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陵为何投降匈奴?又该如何看待李陵投降事件?

如题所述

对李陵一案,分为两派。汉武帝就事论事地认为李陵已经投降了,就是汉奸;司马迁对李陵进行了历史性地客观分析,认为李陵的投降只不过是为了保存部队实力的无奈之举,一旦汉武帝大兵到,李陵一定率部内应,对匈奴形成夹击之势。 汉武帝与司马迁之争,最后以汉武帝的胜利而告终。李陵灭门九族,司马迁受宫刑被割去了生殖器,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出土文物显示,汉朝的“割势”并不像满清那样去根,而是留一厘米左右的阴茎。 司马迁受宫刑(因其养伤时不能受风,室内必须闷热,像养蚕的屋子,所以称为“蚕室”。养伤的蚕室气味难闻,所以宫刑又称“腐刑”),愤而著史,一部千古绝唱的《史记》诞生了。司马迁成为在挫折中奋起的典型,《史记》成为历代文人习作的楷模。因此,汉武帝与司马迁之争在当事人身后,又出现了转机,大家认可了司马迁的观点,认为李陵不是真心的投降,而是缓兵之计;转而又埋怨汉武帝为什么不及时发兵,既可解救李陵又可消灭匈奴,为什么偏执拗地“攘外必先安内”,在朝廷来个“大清洗”。 正是“李陵假降说”逐渐成为主流文人的主流意识,所以,关羽的“降汉不降曹”这种不符合逻辑的托词, 就不为人所怪了,仍然奉为“忠义”的楷模,敬为“关帝”神明。 ▲▲▲ 如果我们再用现代的法制观点来看“李陵案”—— 首先,李陵的“投降”行为是铁的事实,证据确凿,汉武帝和司马迁都不否认这样的事实,因此我们也相信:李陵确实有“投降”行为。 其次,李陵在出发前,没有得到过汉武帝“在援兵未至,粮草已绝,敌兵围困之际,可以暂且投降以待援”这样的指示,所以他的投降,是“非组织活动”,是个人行为。 如果“投降”是组织派遣的,或是通过了组织的许可,也就是他的“假投降”行为已经进行了组织的公证。我们一般称这样的“投降”为“打入敌人内部”,这样的人称为“特工”和“地下工作者”。战争胜利了,他是战斗在敌人心脏的“英雄”;即使是暴露了,被敌人杀害了,我们也称他为“烈士”。 而没有得到组织许可,自行投降的,就需要自己提供“假投降”的证明了。 “关羽没有降曹”连他的义弟张飞都不相信,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也没有使张飞释疑,就是甘、糜二夫人的证词,都不能改变张飞的观点,只有斩了蔡阳首级以后,张飞才认可了关羽的清白,才放关羽进城,兄弟三人重逢在古城。 李陵有这样的证据吗?没有证据的支持,凭什么让大家采信“李陵是假投降”这个主张呢? 司马迁作为李陵的辩护人,仅仅是从李陵过去的为人,从当时、当地的环境进行推理分析,但他始终拿不出“李陵假投降”的证据。他只能假设有几种情况可以证明李陵的忠诚,然而,这样的假设并没有实际发生,所以还是没能证明李陵是“假投降”。 司马迁因为拿不出证据而受了宫刑,确实是觉得窝囊,但是他没有走“士可杀而不可辱”的路,苟且偷生地活下来,为的就是希望他能够看到假设情况的出现。然而老天并没有特殊地眷顾太史公,没有按照他的理想创造现实,没有让他梦想成真,使“李陵假降说”始终成为无法证明的“太史公司马迁猜想”。 ▲▲▲ 李陵投降匈奴了,但是并没有人说李陵是汉奸,因为“投降”和“汉奸”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投降的,不一定都是汉奸,同样,汉奸不一定都投降。 汉奸,就是汉民族的内奸。作为“汉民族的内奸”,必须有缺一不可的两个要件。一个是必须生活在汉民族的内部(内),二是有出卖汉民族根本利益的行为(奸)。投降敌人而没有生活在汉民族内部,我们一般称之为“叛徒”,不称其为“汉奸”;投降敌人而没有出卖汉民族的根本利益,我们只是说他投降了,而不会再给他加上一顶“汉奸”的帽子。 另外,当汉奸不一定非要经过投降这么一个程序,在敌军占领的情况下,生活在这里的老百姓仍然继续生活,并不需要声明自己投降了,但是其中有人给敌人送情报、告密,甚至是参加敌军,这样的人,就是没有投降的汉奸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4
正确的角度看待问题 那就是李陵孤军深入敌境 在兵力悬殊的情况下还能与匈奴大战 并使匈奴伤亡惨重 即使是投降 也是在兵力悬殊、孤军深入的情况下 个人认为汉武帝因为这事迁怒李陵就不对 诛灭三族更是不应该 李陵投敌也没什么过错 留下有用之身 没准之后还可以为大汉建功 汉武帝这么做 使李陵彻底绝望了 杀了自己亲人的人是不能原谅的 所以本人以为李陵投敌事出有因 加上汉武帝没有准确处理 才出现了李陵投敌的悲剧 如果派军接应呢?如果在事后能够妥善处理安抚李陵的家人呢?估计李陵投敌的决心就没有这么坚决了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23-06-16
李陵投降匈奴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1. 弹尽粮绝:李陵率领的五千步兵与匈奴的八万骑兵在浚稽山对峙,尽管李陵率军勇猛,但最终还是因为箭矢和粮食的耗尽而投降。
2. 孤立无援:李陵在浚稽山与匈奴对战时,汉武帝并未派出援军,导致李陵在战斗中处于孤立无援的状态。
3. 受到匈奴的优待:匈奴单于非常欣赏李陵的才华,将女儿嫁给李陵,并立他为右校王,给予他很高的地位和优待。
对于李陵投降事件,我们应该从多个角度来审视。一方面,李陵作为汉朝的将领,投降匈奴这一行为本身是违背了忠诚于国家的原则。另一方面,李陵投降也是无奈之举,是在特殊情况下的求生之举。此外,我们还应该考虑到历史和文化背景,以及李陵在匈奴时期的行为表现等因素。在评价李陵事件时,我们应该保持客观和公正,避免过度苛责或过度辩护。
第3个回答  2014-04-29
李陵兵败被俘,但他没屈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