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筝的人》中故事的发生的时代背景?

书中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是怎样的?阿富汗和俄国战争是怎么回事?阿富汗国内的种族情况是什么?

四十年前的阿富汗,当时面临内忧外患的窘境:阿富汗君主制的终结、苏联入侵、内战、塔利班当权、911事件等,因穆斯林文化冲突而战争不断。种族和种族的冲突,宗教和宗教的矛盾,文化和文化的融合,个人感情和社会制度的对立。

简介

《追风筝的人》是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赛尼(Khaled Hosseini)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译者李继宏,上海人民出版社于2003年出版,是美国2005年的排名第三的畅销书。全书围绕风筝与阿富汗的两个少年之间展开,一个富家少年与家中仆人关于风筝的故事,关于人性的背叛与救赎。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据作者自述,他和他的兄弟在喀布尔度过的日子就像阿米尔和哈桑的生活那样,夏天的大部分时间都在上学。冬天就去放风筝,在电影院看约翰·韦恩的电影。他和阿米尔一样,是一个来自于阿富汗斯坦的移民。他家在瓦兹尔·阿克巴·汗区的房子很大,在那里能举行盛大的派对;他们还去帕格曼野餐。他对童年生活的记忆非常美好。

作者简介

卡勒德·胡赛尼(Khaled Hosseini),1965年生于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市,后随父亲迁往美国。胡赛尼毕业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系,现居加州。立志拂去蒙在阿富汗斯坦普通民众面孔的尘灰,将背后灵魂的悸动展示给世人。

2006年,因其作品巨大的国际影响力,胡赛尼获得联合国人道主义奖,并受邀担任联合国难民署亲善大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追风筝的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5
  1、时代背景:四十年前的阿富汗,当时面临内忧外患的窘境:阿富汗君主制的终结、苏联入侵、内战、塔利班当权、911事件等,因穆斯林文化冲突而战争不断。种族和种族的冲突,宗教和宗教的矛盾,文化和文化的融合,个人感情和社会制度的对立。
  2、书籍内容概述:
  《追风筝的人》由第一人称视角,讲述了一个身在美国的阿富汗移民男孩童年的往事和他成人后对儿时过错的心灵救赎过程。剧情跨度是20世纪50年代到21世纪,全书类似自传体小说,主人公的经历和背景非常类似作者本人的经历背景。主人公儿时出身阿富汗上流社会,父亲经商积德,在当地非常有声望。而主人公由于孩童的自私,非常想获得父亲全部的爱,并因此总是因为父亲对仆人孩子的温情而心生嫉妒。主人公儿时性格懦弱,仆人的孩子勇敢忠诚,心态失衡的主人公后来用不光彩的手段陷害了仆人一家,导 追风筝的人致仆人一家流落异乡,后来阿富汗爆发战争,主人公一家被迫出走美国。后来父亲的合伙人熟知内情,在临过世前鼓励主人公回阿富汗寻找当年的仆人小孩,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平复自己多年的负罪感。已经是事业有成的主人公鼓起勇气,第一次像男子汉般的回到了故乡,在满目苍夷和被塔利班统治的残酷现实中,找到了老朋友,在得知惊人秘密后,他赎罪般的努力,最终令人感动的完成了一个男人的成长。
  3、作者简介:
  卡勒德·胡赛尼(Khaled Hosseini),1965年生于喀布尔,后随父亲逃往美国。胡赛尼毕业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系,现居加州执业。《追风筝的人》是他的第一本小说,因书中角色刻画生动,故事情节震撼感人,出版后大获好评,获得各项新人奖,并跃居全美各大畅销排行榜,已由梦工厂改拍成电影。
  
