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首辅是几品

明朝首辅是正一品还是从一品,次辅呢

明朝首辅是正一品大员,而次辅地位是仅次于首辅的大学士。一品,是中国古代时期最高级别的官职,起源于明朝至晚清,一品分为正一品和从一品,正一品是古代官品等级的最高级别。

官职为太师,太傅,太保,光禄大夫,中和殿大学士、保和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体仁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领侍卫内大臣,銮仪卫掌卫事大夫,建威将军,子爵(清朝时期)。

首辅是明代对首席大学士的习称,可追溯到建文四年(1402年)八月内阁的设立。明代朱元璋废除丞相一职,标志着宰相制度的消亡。

但明中期后,大学士又成实际宰相,被称为“辅臣”,其中的首席大学士为“首辅”,或称“首揆”、“元辅”。

嘉靖、隆庆和万历初期,首辅、次辅界限严格,首辅职权最重,主持内阁大政,权力最大,内阁中亦争夺剧烈,次辅不敢与较。清代领班军机大臣之权极重,亦称为首辅。

扩展资料:

一、正一品官分等级:

1、明代:

正一品:三公(太师,太傅,太保);初授特进荣禄大夫,升授特进光禄大夫(文武散阶);左右柱国(武官勋级)左右丞相(洪武十三年前)

从一品:三孤(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初授荣禄大夫,升授光禄大夫(文武散阶);柱国(武官勋级)平章政事(洪武九年)

2、清代:

正一品:太师,太傅,太保,大学士;领侍卫内大臣,掌銮仪卫事大臣;光禄大夫(文散阶),建威将军(武散阶)

从一品: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协办大学士,各部院尚书,各部院大臣,都察院左都御史,八旗满蒙汉军都统,巡捕五营统领,提督九门步军;荣禄大夫(文散阶),振威将军(武散阶);提督,驻防将军 

二、从一品官分等级:

1、明

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都督同知,平章政事(洪武十三年前),光禄大夫、荣禄大夫,初授荣禄大夫,升授光禄大夫(文武散阶);柱国(武官勋级)  

2、清

少师、傅、保,太子太师、傅、保,协办大学士,六部尚书,理藩院尚书,都察院左、右都御史,内大臣,满洲、蒙古、汉军八旗都统,驻防将军,乌鲁木齐都统,察哈尔都统,提督,荣禄大夫,振威将军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一品

百度百科-从一品

百度百科-明朝首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8-18
明太祖为了进一步加强君主专制权力,先是于洪武十三年杀掉丞相胡惟庸,皇帝自己直接管六部。他还下诏:“以后嗣君,其毋得议置丞相。臣下有奏请设立者,论以极刑!”但他的精力再旺盛,也管不了那么多的国事,因此到了洪武“十五年,仿宋制,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 礼部尚书邵质为华盖,检讨吴伯宗为武英,翰林学士宋讷为文渊,典籍吴沉为东阁。 又置文华殿大学士, 征耆儒鲍恂、余诠、张长年等为之, 以辅导太子。秩皆正五品。”但这些殿阁大学士“特侍左右,备顾问而已”。而且品级很低,只有五品,以免擅权。它只能算是“内阁”机构的滥觞。   “内阁”的真正建立是在明成祖的时候。明成祖即位后,命官品较低的翰林院编修、检讨等官于午门内的文渊阁当值,参与机务,始称为“内阁”。“阁臣之预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诸司奏事,亦不得相关白。”仍然是皇帝的私人秘书。永乐中期以后职权渐重,兼管六部尚书,成为皇帝的最高幕僚和决策机构。到了明世宗嘉靖二十一年权臣严嵩任武英殿大学士后,专擅朝政二十余年,内阁的权力已经完全与从前的宰相一样了。
所以,明朝的内阁首辅大臣的品级不是固定的,因为尽管首辅在明朝中后期已经成为文官之首,握有实权,但是,这个官职在名义上还是“兼职”。官员一般是以其他的官职兼任首辅,而这个官职的品级才是这个官员的品级呢!最后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首辅本身没有品级。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2
明朝文官一品大员一般都是虚衔,为的是防止大臣集权,即使如此能做到一品已经很难,所以,不可能吧内阁大学士(首辅。次辅)设这么高的官位,内阁大学士一般是五品小官,但是,到了后期皇权削弱,所有首辅都兼职一品或二品大员,一般是兼职兵部·礼部·吏部这三部的尚书(二品),更牛的就兼任太师·太傅·太保(一品),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少师·少傅·少保(从一品)。你可以看明朝那些事嘛。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1-08-23
首辅没品,不是骂人
首辅本身只是皇帝的首席秘书,具体官阶是不存在的,所以每一个首辅的官阶都是取决于他本身的官阶比如我是吏部尚书,这是一个正二品的官,那我就是正二品,不会因为我是首辅我就是正一品了
至于说存在于明朝的一品官,丞相在朱元璋手里废除之后,最大的就是尚书正二品了,不过也存在太师太傅太保,少傅少师少保这样的一品官,不过是没有具体活干的挂着好看...
第4个回答  2011-08-21
内阁
  洪武十三年诛丞相胡惟庸,罢中书省,废丞相等官。在废除丞相后,朱元璋亲理政务,一度深感疲惫,于是设立四辅官来辅佐政事。但这项制度效能不彰。洪武十五年七月被废。十一月,仿宋制,置华盖殿(世宗时改为中极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又置文华殿大学士,以辅导太子,明仁宗增置谨身殿(世宗时改为建极殿)大学士。明初,内阁无实权。之后内阁地位逐渐升高,权限逐渐增大,到明世宗时,内阁终跃至六部之上。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自此,内阁成了中央最高决策机构。
三公、三孤:

