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框架梁底部钢筋锚固长度怎么算?

如题所述

非框架梁底部钢筋锚固长度

次梁、小梁、联系梁,自支座边起进入支座15d(光圆)12d(带肋),且过支座中心线;

单梁、主梁、基础梁,按非抗震锚固长度,直锚、弯锚详见03G101-1。

混凝土结构设计使用一个计算公式来计算锚固长度,这个公式内含有一项“钢筋外形系数”,对光面钢筋、带肋钢筋、刻痕钢丝、螺旋肋钢丝、钢绞丝等不同类型的钢筋规定了不同的系数。

再以钢筋的锚固形式、锚固区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设计计算面积与实际配筋面积的比值等等因素,对计算的锚固长度进行修正,可以得到钢筋锚固长度。这样计算的结果虽然比较精确,但却因得出的数据太多,一般不采用。

扩展资料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混凝土结构构件应合理地选择尺寸,配置纵向受力钢筋和箍筋避免剪切破坏先于弯曲破坏,混凝土的压溃先于钢筋的屈服,钢筋的锚固粘结破坏先于构件破坏。

当带肋钢筋的公称直径大于25mm时,锚固长度应再乘1.15的修正系数。

在地震区还应根据抗震等级再乘一个系数:抗震等级一、二级时系数为1.15;三级时系数为1.05;;四级时系数为1.0。

混凝土中的纵向受压钢筋,当计算中充分利用其抗压强度时,锚固长度不应小于相应受拉锚固长度的70%。

当纵向受拉普通钢筋末端采用弯钩或机械锚固措施时,包括弯钩或锚固端头在内的锚固长度(投影长度)可取为基本锚固长度的60%。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钢筋锚固长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非框架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07

非框架梁底部钢筋锚固长度:

次梁、小梁、联系梁,自支座边起进入支座15d(光圆)12d(带肋),且过支座中心线;

单梁、主梁、基础梁,按非抗震锚固长度,直锚、弯锚详见03G101-1。

混凝土结构设计使用一个计算公式来计算锚固长度,这个公式内含有一项“钢筋外形系数”,对光面钢筋、带肋钢筋、刻痕钢丝、螺旋肋钢丝、钢绞丝等不同类型的钢筋规定了不同的系数。

再以钢筋的锚固形式、锚固区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设计计算面积与实际配筋面积的比值等等因素,对计算的锚固长度进行修正,可以得到钢筋锚固长度。这样计算的结果虽然比较精确,但却因得出的数据太多,一般不采用。

扩展资料: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混凝土结构构件应合理地选择尺寸,配置纵向受力钢筋和箍筋避免剪切破坏先于弯曲破坏,混凝土的压溃先于钢筋的屈服,钢筋的锚固粘结破坏先于构件破坏。

无柱帽柱上板带的板底钢筋,宜在距柱面为2倍纵筋锚固长度以外搭接钢筋,端部宜有垂直于板面的弯钩。

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梁的主筋和腰筋,应按受拉钢筋的要求锚固在柱内,且支座上部的纵向钢筋在柱内的锚固长度,应符合钢筋混凝土框支梁的有关要求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钢筋锚固长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非框架梁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13

非框架梁底部钢筋锚固长度按国标图集11G101-1执行。梁底部钢筋锚入支座不小于15d(d为钢筋直径)就可以了。

第3个回答  2011-08-18
非框架梁底部钢筋锚固长度:
次梁、小梁、联系梁,自支座边起进入支座15d(光圆)12d(带肋),且过支座中心线;
单梁、主梁、基础梁,按非抗震锚固长度,直锚、弯锚详见03G101-1.
第4个回答  2011-08-18
12d,如果是弧形梁,要达到一个锚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