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锈钢复合板如何焊接

如题所述

不锈钢复合板的焊接工艺规程
1、目的
为了规范不锈钢复合板标准化的焊接,成为复合板焊接行业的标准,更科学、正确的完成焊接工作
2、使用范围
本工艺适用于以各种不锈钢为复材、低碳钢或低合金钢为基材总厚度大于或等于4mm的不锈钢复合板的焊接。
3、定义
保证不锈钢复合板接头具有满足要求的机械性能,还要保证接头仍具有复层钢板的综合性能,防止焊缝金属的耐腐蚀性、抗裂性的降低,对焊接人员在其全部操作过程中必须遵守的事项。
4、职责
本规程由复合板生产主管制定,对在焊接制作不锈钢复合板制品的相关单位具有协调、指导作用。
5、管理内容
5.1、焊接材料的选择
5.1.1焊接材料选用原则
5.1.1复层材料的选用应保证熔敷金属的合金元素的含量不低于复层材料标准规定的下限值。
5.1.2 过渡层的焊条宜选择25%Cr-13%Ni型或25%Cr-20%Ni型以补充基层对复层的稀释,对复层含钼的不锈钢复合板,应采用25%-13%Ni-Mo型焊条。
5.1.2 常用不锈钢复合板焊接材料可按表5.1.2-1、5.1.2-2选取。
表5.1.2-1 常用不锈钢复合板过渡层及复层焊接材料的选用
复层材质 过渡层焊接 复层焊接
焊条牌号 焊条型号 焊条牌号 焊条型号 焊丝钢号
0Cr18Ni9 A302
A307
A062
A402
A407 E309-16
E309-15
E309L-16
E310-16
E310-15 A102
A107 E308-16
E308-15 H0Cr21Ni10
00Cr19Ni10 A062 E309L-16 A002 E308L-16 H00Cr21Ni10
0Cr18Ni9Ti
1Cr18Ni9Ti A302
A307
A062
A402
A407 E309-16
E309-15
E309L-16
E310-16
E310-15 A132
A137 E347-16
E347-15 H0Cr20Ni10Ti
H0Cr20Ni10Nb
00Cr17Ni14Mo2 A042 E309MoL-16 A022 E316L-16 H0Cr19Ni12Mo2
0Cr17Ni12Mo2 A312
A042 E309Mo-16
E309MoL-16 A022 E316-16 H00Cr19Ni12Mo2
0Cr13 A302
A307
A402
A407 E309-16
E309-15
E310-16
E310-15 A302
A102 E309-16
E308-16 H0Cr14
表5.1.2-2 常用不锈钢复合板基层焊接材料的选用
基层材质 手弧焊 埋弧焊 氩弧焊 CO2保护焊
焊条 焊丝钢号 焊剂 焊丝钢号 焊丝钢号
型号 牌号 型号 牌号
Q235A、Q235B、20g、20R E4303
E4315 J422
J427 H08A
H08MnA HJ401-H08A
HJ401-H08MnA HJ431 H08Mn2SiA H08Mn2SiA
16Mn E5015 J507 H08MnA
H10Mn2
H10MnSi HJ401-H08MnA
HJ401-H10Mn2
HJ401-H10MnSi HJ431 H08Mn2SiA H08Mn2SiA
16MnR E5015
E5015-G J507
J507R

