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的诗“女几山头春雪消”是源自哪篇

如题所述

源自唐代诗人羊士谔的《过三乡望女几山,早岁有卜筑之志》。

全诗原文:

女几山头春雪消,路傍仙杏发柔条。

心期欲去知何日,惆怅回车上野桥。

白话译文:

女几山头上的春雪已经消融了,路上两旁的杏树已经生出了新的纸条。

这次一去回来就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怀着惆怅的心情回到车上继续上路。

羊士谔重视歌词的形式,也重视歌词的内容,只是他认为,曲子词主要是为上层社会游乐歌唱用资羽盖之欢的,词是艳曲,而文人词又不同于民间词。这种主张有进步意义,也有局限,但它却代表着部分词人的看法,他们的创作实践也与此基本一致。

扩展资料:

作者简介:

羊士谔(约762~819),泰安泰山(今山东)人。贞元元年礼部侍郎鲍防下进士。顺宗时,累至宣歙巡官,为王叔文所恶,贬汀州宁化尉。元和初,宰相李吉甫知奖,擢为监察御史,掌制诰。

後以与窦群、吕温等诬论宰执,出为资州刺史。士谔工诗,妙造梁《选》,作皆典重。与韩梓材同在越州,亦以文翰称。著集有《墨池编》、《晁公武郡斋读书志》。

前期的政治思想,反映了中小地主阶级的利益,对当时经济、政治和军事等方面的严重危机,有较清醒的认识。大力提倡简而有法和流畅自然的文风,反对浮靡雕琢和怪僻晦涩。他不仅能够从实际出发,提出平实的散文理论,而且又以造诣很高的创作实绩,起了示范作用。

他在文学观点上主张明道致用。他强调道对文的决定作用,以“道”为内容,为本质,以“文”为形式,为工具。特别重视道统的修养,他反对“务高言而鲜事实”。

在对待“道”与“文”的关系上,主张既要重“道”,又要重“文”,认为“文”固然要服从于“道”,但非“有德者必有言”,并且列举了许多例子说明“自诗、书史记所传,其人岂必能言之士哉”,指出:“言以载事,而文以饰言。事信言文,乃能表见于世”。

所谓“事信言文”,就是内容要真实,语言要有文采,做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羊士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8-03
 过三乡望女几山,早岁有卜筑之志
  女几山头春雪消,路傍仙杏发柔条。心期欲去知何日,惆怅回车上野桥。
这首才是羊士谔的.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5
女几山头春雪消,路傍仙杏发柔条。 心期此日同游赏,载酒携琴过野桥。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2-06-07
永宁小园即事 ,这个不是唐伯虎的,是羊士谔的.
第4个回答  2012-06-12
永宁小园即事 谢谢 请采纳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