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趣闻有哪些?

HAHAHA

  姓氏趣闻

  无姓禅师
  ◇唐代佛教东土第五组禅师弘忍大师,黄梅人,他生下来,就没了父亲,把他放到水中,他却淹不死,人们都叫他“无姓儿”。四祖听说此闻,就去看他,问:“小儿,你姓什么?”他回道:“姓佛。”四祖又问:“你难道没有姓吗?”他又说:“姓空。”四祖看他无依无靠,就收他做了自己的弟子,后来做了继承人。
  王圻《续文献通考》卷二百十三 (王渊哲译白)

  忌姓不婚
  ◇唐朝官至三代(武宗、宣宗、懿宗)宰相白敏中,唐太原人。他看中了一位姓候的书生,想招他为婿,他的妻子却说:“此婚不可,我家姓白,他姓侯,人家就会叫我们‘白猴’了。”白敏中一听此话,觉得有理,于是就
  算了。
  王圻《续文献通考》卷二百十三 (王渊哲译白)

  梦得夫姓
  ◇从前,有一个贵族人家的女儿,多次谈婚都不成功。有一天,她在梦中见到一个人,那人对她说:“田头有鹿角,田尾有日灸,那人就是你的丈夫呀。”后来遇到了一位鲁姓男子,随向他求婚,很快就成功了。

  王圻《续文献通考》卷二百十三 (王渊哲译白)

  煮熟狗
  ◇狄仁杰曾对郎官卢献戏说:“你再配上一匹马,就叫作驴了。”卢献不甘示弱,立即还击道:“劈开明公,你就成了两只狗。”狄仁杰笑着说:“狄字乃‘犬’傍加‘火’字,怎么成了两只狗?”卢献连忙纠正道:“犬边有火,那就是煮熟狗。”

  《雅谑》 (王渊哲译白)

  南皮佐史总姓王
  ◇唐代沧州南皮县,有个刚上任的新官,名叫郭务静,另外有个叫王庆的人,与他一起工作。郭务静就问他:“你姓什么?”王庆回答道:“姓王。”过了一会儿,王庆出去又回来,郭务静又问道:“你姓什么?”王庆又回答道:“姓王。”郭务静一脸惊怪地愣了良久,仰着头看着王庆说:“南皮佐史怎么总是姓王呀!”
  《五杂俎》卷十六《事部四》 (王渊哲译白)

  有耳朵的乌
  ◇俗说扬州人没耳朵。明朝扬州人陆无从,与丹徒人邬佐卿,在太仓人王弇州家初相遇,陆无从问邬佐卿:“你姓什么?”邬佐卿回答说:“姓邬。”陆无从戏说道:“是乌龟的乌吗?”邬佐卿反唇相讥说:“不,是有耳朵的。”
  《露书》卷十二 (王渊哲译白)

  不识姓音
  ◇宋朝人甄彻,字见独,本是中山人,后居住在宛丘,在徽宗年间,他考中进士。当时有个将要与他一起工作的福州人林摅,在喧读他名字的时候,有意把声音提高而顿硬。皇帝一听,以为是“真”音,林摅也连忙和语说此名不逊。皇帝立即把他呼来问道:“你的姓音怎么跟我的称呼相同?”(在当时,这是犯杀头之罪的。)林摅随后呈报皇帝说他不识字,就把他贬出朝廷外任职了。

  《稗史汇编》卷四十一 (王渊哲译白)

  四韩皆死妇人手
  ◇曾听说,韩信为吕后所杀,韩通为杜后所杀,韩侂胄为杨后所杀,韩震为谢后所杀,四人皆为将相,皆死于妇人之手,真是非常奇怪呀。

  《癸辛杂识》前集 (王渊哲译白)

  禁卯金刀
  ◇王莽于公元9年篡位称帝得天下,他告示天下人:禁用“卯、金、刀”三字。因为汉室是姓刘的,卯、金、刀三字合起来,就是大写的“刘”字。

  王圻《续文献通考》卷二百十三 (王渊哲译白)

  死不改姓
  ◇北齐国王高洋灭了魏国皇室元姓。有个叫元景安的人,请求高洋改姓高氏,高洋答应了他的请求。元景安的哥哥元景皓怒斥其弟说:“你已忘了自己的祖宗!大丈夫宁可玉碎,不可瓦全。”随后,他就被齐王杀害了。
  王圻《续文献通考》卷二百十三 (王渊哲译白)

  忌姓不立后
  ◇宋朝度宗时期,有个太府少卿叫贾涉,他的女儿有异乎寻常的美貌,度宗想立她为后。左右大臣面面相觑的说:“不立真皇后,却立个假(贾)皇后!”度宗一听,很忌讳他们的话,就消除了这个念头。
  王圻《续文献通考》卷二百十三 (王渊哲译白)