5.2、焊前准备
5.2.1 下料
不锈钢复合钢板的切割以及坡口加工尽量采用机械加工方法,切割面应光滑,采用剪床切割时,复层应朝上。也可以采用等离子切割,切割时复层朝上,严禁将切割的熔渣落在复层上。
5.2.2 坡口加工及检查
a. 坡口形式和尺寸按图纸设计规定,如设计未明确规定的,可参照图3.2-1选用。
b. 坡口选用原则:确保焊接质量填充金属少,熔合比小,便于操作。
c. 坡口加工一般采用机械方法制成。若采用等离子切割、气割等方法开制坡口,则必须去除复材表面的氧化层
d. 加工完的坡口要进行外观检查,不得有裂纹和分层,否则应进行修补。
5.2.3焊前清理
坡口及其两侧各20mm范围内应用机械方法及有机溶剂进行表面清理,清除表面的油污、锈迹、金属屑、氧化膜及其他污物,复层距离坡口100mm范围内应涂防飞溅涂料。
5.2.4 焊件装配
a装配应以复层为基准,其错边量不得大于复层厚度的二分之一,且不大于2mm,对于复层厚度不同时,按较小的复层厚度取错边量
b定位焊应焊在基层母材上,且采用与焊接基层金属相同的焊接材料。手弧焊定位焊焊缝参照表3.5-1
表5.2.4-1手弧焊定位焊焊缝尺寸(mm)
焊件厚度 焊缝厚度 焊缝长度 间距
≤20 ≤0.7δ0 >30 不大于500
>20 不小于8 >50
δ0为基层厚度
c 在装配过程中,严禁在复层上焊接工卡具,工卡具应焊在基层一侧。
d 复层一侧附件的焊接要符合设计图纸要求,当设计要求复层测附件焊在基层金属上时,应先将复层部分剥开,采用过渡层焊条将不锈钢托架焊在基层壳体上,焊缝表面采用与焊复层相同的焊条进行焊接。
5.3、焊接
当产品技术条件要求焊接工艺评定时,须在开工前由施工单位根据产品的结构特点以及技术要求制定焊接工艺评定,并取得质量监督部门的认可。
5.3.1 焊接方法
基层的焊接推荐采用手工电弧焊、埋弧焊、及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复层和过度层的焊接,采用钨极氩弧焊和手工电弧焊,也可采用能确保焊接质量的其他焊接方法。
5.3.2 焊接程序
焊接宜先焊基层,再焊过渡层,最后焊复层(如图5.3.2-1所示)。当条件受到限制时,也可先焊复层,再焊过渡层和基层,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复合板厚度小于10mm,基层的焊接可直接选用与过渡层相同的焊接材料,如果复合板厚度大于10mm,这时可适当加大过渡层的焊接厚度(过渡层的焊接厚度应大于或等于5mm),最后碳钢或低合金焊接基层。
1
2
3
4
图5.3.2-1 不锈钢复合板单面焊接的焊接顺序示意图
1
2
3
4
5
6
图5.3.2-2 不锈钢复合板双面焊接的焊接顺序示意图
a. 基层的焊接
焊接基层焊道不得触及和熔化复材,先焊基材时,其焊道根部或表面,应距复合界面1-2mm。焊缝余高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视基材厚度、钢种以及结构等因素,必要时可采用适当的预热处理。
b. 过渡层的焊接
焊接过渡层时,要在保证熔合良好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基材金属的熔入量降低熔合比。为此应采用较小直径的焊条或焊丝以及较小的焊接线能量。过渡层的厚度应不小于2mm。
c. 复层的焊接
在焊接复层时,要注意保护复层的表面,防止焊接飞溅物损伤复层表面,不得在复层表面随意引弧、焊接卡兰、吊环以及临时支架等。复层焊缝表面应尽可能与复层表面保持平整、光顺。对接焊缝余高不大于1.5mm
5.4、焊后热处理
5.4.1焊后热处理按设计要求执行。
5.4.2用不锈钢复合板制造的容器、管道或部件,当需要进行焊后热处理时,推荐在焊接过渡层之前进行,并按基层要求热处理加热温度。常用的不锈钢复合板焊后热处理参数见表5.4.2-1。
表5.4.2-1 常用的不锈钢复合板焊后热处理参数
复层材料 基层材料 加热温度(℃) 恒温时间
(h) 加热速度
(℃/ h) 冷却速度
(℃/ h)
铁素体系
马氏体系
奥氏体系 Q235A、Q235B
20g、20R、16Mn、16MnR 580~620 T/25,且不小于1/4 400℃以上时,加热速度不得超过5000/T℃/ h,且不得超过200℃/ h,不低于50℃/ h 不得超过6500/T℃/ h,且不得超过260℃/ h,不低于50℃/ h,400℃以下自然冷却
12CrMo 600~680
注:T为不锈钢复合板总厚度(mm)。
5.4.3 有耐腐蚀要求的不锈钢复合板焊制的容器管道,其复层焊缝表面要进行酸洗钝化处理。
5.5、焊接质量检验
不锈钢复合板构件的焊接质量检验项目一般包括外观检验、无损探伤、力学性能试验、压力试验、晶间腐蚀倾向试验以及金相检验等,每个产品的检验项目应按产品设计图样和技术条件的规定执行。
5.5.1外观检验
a.焊缝成形良好,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
b.焊缝及热影响区表面不得有气孔、夹渣、裂纹、弧坑等缺陷。
c. 当产品设计图样及技术条件无明确规定时,基层侧焊缝的咬边深度不得大于0.5mm,咬边长度不得大于该焊缝全长的10%,且不得大于100mm。复层一侧不得有咬边缺陷。
5.5.2 当产品技术条件要求进行焊接工艺评定,或要求提供产品焊接试板的性能以及技术条件规定时,还要进行力学性能试验、焊缝的无损探伤、金相检验等。
5.6、返修
当发现焊接接头有不允许存在的缺陷时,应将缺陷清除干净,并按GB/T8165返修工艺要求进行返修。

孙卫京
2003年8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6-07
最根本的一句话,用高铬镍的焊材,可靠的工艺措施,确保基层材料被不锈钢焊材完全覆盖,表面不受铁离子污染。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