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峡山水库位置及简介

潍坊市峡山水库位置及简介

  峡山水库是山东省第一大水库,位于潍坊市潍河中游的昌邑、高密、诸城、安丘四县市交界处,总库容 14.05亿立方米,兴利库容5.03亿立方米。水库始建于1958年11月,1960年9月建成蓄水,是一座防洪、灌溉、发电、水产养殖、城市及工业供水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工程。水库灌区设计灌溉面积153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04万亩。峡山水库管理局是潍坊市市属正处级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下设13个职能部门,共有干部职工385人。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7-15 14:23 潍坊市峡山生态经济发展区  潍坊市峡山生态经济发展区位于潍坊市东南部,北部和昌邑市交界,西部同安丘市接壤,南部毗邻高密、诸城两市,东部与青岛市相望,经坊子区与市区连为一体。全区总面积490平方公里,其中峡山水库水面面积144平方公里。区内省道下小路纵穿南北,潍胶路环区而过,胶济铁路和济青高速公路横贯东西,沿水库大坝108公里环库观光道路正在筹建,四通八达、顺畅便捷的交通网络和路网框架基本形成。矿产资源、淡水资源及渔业资源得天独厚,标准化种植、特色养殖初具规模,所产稻米香飘四方,石制工艺品畅销全国,闻名遐迩。中部拥有山东省最大的水库——峡山水库,碧波万顷,水天一色,库心小岛精巧别致,状如黛螺镶嵌水中;峡山、草山、鞋山抱水而立,山水相依,景色秀丽;刘伯温洞、郑公祠、袁绍墓等人文景观星布周边,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旅游开发潜力巨大。
  二、旅游资源
  (一)自然风光
  1、峡山。峡山位于峡山水库北岸,象一只猛虎傍水而卧,俗称卧虎山、斜山。海拔171.1米,前后均为峭壁,东南稍坡,山势雄伟,风光绮丽。山上建有玉皇庙、娘娘庙,山腰有吕祖洞、伯温洞,相传明朝刘伯温在此隐居。
  2、野沟河。野沟河源于太保庄镇永望屯村,向东经丈岭、北孟流入胶新河,全长约15公里,是一条保护较好的原生态河流。目前,在丈岭以西1000米处开发建设了渔池湖休闲娱乐风景区,修建了拦河坝、渔池湖山庄,湖面拓展到200亩,目前已初具规模。
  3、石坑河。西连潍河,东接胶新河,全长20公里,流经太保庄镇、北孟的部分村庄。因河道比较窄,部分河段被填平或改造。有些河段原生态面貌保护比较好。
  4、七里兰岛。七里兰岛位于峡山水库南端,总面积约100亩(水位高时约60亩)。岛上树木丛生,具有很大的开发价值。
  5、渠河、潍河下游水面宽阔,潍河新老河道之间的夹河套面积较大,风景秀丽,具有开发旅游的良好条件。
  (二)水利风景
  峡山水库。峡山水库1958年11月动工兴建,1960年9月基本建成,是一座集防洪、工业及生活用水、灌溉、发电、水产养殖等综合利用的大(Ⅰ)型水库,素有“齐鲁第一库”之称。水库枢纽工程主要由大坝、溢洪闸、放水洞、水电站组成。大坝总长32.91公里,坝顶高程为44米,兴利库容5.50亿立方米,相应水位37.40米。水库水面面积144平方公里,水域广阔,碧波万顷,水天一色,景色壮观。
  (三)人文景观
  1、太保庄万亩生态林。位于潍河与引黄济峡工程之间的夹河套,土地面积约12000亩。目前,林木种植总面积达到5000多亩,真正形成了“遥望一碧万顷,近看绿树成荫”的美丽景象。
  2、王家庄万亩生态林。位于水库西岸浅滩地带,总面积10000亩,目前已建成6000亩,林带与水库相映,库内碧波万顷,库外绿树一望无际。