  姓宜第四
  ◇宋朝丁谓与孙何两人齐名。开榜那天,孙何考了第一名 ,而丁谓却只得了个第四名,孙何就经常讥笑他。不久,此闻传到了太宗皇帝的耳边,太宗就把孙何叫来说:“甲乙丙丁,‘丁’本身就是第四位,你有什么话呢?”
  王圻《续文献通考》卷二百十三 (王渊哲译白)

  奇特的数字姓
  ◇以数字为姓的,虽说极少.但历史上仍不乏先例。明代的《万姓统谱》和《尚友录》两本古籍中列举了一些例子:明代嵩明县丞姓一,名善;唐代有个人姓第二,名从直,曾任唐玄宗的中尉,汉代有个名臣第五伦;元代有位三旦八,当过云南省右丞;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有个臣子叫四水;吴王夫差有个臣子叫五粱。此外历史上还有叫七希贤、八通、九嘉、百坚的人。有趣的是清朝有些人索性连名带姓都用数字,比如《游外诗草》的作者叫六十七;《西域见闻录》的作者叫七十一;乾隆时期有位大将叫七十五;江宁将军叫八十六。

  http://www.etdej.com/bbs/printpage.asp?BoardID=73&ID=498

  http://blog.sina.com.cn/u/4bb4ee5f010008ku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7-16
有人叫"醋波涛""酱豆腐" 中新网2月3日电 综合金陵晚报、国家地理杂志等媒体报道,最近有媒体访查中国姓氏,发现“柴、米、油、盐、酱、醋、茶”,以及“东、西、南、北、中”、“第五”等,都是姓氏。

金陵晚报近期开展的“油盐酱醋茶”姓氏大调查活动,在读者群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一时间,满城尽刮“油盐酱醋茶”旋风。

人世间到底有没有姓“盐”的和姓“酱”的?他们的姓氏又是怎么来的?这是很多人最为关心的话题。昨天,记者与公安部公民身份查询机构及有关部门联系上,在有关部门的大力协助下,“油盐酱醋茶”姓氏大调查活动有了突破性进展,全国范围内的绝大多数“油盐酱醋茶”都被找到。



根据有关部门统计,以上姓氏中,第一姓氏“油”姓在江苏全省共有7个人,其中3个“男油子”、4个“女油子”,年纪最大的“女油子”在苏北灌南,今年69岁,年纪最大的“男油子”在南京,今年43岁(其女儿今年15岁)。



具有重大进展的是该报在持续几天的寻找中,终于从江苏省约8000万人口中找到了13个“盐罐子”,其中五男八女,年纪最大的在苏北睢宁县,是个90岁的老太太,而年纪最小的“盐罐子”则生活在江苏丹阳,是个今年刚满7岁的女童。



其实,根据本次活动开始前的预测,在上述姓氏中,最难找的就是姓“酱”的,但这次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我们居然在其他省份总共找到了14个人,这六男八女分布在云、贵、川、鄂、豫地区,分属汉、苗、侗、白4个民族。仔细一找,竟然找出这么多的“酱”,让人看了瞠目结舌。而更让人吃惊的事情还没完,在“酱”姓人中,湖北省随州市竟然有两个同名同姓者——酱豆腐,一个1983年出生,一个1985年出生,两人出自同一个村,估计“酱豆腐”在当地是道“名小菜”。



在“醋”姓的寻找中,其结果与前期调查的结果相一致,南京河海大学的“醋院科”和南京理工大学的“醋波涛”占据两席,全省再也找不出第三人。看来,除了“酱”,“醋”姓在江苏全省最为金贵了。



继发掘出南京城里的“六朵茶花”后,放眼全省,我们竟然找出男男女女总共107朵“茶花”,并且分布苏南、苏北各地区,据初步了解,多数是云贵地区嫁到江苏来的“茶花女”。

另外,最新一期的《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编辑部也梳理了中华民族姓氏。 2007年1月13日,陕西省泾阳县埝口五村。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的摄影师马宏杰指挥几十位村民拍集体照。因为这些村民都姓“第五”。“第五”这个姓其实并不鲜见,古时候从“第一”到“第八”都是姓氏,《百家姓》中的最后8个字就是“第五言服、百家姓终”。

中国人姓氏中有趣的很多,比如“柴、米、油、盐、酱、醋、茶”。为了找到姓“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朋友,编辑部派了好几个摄影师分头去河南、山东、江苏、山西、云南等地。姓“油”的是位老汉,摄影师请他拿着一桶油拍了一张照片。姓“醋”的是位小伙子,摄影师为他拍了抱着醋坛子的照片后,还同他合了一个影,以纪念找他的艰辛。“盐”姓朋友找的过程很曲折,最终在上海找到一位姓盐的时尚女孩。连许多人觉得不可思议的“酱”姓朋友,最后也找到了。虽然寻找他们很辛苦,却充分体现了中华姓氏的奇妙。

