员,专业度也很过硬,于是一拍即合,直接就开拍!

迟重瑞热爱唐僧,兢兢业业,心无旁骛地走完了最后的取经路,取到了真经。

另外提一句,当年西游记受成本所限,很多演员都是一专多能,分饰很多个角色,师徒四人不仅降妖,也亲自上阵演妖怪…

这样敬业的表现,现在可以很难找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