  (四)历史文化名人与文物古迹
  1、 四公
  在潍水沿岸,自古就流传着冰雹不打四公之说。这四公系指黄公、盖公、郑公、狄公。后是指这四公所在的四座山,即赵戈镇的黄公山、盖公山、砺埠山和狄山。
  黄公,名黄石公,战国时著名兵家。在朱子村后隐居此山,去世后人们把他安葬在该山的最高处,并把该山改称“黄公山”,以兹纪念。之后,又在他讲学的旧址建黄公祠(祠内黄公偶像端坐其中,韩信、张良置身其两侧,均为木雕),并派人看管。现不复存在。
  盖公,生于本镇,是秦汉间有名的大贤,创立了“盖公之道”。晚年隐居朱子村南之山,逝后人们将其安葬在该山之巅,并将该山定名为“盖公山”,后又立祠纪念。现不复存在。
  郑公,名玄,字康成,东汉时人,著名经学大师。郑晚年被袁绍胁迫去随军,半道而亡,葬在他母亲的家乡,即现在的青州市郑母村,后又移葬其家乡潍水东岸的砺埠山上(此山在郑公管区郑公后殿村。)东汉末年,在其墓前立郑公祠,后经唐、清、民国和1987年四次整修,供游人瞻仰。现占地5亩多,有三间二层结构房屋,另有偏房,有人看护。
  宋渭春墓 (县级) 民国 岞山镇张百户屯
  于荫堂故居 (县级) 清--民国 岞山西下湾村
  胶济铁路岞山站(县级)近代 岞山镇岞山村
  岞山遗址 (县级) 商周 岞山镇岞山山前
  西北院遗址 (县级) 周 岞山镇西下湾村西北
  明镐冢 (县级) 王家庄子镇朱子村
  祖茔碑刻群 (县级) 清 岞山镇西下湾村东
  龙柏 2棵 树围1.2米 岞山镇东章村
  国槐 1棵 树围3.9米 岞山镇东章村
  国槐 1棵 树围2.62米 昨山镇马家屯村
  小叶朴 1棵 树围3.85米 丈岭镇下坡村
  国槐 1棵 树围3.65米 丈岭镇牛脊埠村
  原安邱市的王家庄子镇朱子村附近与赵戈镇石头崖村交接地段有法林寺遗迹;盖公山、黄公山、韩信潍水战,朱子祠等遗迹;黄旗堡镇杞城一带,汶河,潍河沿岸是原始社会文物密集区;原王家庄子镇李家古城村一带有故城遗迹、墓葬群。金线村抗战战场,诸城市的前凉台一带,特别是靠潍河地段,是文物重点调查地域。
  (2)部分文物古迹简介
  孙猛冢、昌安故城和邓袭墓,朱子村的三宝塔、法林寺、朱子祠和明镐冢等。
  孙猛冢。孙猛是秦朝的一员大将,在与齐国的军队作战时战死。作战地点就在本镇孙孟村。孙猛战死后,葬于此地。后受人尊敬,其墓渐大,称为孙猛冢。现不复存在。
  昌安故城和邓袭墓。现李家古城村为原昌安县故城遗址。昌安县,汉置,唐初省入安丘。唐乾元二年,安丘县治徙此。北宋初安丘县治迁走,城遂废。昌安城作为县城前后历时八百余年,现尚存土城墙遗址一段,长约五百余米(后因村民建房屋用土被整平)。汉明帝永平元年(公元58年),封邓袭(邓禹之子)为昌安侯,食邑于此。李家古城村北半里许有古冢,相传即昌安侯邓袭墓。现不复存在。
  三宝塔、法林寺、朱子祠和明镐冢,均在朱子村。朱子村很早即为塔寺并存的佛教圣地。三宝塔,何时所建,不详。但从重修三宝塔记事碑得知,该塔在北周建德三年(公元574年),周武帝宇文邕发起的灭佛运动中被毁,隋朝开皇八年重修。这个被毁的年代,比人们称之为塔祖的西安大雁塔还早近百年。
  法林寺。何时建的说法不一。明万历《安丘县志》载,金崇庆元年(1212年)建,而清末《安丘乡土志》载,明正德二年(1507年)建。究竟建于何时,没有定论。
  法林寺前面的石龟长2.8米,阔1.44米,高0.94米。其大,为全国庙宇石龟之冠,比孔庙内的石龟还大。因年久风化,其体多处裂璺,为抢救这一历史文物,在潍坊市文化局暨安丘市文化局的支持下,于2003年6月29日将其北移至高处,并建亭等加以保护。
