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血清、血浆有什么不同?

如题所述

1、颜色不同:血浆是全血分离出血细胞以后的剩余部分,呈淡黄色,而血清是血浆凝固以后在血凝块表面吸出的无色透明的液体,所以颜色不一样。血液是流动在人的血管和心脏中的一种红色不透明的粘稠液体。

2、密度不同:因为血浆中含有各种凝血因子,所以血浆密度比血清密度高。血液是在心脏和血管腔内循环流动的一种组织。成人的血液约占体重的十三分之一,相对密度为1.050~1.06。

3、成分不同,因为血浆中含有各种凝血因子,从凝血XIII到纤维蛋白原。而血清当中由于所有的凝血因子都参与血液凝固,所以血清当中不含有凝血因子。同时由于钙离子也参与凝血过程,血清当中的钙离子浓度与血浆相比较低。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1、不要剧烈运动后马上化验血常规,因为剧烈运动时血流速度加快,黏附在血管壁上的白细胞,就可能脱落到血液循环中,使外周血中白细胞数量增高,在读取血常规的数据时,就会对临床结果产生干扰作用。

2、不要在饱餐后或者沐浴后马上化验血常规,因为饱餐后或沐浴后外周血中白细胞的数量也会升高。

3、不要大量饮水后化验血常规,因为大量饮水,水分吸收进入血容量,引起血容量增加,血细胞的密度稀释了,容易造成各种血细胞数量减少的假象,对临床结果产生误导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血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血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血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01-20
师:同学们对血液并不陌生,有时不小心划破手指,流出来一点鲜血,但你也许并不知道你体内总共有多少血液, 下面我告诉你们一种计算方法,请你们帮我算一下我体内大概有多少血液?成年人的血量约占体重的7%-8%,我体重为60千克,按7%计算有多少千克?
生:4.2千克。
师:4.2千克有多少呢?
演示:红墨水
师:当然,这不是我的血液,那是红墨水,不过真正的血在你们桌上,每人两份均为10毫升,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两份血液,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
……
观察:现在请同学们把凝固的血液倒在培养器中纸上,看一下血块周围出现什么颜色?
生:淡黄色。
师:我们把血液凝固以后血块周围出现的淡黄色物质叫血清。
副板书:血清。
师:看一下正常血液静止后上层是不是也有淡黄色的物质?
生:有。
师:这个淡黄色物质称为血浆。
副板书:血浆
师:血浆和血清是两种不同的物质,下面我们以正常血液为例讨论一下血液的成分和功能。
板书:血液的成分和功能
课件:血液的成分及功能
观察与思考: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分层的血液,结合教材,思考这两个问题:1、分为几层?分别为什么颜色、什么物质?2、体积各占百分之几?
生:看书、观察。
……

“人体内物质运输”教案分析(南京师范大学 97(1) 赵华梅)
“人体内物质运输”这一节,内容比较多,要了解人体循环系统的组成,了解人体内的血量,理解血浆的成分和主要功能,理解血细胞的种类、形态和主要功能,了解血细胞的数量和寿命,了解失血、输血、血型等等。如果教师在讲解每个知识点时,都采用同一种教学媒体,则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感,影响教学质量。针对这一点,教师采用了多种媒体互相配合,取长补短的方法,充分发挥了不同媒体不同的作用,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这个教案运用了口头语言媒体,文字和印刷媒体,电化教育媒体及实物媒体。其中,电化教育媒体主要采用的是计算机课件,包括“血液循环图”、“淋巴循环系统图”、“血液的成分及功能”、“三种细胞齐声图”等在内的,共十一个课件。实物媒体主要有装有红墨水的水槽和每人两份真实血液。 教师在讲解血液组成之前,先让学生应用实物媒体——真实血液,动手做实验,教师再引出血清和血浆的概念。接着讲授血液的成分及功能,这时,教师改变了教学媒体,采用计算机课件“血液的成分及功能”,简单明了且新颖,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这个知识点就很好的讲清楚了。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4
血液:由液体成分的血浆和悬浮于其中的血细胞组成,合成为全血

血浆:离开血管的全血经抗凝处理后,通过离心沉淀,所获得的不含细胞成分的液体,即血浆。

血清:离体的血液凝固之后,经血凝块聚缩释出的液体,即血清。粗略的说,血清与血浆的区别,主要在于血清不含纤维蛋白元。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06-01-20
血浆:离开血管的全血经抗凝处理后,通过离心沉淀,所获得的不含细胞成分的液体,即血浆。血清:离体的血液凝固之后,经血凝块聚缩释出的液体,即血清。粗略的说,血清与血浆的区别,主要在于血清不含纤维蛋白元。纤维蛋白原能转换成纤维蛋白,具有凝血作用血浆一般是大面积烧伤的病人使用,而血清可以用来检验血型
第4个回答  2019-11-13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