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红楼梦

红楼梦里有关的人名地名的暗示性;有关金陵十二钗;

红楼梦》中的人物众多,曹雪芹起名很注意人物的性格化,用字奇,字面广,有的用的是鸟名,有的是花名,有的是宝珠玉器的名字,丰富多彩,富贵高雅。许多人物的名或字,或几个人的名字合起来,都是大有深意的。有的暗示了人物的命运,有的则是对情节发展的某种隐喻,有的概括了人物性格的某些特点,有的是对人物行事为人的绝妙讽刺,有的是人物故事的某种暗示等等。

四大家族的故事一开始是通过甄士隐贾雨村冷子兴刘姥姥由远及近,从外到里去讲述的,不管贾家还是江南的甄家,这四个人讲述的故事都是“真(甄)假(贾)难⑴(冷)留(刘)”,意味着四大家族一败涂地的悲惨下场。

再如宝玉、黛玉、宝钗和妙玉,这是书中的四个主要人物,他们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曹雪芹的起名,可谓煞费苦心。钗、黛都和妇女妆扮有关,它们代表着两种不同类型的封建少女。“宝玉”二字,一分为二,“宝”字和“钗”相连,成了宝钗;“玉”字则和“黛”字相连,成了黛玉。这种设计,在相当程度上,概括了《红楼梦》中的情节:宝玉本钟情于黛玉,结果却与宝钗联姻。妙玉和宝玉,在思想性格上有极其相似之处,故两人都有一个“玉”字,妙玉成了宝玉的一面镜子。

《红楼梦》中的人名大量地使用了谐音。例如甄士隐和贾雨村可以理解成“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类似现代小说或电视剧中出现的“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之类的免责声明。贾政是“假正(经)”,是满嘴“仁义道德”的伪君子。而贾宝玉则是“假宝玉”,是一块具有反叛精神的“真顽石”。 贾链的名字则更直接暴露了其本质“假廉”,是个不知廉耻的荒淫之徒。王熙凤是“枉”为(言语、秉性)“犀”利“锋”快的女人。另外,有人将“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四姐妹的首字理解成“原应叹息”,感叹四人短暂的青春年华,也有人将这四个字理解成“原因探析”,大概是探析封建社会衰败直至灭亡的原因吧!至于上文中提到的“妙玉”是庙中的玉石,表明了她的身份,原是出家人。秦可卿则是“情可钦(亲)” ,冯渊是“逢冤” ,袭人是“戏”子(蒋玉函)的“人”。平儿是“瓶儿(摆设)”,秦钟也是个“情种”,卜世人就是“不是人”,詹光就是“沾光”,地名“青埂峰”则是“情根峰” 等等。

《红楼梦》以其博大精深的内容涵盖量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座至今无人能超越的丰碑,人名拾趣只触及到一点皮毛而已。

注: ⑴《广韵》:冷,难,音相近,可相通。

红楼梦的经典,不仅在有它的情节构思精巧,人物设计个性鲜明,我个人认为还有一点很重要,它总能让读者在很小的细节处读出作者的用意.比如人名的设计上:除了一开始的"假语村言","真事隐去",四姐妹的"原应叹息"我还发现了如下的一些名字的巧用:
甄英莲者,真应怜也.晴文者.情文也.秦钟者,情种也.娇杏者,侥幸也.妙玉者,妙喻也.李纨者
,守礼完人也.四春的丫鬟:抱琴、司棋、侍书、入画。所谓“琴棋书画”皆通也。英怜:应该可怜。霍启:祸起

夏传寿 甄士隐--真事隐(去)贾雨村--假语村(言)贾政--假正(经)贾宝玉--假宝玉(真顽石)贾链--假廉(不知廉耻)林黛玉、薛宝钗-- (都是值得)"怜恤"的女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 "原应叹息"的短暂年华史湘云--消逝在湘水楚云间妙玉--庙中的玉石(出家)王熙凤--"枉"为(言语、秉性) "犀"利"锋"快的女人巧姐--"巧"遇并周"济"(刘姥姥)李纨--"李"花"完"了(凋零)秦可卿--情可钦平儿--瓶儿(摆设)晴雯--雨过天晴的彩云鸳鸯--(逢)冤遭(殃)袭人--"戏"子(蒋玉函)的"人" 香菱--"香"魂值得"怜" 悯冯渊--逢冤薛蟠--锡磐(笨重的家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10-01
薛宝钗、林黛玉[齐名]
贾元春
贾探春
史湘云
妙玉
贾迎春
贾惜春
王熙凤
李纨
巧姐
秦可卿