  朱子祠。宋朝庆元三年,大儒朱熹曾在法林寺一古槐下讲学,后为纪念朱熹,在槐之北建朱子祠。新中国成立后,这棵古槐依然奇特壮观,其粗难以用抱计量。下部环树有三个大枯洞,每洞可容人入出,上部绕树有大小不等的九个小枯洞,人称三门九窗。树上枝叶茂密,树下绿荫宜人,与朱子祠浑为一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不少文人曾来此凭吊。
  明镐冢。在朱子村后,为县级文物。该冢与黄公山上的黄公冢和盖公山上的盖公冢,方位成品字形,人称“三冢鼎立”。
  三、下步旅游发展规划
  一是发展环库观光旅游业。突出观水的主题,建设“一环”观光路线。沿水库大坝建设108公里环库观光路,水库外侧100米发展生态林带,建成绿色观光长廊。对水库主坝两侧进行绿化改造,建设成绿色生态观光大坝。在水库上游建设万亩莲藕、万亩湿地、万亩林场、万亩生态农业园四个观光旅游区。对水库上游的岛屿进行开发,建成集餐饮娱乐垂钓于一体的水上乐园。
  二是发展休闲度假旅游业。突出玩水的主题,建设“一线”观光路线。在水库下游从潍河到九龙涧之间建设橡胶坝,形成较大的水面,发展水上运动等体育娱乐活动。在潍河两岸发展度假休闲娱乐区,配套建设高标准的商务、餐饮、住宿、休闲设施,聚集人气,形成高层商务活动中心和度假中心。
  三是充分挖掘历史旅游资源。突出历史人文的主题,结合“一环”、“一线”旅游路线,对峡山刘伯温洞、郑公祠、朱子祠等历史旅游资源进行挖掘和整合,增加历史文化底蕴,打造精品旅游路线,提高旅游开发的档次和水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2-22
峡山水库是山东省第一大水库,位于潍坊市潍河中游的昌邑、高密、诸城、安丘四县市交界处,总库容 14.05亿立方米,兴利库容5.03亿立方米。水库始建于1958年11月,1960年9月建成蓄水,是一座防洪、灌溉、发电、水产养殖、城市及工业供水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工程。水库灌区设计灌溉面积153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04万亩。峡山水库管理局是潍坊市市属正处级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下设13个职能部门,共有干部职工385人。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7-15 14:23 潍坊市峡山生态经济发展区  潍坊市峡山生态经济发展区位于潍坊市东南部,北部和昌邑市交界,西部同安丘市接壤,南部毗邻高密、诸城两市,东部与青岛市相望,经坊子区与市区连为一体。全区总面积490平方公里,其中峡山水库水面面积144平方公里。区内省道下小路纵穿南北,潍胶路环区而过,胶济铁路和济青高速公路横贯东西,沿水库大坝108公里环库观光道路正在筹建,四通八达、顺畅便捷的交通网络和路网框架基本形成。矿产资源、淡水资源及渔业资源得天独厚,标准化种植、特色养殖初具规模,所产稻米香飘四方,石制工艺品畅销全国,闻名遐迩。中部拥有山东省最大的水库——峡山水库,碧波万顷,水天一色,库心小岛精巧别致,状如黛螺镶嵌水中;峡山、草山、鞋山抱水而立,山水相依,景色秀丽;刘伯温洞、郑公祠、袁绍墓等人文景观星布周边,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旅游开发潜力巨大。
  二、旅游资源
  (一)自然风光
  1、峡山。峡山位于峡山水库北岸,象一只猛虎傍水而卧,俗称卧虎山、斜山。海拔171.1米,前后均为峭壁,东南稍坡,山势雄伟,风光绮丽。山上建有玉皇庙、娘娘庙,山腰有吕祖洞、伯温洞,相传明朝刘伯温在此隐居。
  2、野沟河。野沟河源于太保庄镇永望屯村,向东经丈岭、北孟流入胶新河,全长约15公里,是一条保护较好的原生态河流。目前,在丈岭以西1000米处开发建设了渔池湖休闲娱乐风景区,修建了拦河坝、渔池湖山庄,湖面拓展到200亩,目前已初具规模。
