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鹗续书哪些方面违背了曹雪芹的原意是什么?

如题所述

违背曹雪芹原意的方面在结局:

高鹗自作主张的更改了贾府的结局。红楼梦被称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就是因为他深刻的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会,而这是其他古典小说所没有的。就算啸聚山林如水浒,最后也要老老实实的接受招安,这些书里或许也有反封建的成分,但是远不及红楼深刻。

本来曹雪芹是想通过贾王史薛四大豪门的没落衰败史,来揭露和批判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而高鹗在续作的后二三十回也基本延续的曹雪芹的思想。

但是在后十回,高鹗出于功名利禄思想的驱使,又让贾宝玉中得举人,贾府又重新复兴,这样的结局明显是不符合曹雪芹那“落得那白茫茫一片真干净”的想法,这样的结局,也让小说的反封建性大大降低。

还有一点是扭曲了人物的形象。前四十回,曹雪芹将贾宝玉描写的形象是一个浪荡的公子哥,一个封建统治下的离经叛道者,而后四十回高鹗续写的贾宝玉则是一个一心拥护封建礼教,一心追求功名利禄的俗人了,这一下子就让这本书的主角失去了他的灵魂。

高鹗被诟病原因

曹雪芹在《红楼梦》的第五回以及灯谜、诗词中留下了明显的暗示,这为“后半部分”的“续作”提供了依据。

高鹗的后四十回继承原著的基本脉络,保持作品悲剧氛围,完成了宝黛爱情悲剧、宝玉出家等构思,这是值得赞赏的。然而又写了贾府“兰桂齐芳,家道复初”的团圆结局,这明显违背了曹雪芹的创作原意,常为学界诟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