三公:太师、太傅、太保(正一品)

三孤:少师、少傅、少保(从一品)

另外有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从一品);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正二品)

这些均为加官,用来表明受官者的功绩与崇高身份,没有实际管辖范围。
三公
  太师 无定员 正一品 三公
  太傅 无定员 正一品 三公
  太保 无定员 正一品 三公
三孤
  少师 无定员 从一品 三孤
  少傅 无定员 从一品 三孤
  少保 无定员 从一品 三孤
太子三师
  太子太师 无定员 从一品 太子三师
  太子太傅 无定员 从一品 太子三师
  太子太保 无定员 从一品 太子三师
太子三少
  太子少师 无定员 正二品 太子三少
  太子少傅 无定员 正二品 太子三少
  太子少保 无定员 正二品 太子三少
内阁
  中极殿大学士 一人 正五品 内阁 旧名华盖殿
  建极殿大学士 一人 正五品 内阁 旧名谨身殿
  文华殿大学士 一人 正五品 内阁
  武英殿大学士 一人 正五品 内阁
  文渊阁大学士 一人 正五品 内阁
  东阁大学士 一人 正五品 内阁
吏部
  尚书 一人 正二品 吏部
  左侍郎 一人 正三品 吏部
  右侍郎 一人 正三品 吏部
  司务 二人 从九品 吏部司务厅 司务掌管本衙门的抄目、文书收发、呈递拆件、保管监督使用印信等内部杂务。若论其职能,有部分类似于现在的办公厅或办公室,但职位却低了很多。
  郎中 一人 正五品 吏部文选清吏司,为第一等司官,各司首脑 掌考文职官之品级与其选补升调之事,以及月选之政令。
  郎中 一人 正五品 吏部验封清吏司 掌文职官员之封爵、议恤、褒赠、土官(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之本地官)世职及任用吏员等事
  郎中 一人 正五品 吏部稽勋清吏司 掌文职官之勋级、名籍、守制、终养等事。
  郎中 一人 正五品 吏部考功清吏司 掌文职官之议叙与处分,三岁京察及大计则掌其政令
  员外郎 一人 从五品 吏部下属各清吏司皆设,为第二等司官 革,明朝以后员外郎成为一种闲职,不再与科举相关,而渐渐和财富联系在了一起,只要肯花银子,地主和商人都可以捐一个员外官职来做。好比现今的某些“顾问”、“调研员”之类头衔。
  主事 一人 正六品 吏部下属各清吏司皆设,为最低等司官 主事是司务委员
  主事 一人 正六品 吏部文选清吏司 洪武三十一年增设
  主事 一人 正六品 吏部考功清吏司 正统十一年增设
户部
  尚书 一人 正二品 户部
  左侍郎 一人 正三品 户部
  右侍郎 一人 正三品 户部
  司务 二人 从九品 户部司务厅
  郎中 一人 正五品 户部浙江清吏司 ,为第一等司官,各司首脑
  郎中 一人 正五品 户部江西清吏司
  郎中 一人 正五品 户部湖广清吏司
  郎中 三人 正五品 户部陕西清吏司
  郎中 一人 正五品 户部广东清吏司
  郎中 二人 正五品 户部山东清吏司
  郎中 一人 正五品 户部福建清吏司
  郎中 一人 正五品 户部河南清吏司
  郎中 四人 正五品 户部山西清吏司
  郎中 一人 正五品 户部四川清吏司
  郎中 一人 正五品 户部广西清吏司
  郎中 三人 正五品 户部贵州清吏司
  郎中 三人 正五品 户部云南清吏司
  员外郎 一人 从五品 户部下属各清吏司皆设,为第二等司官
  员外郎 一人 从五品 户部四川清吏司 宣德七年增设,后仍革。
  员外郎 一人 从五品 户部云南清吏司 宣德七年增设,后仍革。
  主事 二人 正六品 户部下属各清吏司皆设,为最低等司官
  主事 二人 正六品 户部 宣德以后主事 七人 正六品 户部云南清吏司
  主事 二人 正六品 户部浙江清吏司
  主事 二人 正六品 户部江西清吏司
  主事 二人 正六品 户部湖广清吏司
  主事 二人 正六品 户部陕西清吏司
