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下人家》表达作者对乡村生活的什么之情

如题所述

  《乡下人家》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向往、热爱之情。

  《乡下人家》课文

  乡下人家,虽然住着小小的房屋,但总爱在屋前搭一瓜架,或种南瓜,或种丝瓜,让那些瓜藤攀上棚架,爬上屋檐。当花儿落了的时候,藤上便结出了青的、红的瓜,它们一个个挂在房前,衬着那长长的藤,绿绿的叶。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儿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还有些人家,在屋后种几十枝竹.绿的叶,青的竿,投下一片绿绿的浓阴。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鸡,乡下人家照例总要养几只的。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鸣,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
  他们的屋后倘若有一条小河,那么在石桥旁边。在绿树阴下,会见到一群鸭子,游戏水中,不时地把头扎到水下去觅食。即使附近的石头上有妇女在捣衣,它们也从不吃惊。
  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常常会瞧见乡下人家吃晚饭的情景。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秋天到了,纺织娘寄住在他们屋前的瓜架上。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织,织,织,织呀!织,织,织,织呀!”那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3-03
喜爱之情因为对作者的赞美和热爰之情,
第2个回答  2020-04-12
第3个回答  2018-06-06

《乡下人家》相关背景材料的补充及探讨   (朱刚)

鉴于陈醉云生平散文多有散失,《乡下人家》一文原始出处及写作年代均无资可查,笔者试作考析,以便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从而更好地为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服务。

早在1922年,《民国日报·觉悟》刊登有陈醉云创作的诗歌《虫声》:“蝉呵,蟋蟀呵,聒聒儿呵,唱呀唱,本着冲动而唱,本着自由而唱,本着本能而唱,唱是你们生命的呼声呵!美的月照着你们呢,柔的风吹着你们呢,豆棚瓜架,正开着好花呢,细柳高梧,还张着翠幕呢……”聒聒儿,即纺织娘的别称。1932年,撰写有《农村生活:纺织娘在豆棚上唱歌》一文,以“陈载耘”之名发表于《小朋友》。节录:“原来扁豆棚上,是纺织娘所最爱住的地方。秋天到了,秋夜是很美的,纺织娘便会在豆棚上唱起歌来。织织织织织!织织织织织!它拖长了声音,好像是在纺纱和织布似的。在秋夜里,这种音乐实在是很好听的。”1934年陈醉云所著《我的书:纺织娘》中第一篇诗歌《纺织娘》云:“月光皎皎,照着纺织娘的家。它的家在哪里?在豆棚,在瓜架!秋风气爽的夜里,它织织织的唱歌,它织织织的纺纱!”上述描写比照《乡下人家》末尾第二段落:“秋天到了,纺织娘寄住在他们屋前的瓜架上。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织织织织呀!织织织织呀!那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可以发现几乎一致。

1934年4月陈醉云考察杭县安溪镇,对于此间清洁的水源留有深刻印象,早有择地迁居之念的他,打定主意准备移居于此。同年6月,应《艺风》编辑孙福熙约稿,拟就《农村生活互助社:安溪新村计划简稿》发表,对于理想中的互助式团体生活有着详细的考量与规划。1935年,举家迁居安溪。在安溪的日子里,房前屋后手植杨柳、果木,种满了南瓜、丝瓜,养了不少白羽的来航鸡用来产蛋,身边还跟着一只伶俐的小狗。在这世外桃源,过起了曾经向往的的隐居生活。这与《乡下人家》课文的第一、三段落描写的农家场景亦高度吻合。这段经历,在他日后撰写的《瓜棚闲话》中有着翔实的叙述。由此可见,《乡下人家》描述的场景,即源于陈醉云一直所追求的乡居田园生活。

网页链接《绍兴文理学院报》2018年第4期(总第463期)第6版

详见《乡下人家》作者陈醉云生平考略(朱刚)

第4个回答  2018-05-18
赞美了乡下人的生活的美好,表达了作者对乡下人美好生活的向往101教育PPT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