参考资料:http://blog.sina.com.cn/u/4bb4ee5f010008ku

第2个回答  2007-07-16
中国姓氏无奇不有,遂宁市档案馆职工陈历甫历时30多年,终于写出了一本220万字的《中华姓氏书法大词典》,该词典共收集了10129个姓氏。

1960年代末,陈历甫就收集姓氏的正确读音、来源。转业后,被分到遂宁市档案馆工作,他便利用业余时间一头钻进了文山书海里,在假期里走遍了大半个中国,收集了许多稀奇古怪的姓氏,并用古今中外的书法名家的字体来书写所载姓氏。陈历甫的《中国姓氏书法大词典》记载了10129个姓氏,包括汉族姓氏8000多个,少数民族姓氏2000多个。例如,外面一个“广”字,里面一个“米”字这个姓,是遂宁市安居镇和内江市安岳县等地的四川土著姓,字典里都查不到。他收集的姓氏无奇不有,连“1”,“、”都是姓。“1”是河南的土著姓,棍的异体。“、”也是河南的土著姓,是主的异体字。该词典里收集的姓氏,就连“一、二、三……九、十”,“壹、贰、三……玖、拾”都是姓。所有的姓氏均注明了来历,例如,涪陵当地的“抑”姓,原是三国时代的司马懿的后裔,“抑”是懿的异体字。另一个复姓“陈没”就是太平天国大将石达开的后裔。

《百家姓》的由来与影响“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扬;……”大多数的中国人都熟悉这样的四字韵语。就连“一个大字不识”的文盲,至少也听说过“百家姓”吧!每个人的姓氏,作为个人符号的首要部份,作为家族的特别标志,跟跟社会生活、历史传统密切相关的。家喻户晓的《百家姓》是从北宋初年《公元10世纪)以来就在我国民间广为流传并有深刻影响的启蒙读物,到今天已有整整一千年的历史了。

但是,鼎鼎大名的《百家姓》究竟是何人所作?何年成书?何地初版?至今仍为不解之谜。根据明、清以来许多学者考证的结果,《百家姓》很可能是在宋代以前就有底本,而在北宋初年由吴越地区(今浙江省杭州一带)某位无名儒生编辑加工而成的。

最早在文字记载中提到《百家姓》的,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公元1125~1210)。他曾写过《秋日郊居》诗三首,第三首写道:儿童冬学闹比邻,据案愚儒却自珍;授罢村书闭门睡,终年不着面看人。诗下有作者自注:农家十月,乃遣子弟入学,谓之冬学。所读《杂字》、《百家姓》之类,谓之村书。由此可见,早在宋代,《百家姓》已很普及了。

《百家姓》开头的“赵钱孙李”一句,是因为宋朝皇帝姓赵氏,而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的国王姓钱氏。宋代有学者认为,孙”是王妃的姓氏,"李”则是南唐国君李后主的姓氏。所以有这样的排列次序。

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刻字印刷的《百家姓》版本,是元代(公元14世纪前叶)刊行的,由汉字和蒙古字注音相对照。但是,元代刊行本还不完备。流行于世的《百家姓》直至明代才定型。《百家姓》通行本共收录了438个姓氏,其中,单字姓408个,编为102句;双字姓30个,编为15句;最后再加上一句“百家姓终”,共有118句,472个字。大约在清代后期又出现了一种《增广百家姓》,共收录单字姓444个,双字姓60个,以“百家姓续”四字作为结句。目前所能见到的清代刻字的各种《百家姓》的版本,文图并茂。每页上方有图,画些历史名人,标出姓名,注明郡望(其望族--有声望的大家族的发祥地或籍贯之所出);下方把姓氏编成四字一句的韵文,念起来琅琅上口,声声悦耳,像一首抑扬顿挫的四言古诗,使人喜闻乐道,便于诵读和记忆。

历代出现过不少《百家姓》的改编本,如明代末年黄周星编着的《百家姓新笺》,清代以康熙皇帝名义编写的《御制百家姓》,咸丰年间(公元1851~1861年)丁晏改编的《百家姓三编》等等。这些“新编《百家姓》”在编排上颇费了一番功夫,且皆有独到之处,但终究未能将旧本加以取代,足见其生命力是何等的强。《百家姓》不仅世代流传于汉族之中,甚至兄弟民族中也出现过《百家姓》注音译本,如《蒙古字母百家姓》、《女真字母百家姓》等。其影响之大,由此可见一斑。