  主事 二人 正六品 户部福建清吏司
  主事 二人 正六品 户部河南清吏司
  主事 二人 正六品 户部山西清吏司
  主事 一人 正六品 户部山东清吏司
  主事 一人 正六品 户部四川清吏司
  主事 一人 正六品 户部贵州清吏司
  照磨 一人 正八品 户部照磨所
  检校 一人 正九品 户部
  提举 一人 正八品 户部宝钞提举司副提举 一人 正九品 户部宝钞提举司 后革
  典史 一人 未入流 户部宝钞提举司 后革
  大使 一人 正九品 户部钞纸局
  副使 一人 从九品 户部钞纸局 后革
  大使 一人 正九品 户部印钞局 后革
  副使 一人 从九品 户部印钞局 后革
  大使 一人 正九品 户部宝钞广惠库
  副使 二人 从九品 户部宝钞广惠库 嘉靖中革大使 一人 正九品 户部广积库
  副使 一人 从九品 户部广积库 嘉靖中革
  典史 一人 未入流 户部广积库 嘉靖中革
  大使 一人 正九品 户部赃罚库
  副使 二人 从九品 户部赃罚库 嘉靖中革 ,
  大使 五人 正九品 户部甲字、乙字、丙字、丁字、戊字库
  副使 六人 从九品 户部甲字、乙字、丙字、丁字、戊字库。丁字库二人,嘉靖中革一人,并革乙字、戊字二库副使。
  大使 一人 从九品 户部广盈库
  副使 二人 未入流 户部广盈库 嘉靖中革
  大使二人 正九品 户部外承运库 后革
  副使二人 从九品 户部外承运库 后革
  大使一人 正九品 户部承运库
  副使一人 从九品 户部承运库 嘉靖中革。行用库,
  大使 一人 未入流 户部行用库 后革
  副使 一人 未入流 户部行用库 后革
  大使 一人 未入流 户部太仓银库
  副使 一人 未入流 户部太仓银库 嘉靖中革 御马仓,
  大使 一人 从九品 户部御马仓
  副使 一人 未入流 户部御马仓
  大使 一人 从九品 户部军储仓 后革
  副使 一人 未入流 户部军储仓 后革副使 四人 未入流 长安、东安、西安、北安门仓,各副使一人
  仓旧 二人 未入流 户部东安门 万历八年革一人。张家湾盐仓检校批验所,
  大使 一人 未入流 张家湾盐仓检校批验所 隆庆六年革
  副使 一人 未入流 张家湾盐仓检校批验所 隆庆六年革
礼部
  尚书 一人 正二品 礼部
  左侍郎 一人 正三品 礼部
  右侍郎 一人 正三品 礼部
  司务 二人 从九品 礼部司务厅
  郎中 一人 正五品 礼部仪制清吏司,为第一等司官,各司首脑
  郎中 一人 正五品 礼部祠祭清吏司
  郎中 一人 正五品 礼部主客清吏司
  郎中 一人 正五品 礼部精膳清吏司
  员外郎 一人 从五品 礼部下属各清吏司皆设,为第二等司官
  主事 一人 正六品 礼部下属各清吏司皆设,为最低等司官
  主事 二人 正六品 礼部仪制清吏司
  主事 一人 正六品 礼部祠祭清吏司
  主事 一人 正六品 礼部主客清吏司
  大使 一人 未入流 礼部铸印局
  副使 二人 未入流 礼部铸印局 万历九年革一人
兵部
  尚书 一人 正二品 兵部
  左侍郎 一人 正三品 兵部
  右侍郎 一人 正三品 兵部
  司务 二人 从九品 兵部司务厅
  郎中 二人 正五品 兵部武选清吏司,为第一等司官,各司首脑
  郎中 二人 正五品 兵部职方清吏司
  郎中 二人 正五品 兵部车驾清吏司
  郎中 一人 正五品 兵部武库清吏司 万历九年并革
  员外郎 一人 从五品 兵部下属各清吏司皆设,为第二等司官
  员外郎 一人 从五品 兵部武选清吏司 后革
  员外郎 一人 从五品 兵部武库清吏司 后革
  员外郎 一人 从五品 兵部职方清吏司
  主事 二人 正六品 兵部下属各清吏司皆设,为最低等司官
  主事 三人 正六品 兵部武选清吏司
  主事 四人 正六品 职方武选清吏司
  主事 二人 正六品 兵部车驾清吏司
  主事 一人 正六品 兵部武库清吏司 后革
  大使 一人 正九品 兵部会同馆
  副使 二人 从九品 兵部会同馆
  大使 一人 未入流 兵部大通关