凡是读过《红楼梦》的人,一般都知道故事红楼梦与作者曹雪芹,均与南京有着时隐时现的联系。由此在红学界也出现了《红楼梦》故事发生地是南京,还是北京的争论,以及《红楼梦》故事中有多少江南的影子,又有多少秦淮风味的谈论。现在还有一种情况,随着旅游业在现代人生活中,越来越成为休闲娱乐一种主要活动形式时,不管北京也好,南京也罢,都要打《红楼梦》或曹雪芹这张不可多得的鲜亮奇牌。真可叹,《红楼梦》、曹雪芹,不仅读其则争论难休,而是用其则所及难尽。
我读红初时,曾就这样思想过:《红楼梦》怎么会和南京有这样的联系呢?说来也真是的,读到后来,才发现“南京”、“石头城”和“金陵”,这几乎所有的称谓都在小说中出现,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兴趣。
首先,小说的名称也曾有题《金陵十二钗》的。由胡适收藏的甲戍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抄本中的“凡例”部分,就有叙述:“红楼梦旨义,是书题名极多。一曰《红楼梦》,是总其全部之名也。------然此书又名曰《金陵十二钗》,审其名,则必系金陵十二女子也。”此后小说第一回又叙述到:将这《石头记》------后因曹雪芹於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这样,人们自然会联想到小说叙事言情,一定会和南京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虽然大致知道这“金陵十二钗”肯定与南京的女性有关,但到底有什么关系呢?这就引人入胜,开卷漫游了。这迷人之处可见。
其次,书中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一节,是全书的重要环节,介绍了贾家二府、介绍了人物关系。书中的冷子兴向贾雨村讲述到同宗贾府时,雨村即道:“------因欲游览六朝遗迹,那日进了石头城,我从(指贾府)老宅门前经过。路北,东是宁国府,西是荣国府,二宅相连,竞将大半条街占了。”继“金陵”之后,又出来了“石头城”的南京别称,不能不说故事确与南京有渊缘关系,否则不会左称右道的,而且还变化着称呼,以示其相关程度之深。
再次,书中除称呼“金陵”、“石头城”之外,也有直呼“南京”的。第三十三回“不肖种种大承笞挞”宝玉挨打一节中,贾母闻讯赶来喝止贾政,并当众命人道:“看轿马!我和你太太、宝玉立刻回南京去”。
至此,我曾感到一个问题。故事是否发生在南京,为什么与南京又有这么多的牵涉。现在可说故事中有发生在南京的事,但贾家两府的书中故事是发生在北京皇城。何以见得呢?第五十三回,当宁荣两府要除夕祭宗时,门下庄头(监管家族外面农庄的)乌进孝进京送年货来,谈及乌庄头年岁已大可换其儿代替送年货时。乌进孝道:“------他们可不是都愿意来见见天子脚下世面,他们到底年轻,怕路上有闪失,再过几年就可以放心了。”显见从外地送货到天子脚下之地贾府,故事的背景地点是北京,而决非南京。
那么又怎么与南京相关呢?这就和作者曹雪芹的童年身世相印了。据现有资料研究考证所知,曹雪芹童年是在南京过的,而此时曹家尚未败落,儿时的生活在作者心里留下难以忘怀的记忆,同时惯听上辈的讲述,也在幼小的心灵上留下深深的烙印,而这些自然而然地会溶进后来曹雪芹在北京西郊的《红楼梦》创作之中。这也就像曹雪芹的好友敦敏所说的“燕市哭歌悲遇合,秦淮风月忆繁华”。

、《红楼梦》作者的出生地在杭州,因为他自觉不自觉地把大观园按照杭州西溪的景色去描写,他有意让“薄命司”中“一干冤孽”和“神瑛侍者”都托生到“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有意让“绛珠还泪”的故事发生在“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而这些地名明显是指杭州。
但他的笔触接触到那块“无材补天”的顽石后,笔触马上从杭州移开,而是转向了“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转向了“长安大都”。显然石头的故事发生地并非杭州,而是在“长安都中”。《红楼梦》中的好多景物描写,也是北京的事情,例如人们住的“炕”,在南方是绝对没有的,有些关于冰雪的描写,也只能发生在北京。
除北京与杭州以暗写的方式出现在《红楼梦》书中外,书中明写的地名就是“南京”、“金陵”、“石头城”、“应天府”,这些地名都是南京一地。可以想见,作者暗写的地名,意思是要“隐去”的地方,而明写的地名,显然并不想隐去,而是让读者把目光集中在南京。
《红楼梦》作者应该是个兼具杭州、南京、北京背景的人。也就是说,他一生对这三个地方极其熟悉,这三个地方都能勾起他内心的痛苦和愉悦。洪升出生地和青少年时期在杭州,中年的二十年居住在北京。不论在北京期间还是在南京期间,他都经常到南京活动。一生几乎就是在杭州、南京、北京这三点一线中度过的,他的死,就是死于从南京返回杭州的途中。

或许对于曹雪芹自身来说!他拐弯抹角的转移人们的视线!不让后来人清楚他所写的故事真实发生地!也许只是他发自内心的一种保护吧!保护的不仅仅是所谓的性命!而且保护他后半辈子已经习惯了孤单、贫穷!或者更多吧!所以南京还是北京对于研究曹雪芹、红楼梦自身的故事能有多大帮助?或许更多的是人们的好奇心吧!
第2个回答  2007-10-03
金陵十二钗
薛宝钗
林黛玉
贾元春
贾探春
史湘云
妙玉
贾迎春
贾惜春
王熙凤
李纨
巧姐
秦可卿
第3个回答  2007-10-02
甄英莲 (真应怜)
甄贾(真假)
第4个回答  2019-11-13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