汉字姓氏的使用情况据初步统计,中国历代文献记载中前前后后出现过的姓氏,共达6403个,其中:单字姓氏:3730个双字姓氏:2498个三字姓氏:163个四字姓氏:9个五字姓氏:3个但是,其中有一半以上的姓氏,特别是许多复音姓氏,早已从历史上消失。又据80年代统计,现在使用的汉字姓氏,北京市有2225个;上海市有1640个;沈阳市有1270个;武汉市有1574个;重庆市有1245个;成都市有1631个;广州市有1802个。以上七大城市共有不同的姓氏2587个。另据报导,目前台湾省近两千参佰万人口中,共有姓氏1694个。从这些资料推测,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11亿使用汉字姓氏的人口中,现存的姓氏数量约为三千个左右。

1982年中国人口普查的统计材料表明:中国汉字姓氏中,以李、王、张三姓为最多,分别占人口总数的7.9%、7.4%和7.1%,按人数多少依次排列的100个姓氏为:李、王、张、刘、陈、杨、赵、黄、周、吴、徐、孙、胡、朱、高、林、何、郭、马、罗、梁、宋、郑、谢、韩、唐、冯、于、董、萧、程、曹、袁、邓、许、傅、沈、曾、彭、吕、苏、卢、蒋、蔡、贾、丁、魏、薛、叶、阎、余、潘、杜、戴、夏、钟、汪、田、任、姜、范、方、石、姚、谭、廖、邹、熊、金、陆、郝、孔、白、崔、康、毛、邱、秦、江、史、顾、侯、邵、孟、龙、万、段、雷、钱、汤、尹、黎、易、常、武、乔、贺、赖、龚、文。这100个姓氏总计占人口的87%,而前19个大姓占人口一半。

但从各个省、市单独看来,姓氏分布的情况有所不同。例如,在北京市户籍卡片中,王姓人口竟占10.6%,李姓、张姓各占9.6%,刘姓占7.7%,以上四姓共占北京市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再加上“赵、杨、陈、徐、孙、马、吴、高”等12姓,共占北京市人口总数的一半左右。

在台湾省,10大姓为:陈、林、黄、张、李、王、吴、刘、蔡、杨,他们占台湾总人口的一半以上。

姓氏趣闻请问:您的姓该怎么念?有些特别的姓氏用字,各有两种读音,表示两支不同的姓氏。遇到这样的情况,只有询问本人:“您的姓该怎么念?”这里有个原则:“姓从主人”,就是说,应该按照本家族世代相传的读音;万不可自以为是,错读错认。(在其它国家,别的语言中姓氏读音也有类似的情况。)这些特别的姓氏用字是:乐、覃、镡、盖、召、郇、隗、贲。分别说明如下:乐姓分两支——读Yue(音乐的乐),这一支主要分布于华北一带;读Le(快乐的乐),这一支主要分布于南方。覃姓分两支——读Tan(音谈);读Qin(音秦),多为广西壮族姓氏;镡姓分两支——读Tan(音谈);读Chan(音蝉),主要分布在四川一带;盖姓分两支——读Gai(音概);读Ge(音葛);召姓分两支——读Shao(音绍);读Zhao(音兆),是云南省傣族的姓氏;郇姓分两支——读Xun(音荀);读Huan(音环);隗姓分两支——读Kui(音奎);读Wei(音伟);贲姓分两支——读Ben(音奔);读Fei(音肥)。准确地用普通话拼写出姓氏读音,对于国际交行和人名检索的机械化、自动化,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从1979年6月15日起,联合国秘书处正式采用汉语拼音方案,代替过去的“威妥玛式”旧拼法,作为在各种罗马字母系语文中转写中国人姓名的统一标准。

萧姓在当今中国姓氏中排名第三十,在台湾排名第三十位。通志氏族略:萧氏,古之萧国也,后为宋所并,宋微子之孙大心,平南宫长兼有功,封于萧,子孙因以为氏。按萧姓出自姬姓,是古帝王喾的后代。喾的后代有一个叫仲衍的,是商末名臣微子的胞弟。仲衍的后代大心,是当时宋国公族弟子。宋国将领南宫万造反,杀死宋王,立公子游为宋君,大心率人拥立公子御说为宋桓公,并且杀死了南宫万和公子游,立了大功,被桓公封于萧,建立了萧国,史称萧叔。后来萧国被楚国所灭,子孙们用国名作为自己的姓氏,从此姓萧。萧姓在战国时期,主要在河南,江苏一带发展。南北朝时期,萧姓显贵天下,建立了南齐和萧梁两个国家,并且在北齐,北魏和北周也十分显贵。唐代,萧姓有人开始迁居福建,宋代时又有人迁居广东,清朝康熙年间,萧姓开始进入台湾。此外,住在中国北方和东北的契丹族萧姓,也是一个十分庞大的家族,在与宋朝对峙的辽国时期,曾经举足轻重。萧姓的主要聚居地有∶兰陵,东海,广陵,河南,沛县,杜陵,武进,梅州,海丰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