  3、石坑河。西连潍河,东接胶新河,全长20公里,流经太保庄镇、北孟的部分村庄。因河道比较窄,部分河段被填平或改造。有些河段原生态面貌保护比较好。
  4、七里兰岛。七里兰岛位于峡山水库南端,总面积约100亩(水位高时约60亩)。岛上树木丛生,具有很大的开发价值。
  5、渠河、潍河下游水面宽阔,潍河新老河道之间的夹河套面积较大,风景秀丽,具有开发旅游的良好条件。
  (二)水利风景
  峡山水库。峡山水库1958年11月动工兴建,1960年9月基本建成,是一座集防洪、工业及生活用水、灌溉、发电、水产养殖等综合利用的大(Ⅰ)型水库,素有“齐鲁第一库”之称。水库枢纽工程主要由大坝、溢洪闸、放水洞、水电站组成。大坝总长32.91公里,坝顶高程为44米,兴利库容5.50亿立方米,相应水位37.40米。水库水面面积144平方公里,水域广阔,碧波万顷,水天一色,景色壮观。
  (三)人文景观
  1、太保庄万亩生态林。位于潍河与引黄济峡工程之间的夹河套,土地面积约12000亩。目前,林木种植总面积达到5000多亩,真正形成了“遥望一碧万顷,近看绿树成荫”的美丽景象。
  2、王家庄万亩生态林。位于水库西岸浅滩地带,总面积10000亩,目前已建成6000亩,林带与水库相映,库内碧波万顷,库外绿树一望无际。
  (四)历史文化名人与文物古迹
  1、 四公
  在潍水沿岸,自古就流传着冰雹不打四公之说。这四公系指黄公、盖公、郑公、狄公。后是指这四公所在的四座山,即赵戈镇的黄公山、盖公山、砺埠山和狄山。
  黄公,名黄石公,战国时著名兵家。在朱子村后隐居此山,去世后人们把他安葬在该山的最高处,并把该山改称“黄公山”,以兹纪念。之后,又在他讲学的旧址建黄公祠(祠内黄公偶像端坐其中,韩信、张良置身其两侧,均为木雕),并派人看管。现不复存在。
  盖公,生于本镇,是秦汉间有名的大贤,创立了“盖公之道”。晚年隐居朱子村南之山,逝后人们将其安葬在该山之巅,并将该山定名为“盖公山”,后又立祠纪念。现不复存在。
  郑公,名玄,字康成,东汉时人,著名经学大师。郑晚年被袁绍胁迫去随军,半道而亡,葬在他母亲的家乡,即现在的青州市郑母村,后又移葬其家乡潍水东岸的砺埠山上(此山在郑公管区郑公后殿村。)东汉末年,在其墓前立郑公祠,后经唐、清、民国和1987年四次整修,供游人瞻仰。现占地5亩多,有三间二层结构房屋,另有偏房,有人看护。
  宋渭春墓 (县级) 民国 岞山镇张百户屯
  于荫堂故居 (县级) 清--民国 岞山西下湾村
  胶济铁路岞山站(县级)近代 岞山镇岞山村
  岞山遗址 (县级) 商周 岞山镇岞山山前
  西北院遗址 (县级) 周 岞山镇西下湾村西北
  明镐冢 (县级) 王家庄子镇朱子村
  祖茔碑刻群 (县级) 清 岞山镇西下湾村东
  龙柏 2棵 树围1.2米 岞山镇东章村
  国槐 1棵 树围3.9米 岞山镇东章村
  国槐 1棵 树围2.62米 昨山镇马家屯村
  小叶朴 1棵 树围3.85米 丈岭镇下坡村
  国槐 1棵 树围3.65米 丈岭镇牛脊埠村
  原安邱市的王家庄子镇朱子村附近与赵戈镇石头崖村交接地段有法林寺遗迹;盖公山、黄公山、韩信潍水战,朱子祠等遗迹;黄旗堡镇杞城一带,汶河,潍河沿岸是原始社会文物密集区;原王家庄子镇李家古城村一带有故城遗迹、墓葬群。金线村抗战战场,诸城市的前凉台一带,特别是靠潍河地段,是文物重点调查地域。
  (2)部分文物古迹简介
  孙猛冢、昌安故城和邓袭墓,朱子村的三宝塔、法林寺、朱子祠和明镐冢等。
  孙猛冢。孙猛是秦朝的一员大将,在与齐国的军队作战时战死。作战地点就在本镇孙孟村。孙猛战死后,葬于此地。后受人尊敬,其墓渐大,称为孙猛冢。现不复存在。