  副使 一人 未入流 兵部大通关
刑部
  尚书 一人 正二品 刑部
  左侍郎 一人 正三品 刑部
  右侍郎 一人 正三品 刑部其属
  司务 一人 从九品 刑部司务厅
  郎中 一人 正五品 刑部浙江清吏司,为第一等司官,各司首脑
  郎中 一人 正五品 刑部江西清吏司
  郎中 一人 正五品 刑部湖广清吏司
  郎中 一人 正五品 刑部陕西清吏司
  郎中 一人 正五品 刑部广东清吏司
  郎中 一人 正五品 刑部山东清吏司
  郎中 一人 正五品 刑部福建清吏司
  郎中 一人 正五品 刑部河南清吏司
  郎中 一人 正五品 刑部山西清吏司
  郎中 一人 正五品 刑部四川清吏司
  郎中 一人 正五品 刑部广西清吏司
  郎中 一人 正五品 刑部贵州清吏司
  郎中 一人 正五品 刑部云南清吏司
  员外郎 一人 从五品 刑部下属各清吏司皆设,为第二等司官
  主事 二人 正六品 刑部下属各清吏司皆设,为最低等司官
  主事 一人 正六品 刑部浙江清吏司
  主事 一人 正六品 刑部江西清吏司
  主事 一人 正六品 刑部湖广清吏司 万历中革
  主事 一人 正六品 刑部陕西清吏司 万历中革
  主事 一人 正六品 刑部广东清吏司
  主事 一人 正六品 刑部山东清吏司 万历中革
  主事 一人 正六品 刑部福建清吏司 万历中革
  主事 一人 正六品 刑部河南清吏司
  主事 一人 正六品 刑部山西清吏司
  主事 二人 正六品 刑部四川清吏司
  主事 二人 正六品 刑部广西清吏司
  主事 一人 正六品 刑部贵州清吏司
  主事 一人 正六品 刑部云南清吏司
  照磨 一人 正八品 刑部照磨所
  检校 一人 正九品 刑部
  司狱 六人 从九品 刑部司狱司
工部
  尚书 一人 正二品 工部
  左侍郎 一人 正三品 工部
  右侍郎 一人 正三品 工部
  司务 二人 从九品 工部司务厅
  郎中 一人 正五品 工部 营缮清吏司,为第一等司官,各司首脑
  郎中 一人 正五品 工部 虞衡清吏司
  郎中 五人 正五品 工部 都水清吏司
  郎中 一人 正五品 工部 屯田清吏司
  员外郎 一人 从五品 工部下属各清吏司皆设,为第二等司官
  员外郎 二人 从五品 工部营缮清吏司
  员外郎 一人 从五品 工部虞衡清吏司
  主事 二人 正六品 工部下属各清吏司皆设,为最低等司官
  主事 五人 正六品 工部都水清吏司
  主事 三人 正六品 工部营缮清吏司
  主事 二人 正六品 工部虞衡清吏司
  主事 一人 正六品 工部屯田清吏司
  所正 一人 正七品 工部营缮所
  所副 二人 正八品 工部营缮所
  所丞 二人 正九品 工部营缮所
  大使 一人 正九品 工部文思院
  副使 二人 从九品 工部文思院
  大使 一人 正九品 工部皮作局
  副使 二人 从九品 工部皮作局 后革
  大使 一人 正九品 工部鞍辔局 隆庆元年革
  副使 一人 从九品 工部鞍辔局 隆庆元年革
  大使 一人 正九品 工部宝源局
  副使 一人 从九品 工部宝源局 嘉靖间革大使 一人 正九品 工部颜料局 后革
  大使 一人 正九品 工部军器局
  副使 二人 从九品 工部军器局 后革一人
  大使 一人 从九品 工部节慎库 嘉靖八年设
  大使 一人 正九品 工部织染所
  副使 一人 从九品 工部织染所
  大使 一人 正九品 工部杂造局
  副使 一人 从九品 工部杂造局
  大使 各一人 未入流 工部广积、通积、卢沟桥、通州、白河各抽分竹木局
  副使 各一人 未入流 工部广积、通积、卢沟桥、通州、白河各抽分竹木局 大通关提举司,
  提举 一人 正八品 工部大通关提举司 万历二年革。
  副提举 二人 正九品 工部大通关提举司 后革
  典史 一人 未入流 工部大通关提举司 后革
  大使 一人 从九品 工部柴炭司
  副使 一人 未入流 工部柴炭司
各位!! 好好学学中国历史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