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组的疯狂的蓝天组

如题所述

“蓝天组”是到目前为止我所见过的最疯狂的建筑设计事物所 ,我现在已经记不起到底是那一年那一月那一天第一次接触到他们的东西了,因为,此前有关他们的文字介绍在建筑界实在太少。 基本上,我脑海里能找到的有关他们的第一个轰动的作品是一个叫“屋顶改造”的项目,乱七八糟,没有任何的章法,在后现代那些穿长袍的学究们看来完全是胡来,不过,也正是这些胡来的家伙,很快就结束了让建筑界神经错乱的后现代,结束了专职评论家詹克斯对后现代的赞美之词,和他弟子们腰部的繁琐长裙。 革命,“蓝天组”的东西出现就意味着革命,革后现代的命,并且一直杀进当代建筑艺术的最前线,看这些东西我第一个反应就是:这是建筑吗?这能住人吗?然后冷静下来你不得不说,这为什么不是建筑,这为什么不能住人。 从项目分析,尽管在“解构”的天地里,“屋顶改造”是一个改变建筑界思考人与世界,艺术与生活之间关系的项目,但它毕竟太小了,和那些动不动几千万美元的项目比,实在微不足道,但在建筑史上,“屋顶改造”却已经成为谈及“解构主义”时必不可少的实例,和绕不过去的里程碑。原因,在于它以巨大的原创性和超前性改变了人们以往的视野。 而我所了解到的“蓝天组”进入中国的第一个设计(如果没搞错的话)大概就是广州歌剧院,很不幸他们的作品“激情火焰”,碰到了另一个更天才的同样被称为“解构主义大师”的女建筑师哈迪德,其实,在我看来,“激情火焰”的落败很大程度在于它过份的非建筑化,而哈迪德的方案恰恰介于非建筑化与建筑化之间,在这种巧妙的平衡中,哈迪德赢得了最终的设计。 对于“激情火焰”来说,其最精华的设计就是歌剧院门口的半透明玻璃大前厅:“管形前厅罩”。设计中的这个前厅对公众是完全开放的,顶端用玻璃罩起来,变成了一个半室内式的广场,这样既可避免风吹日晒,也是对歌剧院前广场品质的一个提升。方案通过两种决然不同的建筑外形、材料和感觉相互对比、碰撞,营造出富有戏剧性的“管形前厅罩”,形成城市与建筑之间的交融与过渡,兼顾了沿江景观效果及建筑内部空间与珠江景观的交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