第2个回答  2012-06-05
关于原著 2003年,这部由卡勒德·胡赛尼(Khaled Hosseini)创作的处女作《追风筝的人》一经问世,随即以最快的速度突袭至世界各地畅销小说排行榜的榜首位置,即使是4年后的今天,仍然有着非同一般的影响力。小说讲述了一个受到阿富汗文化背景着色的故事,在那个遥远、备受战争折磨的国度,近几十年来,一直都是全球发生冲突的焦点之地,也许你将这样的一个地方作为故事的背景地,确实不太可靠,但《追风筝的人》中所讲述的那些亲情关系、孩童时期的友谊、请求宽恕的勇气以及只能存在于爱当中的救赎的大众主题,无论你身处何处、经历过什么样的文化熏陶、肤色为何,都会被它深深地感动。   卡勒德·胡赛尼是一个出生在阿富汗的医师,就像他笔下的主角一样,还是一个小男孩的时候,胡赛尼就离开了阿富汗来到美国,而且几十年来都不曾回去过。所以说,他之所以创作这部《追风筝的人》,完全是想展现给读者一场情感方面的旅程,穿越了不同的大陆,抵达一个男人深处对纠正一个可怕的错误的追求--这是一个困扰了他整整一生的致命失误。胡赛尼利用这样一个悬疑与紧张感占同等地位的故事,灵巧熟练地将个人观点与政治环境编织在了一起,虽然它根本就是虚构的,但由于作者本人对故事的背景地喀布尔的成长环境的熟悉程度,使其显得很有真实感。尤其他还原的是苏联入侵阿富汗和塔利班政权崛起之前的喀布尔,那个时候的喀布尔还有着“中亚的珍珠”的美誉,再加上胡赛尼移民美国的体验,更加可以让他从内容的人性和现实感着手,深刻地影响了每一位读者。小说在超过34个国家卖出了800万册,正是因为它那强大的故事性,从而跳脱出了文化和国境所带来的限制。   对于卡勒德·胡赛尼来说,《追风筝的人》大受欢迎也引起了连锁反应,当然包括这部即将上映的电影改编版本,给他带来了极大的满足感,胡赛尼说:“小说能够引起这么大的动静,我多多少少还是有那么点惊讶的,但回头想想,也就不难理解了。其实人们看重的,相信还是小说营造的那个强烈的情感氛围,这里讲述的主题--罪行、友谊、宽恕、失去以及对于弥补过失的欲望,都可以和你的切身经历联系起来,可以让你成为比想象中更好的那个人。这不是专属于阿富汗的主题,而是有关人性之旅的,无论什么样的种族、文化和宗教背景,都能接受它
第3个回答  2015-04-25
  1、创作背景
  胡赛尼说“跟所有其他的小说一样,作家自己的经历和经验是会交织在小说创作中的。我和我的兄弟在喀布尔度过的日子就像阿米尔和哈桑的生活那样:夏天的大部分时间都在上学。冬天就去放风筝,在电影院看约翰·韦恩的电影。书中跟我的经历最相似的情节是在美国的日子,阿米尔和他的父亲努力创造新的生活。我和阿米尔一样,是一个来自于阿富汗的移民。我家在瓦兹尔·阿克巴·汗区的房子很大,在那里能举行盛大的派对;我们还去帕格曼野餐。我对童年生活的记忆非常美好。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的记忆不像现在这一代的阿富汗孩子一样,充斥着战争、地雷和瘟疫。我回忆起刚到加利福尼亚的那几年,靠救济金生活,艰难地融入新的文化。我和我父亲曾经在一个跳蚤市场工作,很多阿富汗人在那里聚集谋生,有些还是我的亲戚。”。
  2、原著简介
  《追风筝的人》是美籍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赛尼(Khaled Hosseini)的第一部小说,也是第一部由阿富汗裔作家创作的英文小说,于2003年出版,连续两年位列《纽约时报》畅销书榜首,在美国销量超过700万册,全球销量超过2000万册,已经被翻译成42种语言。小说讲述了两个阿富汗少年关于友谊、亲情、背叛、救赎的故事,小说不仅表达了对战争的控诉、还对阿富汗种族问题和宗教问题有深刻的反映。这部小说在评论界获得广泛好评,但同时也在阿富汗国内引起巨大的争议。
  3、作者简介
  卡勒德·胡赛尼(KhaledHosseini),1965年生于喀布尔,后随父亲逃往美国。胡赛尼毕业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系,现居加州执业。《追风筝的人》是他的第一本小说,因书中角色刻画生动,故事情节震撼感人,出版后大获好评,获得各项新人奖,并跃居全美各大畅销排行榜,目前《追风筝的人》已经由梦工厂改拍成电影。
第4个回答  2023-05-26
追风筝的人这本小说的历史背景是1980年代的阿富汗。
这个时期,阿富汗正在进行苏联入侵战争,政治环境异常动荡,社会动荡不安,经济困难。
这部小说生动地描绘了当时阿富汗的社会生态以及人民生活的困境和苦难。
阿富汗不断的战争和不确定性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灾难,人们面临着诸多问题与困境,而小说中的主人公则在历史背景下展开了寻找父亲、寻求救赎和信仰的故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