  昌安故城和邓袭墓。现李家古城村为原昌安县故城遗址。昌安县,汉置,唐初省入安丘。唐乾元二年,安丘县治徙此。北宋初安丘县治迁走,城遂废。昌安城作为县城前后历时八百余年,现尚存土城墙遗址一段,长约五百余米(后因村民建房屋用土被整平)。汉明帝永平元年(公元58年),封邓袭(邓禹之子)为昌安侯,食邑于此。李家古城村北半里许有古冢,相传即昌安侯邓袭墓。现不复存在。
  三宝塔、法林寺、朱子祠和明镐冢,均在朱子村。朱子村很早即为塔寺并存的佛教圣地。三宝塔,何时所建,不详。但从重修三宝塔记事碑得知,该塔在北周建德三年(公元574年),周武帝宇文邕发起的灭佛运动中被毁,隋朝开皇八年重修。这个被毁的年代,比人们称之为塔祖的西安大雁塔还早近百年。
  法林寺。何时建的说法不一。明万历《安丘县志》载,金崇庆元年(1212年)建,而清末《安丘乡土志》载,明正德二年(1507年)建。究竟建于何时,没有定论。
  法林寺前面的石龟长2.8米,阔1.44米,高0.94米。其大,为全国庙宇石龟之冠,比孔庙内的石龟还大。因年久风化,其体多处裂璺,为抢救这一历史文物,在潍坊市文化局暨安丘市文化局的支持下,于2003年6月29日将其北移至高处,并建亭等加以保护。
  朱子祠。宋朝庆元三年,大儒朱熹曾在法林寺一古槐下讲学,后为纪念朱熹,在槐之北建朱子祠。新中国成立后,这棵古槐依然奇特壮观,其粗难以用抱计量。下部环树有三个大枯洞,每洞可容人入出,上部绕树有大小不等的九个小枯洞,人称三门九窗。树上枝叶茂密,树下绿荫宜人,与朱子祠浑为一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不少文人曾来此凭吊。
  明镐冢。在朱子村后,为县级文物。该冢与黄公山上的黄公冢和盖公山上的盖公冢,方位成品字形,人称“三冢鼎立”。
  三、下步旅游发展规划
  一是发展环库观光旅游业。突出观水的主题,建设“一环”观光路线。沿水库大坝建设108公里环库观光路,水库外侧100米发展生态林带,建成绿色观光长廊。对水库主坝两侧进行绿化改造,建设成绿色生态观光大坝。在水库上游建设万亩莲藕、万亩湿地、万亩林场、万亩生态农业园四个观光旅游区。对水库上游的岛屿进行开发,建成集餐饮娱乐垂钓于一体的水上乐园。
  二是发展休闲度假旅游业。突出玩水的主题,建设“一线”观光路线。在水库下游从潍河到九龙涧之间建设橡胶坝,形成较大的水面,发展水上运动等体育娱乐活动。在潍河两岸发展度假休闲娱乐区,配套建设高标准的商务、餐饮、住宿、休闲设施,聚集人气,形成高层商务活动中心和度假中心。
  三是充分挖掘历史旅游资源。突出历史人文的主题,结合“一环”、“一线”旅游路线,对峡山刘伯温洞、郑公祠、朱子祠等历史旅游资源进行挖掘和整合,增加历史文化底蕴,打造精品旅游路线,提高旅游开发的档次和水平
第2个回答  2014-07-12
驾车路线:全程约41.8公里
起点:峡山水库管理局
1.从起点向正北方向出发,行驶140米,右转
2.行驶720米,左转进入潍峡路
3.沿潍峡路行驶10.5公里,左转进入潍胶路
4.沿潍胶路行驶15.7公里,右转进入东外环路
5.沿东外环路行驶6.1公里,左转进入宝通东街
6.沿宝通东街行驶4.7公里,右转进入东方路
7.沿东方路行驶980米,左转进入樱前街
8.沿樱前街行驶610米,右转进入北海路
9.沿北海路行驶840米,右前方转弯进入北海路
10.沿北海路行驶170米,在第2个出口,朝胜利东街/市政府方向,左转进入北海路
11.沿北海路行驶800米,右转进入胜利东街
12.沿胜利东街行驶350米,到达终点
终点:人民广场市政府

峡山水库是山东省第一大水库,坐落于山东半岛,在潍坊市潍河中游的昌邑、高密、诸城、安丘四县市交界处,库区气候宜人,风景优美,物产丰富,花草树木繁多,是 集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大型天然场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