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是什么时候出现的,作者是谁?

如题所述

《百家姓》,是一篇关于中文姓氏的文章。按文献记载,成文于北宋初。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68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124个。作者未知。

宋人王明清《玉照新志》说:“两浙钱氏有国时小民所著”,换句话说,作者是钱氏吴越国的“小民”,即没有什么名气地位的读书人。

王明清的理由是,首句是赵钱孙李,是因为钱是作者的本姓,赵乃本朝国姓,所以钱排在后面。 据史书记载,吴越国由钱鏐创立,是五代十国时期相对稳定的一个割据政权。

扩展资料:

在古时,有“三百千”这样的说法,它们分别代表了三本童蒙读物,是当时最为流行的书本,《百家姓》就是其中的“百”。它是根据中华民族的各种姓氏,摆列成四字的句子,是给小孩子认字用的。

而它跟其它两本书不一样的地方则是,其它两本的每一句话都可以理解成一篇文章,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也比较有意思,而《百家姓》则没有任何的意思,仅仅只是姓氏的排列组合,合音押韵。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以家族为中心,以血缘分亲疏,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所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百家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2-15
根据明清朝代有文字记载的学者的研究,《百家姓》早在宋朝以前就存在。在宋朝初期由一位地处吴、越地区(现今浙江省杭州市)不知名的儒家学者将其编辑、装订成册。 它是一本蒙学读物,将常见的姓氏篇成四字一句的韵文,像一首四言诗,便与诵读和记忆,因此,流传至今,影响极深。《百家姓》本来收集四百一十一个经赠补到五百零四个姓,其中单因姓四百四十四个,复姓六十个。 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印刷体《百家姓》是在元朝(公元十四世纪初)出版的,它根据汉字和蒙古字的语音、笔画对应而成。但是元朝的版本并不完整,流传已久的《百家姓》直到明朝才算收录完整。它总共记录了438个姓氏,其中408个是单姓,有102行组成,38个是复姓,编成15行。最后一行是百家姓终,即百家姓完结篇,由118行构成,共有472个字。
清朝后期又出现了另外一本有关百家姓的书《增广百家姓》,书中记录了444个单姓,60个复姓,结束语为“百家姓序”。
现存的清朝版本的百家姓既有文字又有图画,每页上方除了记录历史名人的名字和其所属家族外,旁边还有他的图像;每页下半部是由四个字或姓氏组成的短句,读起来很像古时的四句诗词。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5-09-09

    《百家姓》按文献记载,成文于北宋初。但具体作者没有记载。

    简介:

    《百家姓》,是一篇关于中文姓氏的文章。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68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124个。

    《百家姓》采用四言体例,对姓氏进行了排列,而且句句押韵,虽然它的内容没有文理,但对于中国姓氏文化的传承、中国文字的认识等方面都起了巨大作用,这也是能够流传千百年的一个重要因素。

    成就:

    《百家姓》与《三字经》、《千字文》并称“三百千”,是中国古代幼儿的启蒙读物。“赵钱孙李”成为《百家姓》前四姓是因为百家姓形成于宋朝的吴越地区,故而宋朝皇帝的赵氏、吴越国国王钱俶、正妃孙氏以及南唐国主李氏成为百家姓前四位。

    后世影响:

    《百家姓》是一部记录姓氏的文集,全文568个字,通篇采用四言体例,句句押韵,虽然它的内容没有文理,但读来顺口,易学好记,与《三字经》《千字文》相配合,成为中国古代蒙学中的固定教材。关于《百家姓》与《三字经》、《千字文》的区别,明代理学家吕坤曾说过:“初入社学八岁以下者,先读《三字经》以习见闻,读《百家姓》以便日用,读《千字文》以明义理。“

第3个回答  2013-12-15
《百家姓》出《兔园集》,乃宋初钱唐老儒所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