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的书画的奋斗过程,十万火急!!!

如题所述

德风堂为朋友解答,望能帮助到朋友:
乾隆元年(1736年),郑板桥44岁,得以第二甲第八十八名的资格考中进士。他在《自序》中说:板桥康熙秀才,雍正壬子举人,乾隆丙辰进士。他又经过六年时间,才任范县知县。虽然才华盖世,跨越三朝,但这时的他,已是华发上头的老人...郑板桥当过十年县官,这样一个聪明人,因为亲眼见过人生百态,冒着杀头之险,越权开仓放粮,最终落得乞病辞官归乡的结果。而县志上评价此事只用了三个字——活万人。再次回扬州时,却因为有了名气,他的字画连同旧作,都被当成墨宝,感慨于世态炎凉的郑板桥特地刻了一方印章,印文为“二十年前旧板桥”,多少带着点自嘲的意味。
郑板桥除了是个办事公正的清官,还是著名的大画家。“三绝诗书画,一官归去来。”正可概其生平,也是最确切的赞颂,同时充满了三真:真气、真意、真趣的作品也同样可以称为“三绝”。
郑板桥的兰、竹、石更是负有盛名,他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课文中曾经学过《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他的书和画中都融入了他的人格以及孤高的情操。
所以有人就评价郑板桥“怪”,有点济公活佛的味道,“怪”中总含几分真诚,几分幽默,几分酸辣。据说每当他看到贪官奸民被游街示众时,就会画一幅梅兰竹石,挂在犯人身上作为围屏,以此吸引观众,借以警世醒民。
晚年的郑板桥穷困潦倒,笔下的兰竹却越发清俊挺拔,诗文书法也越发奇气纵横。他的作品突破了传统花鸟画藩篱,不是自然景物的“再现”,不是前人艺术的翻版,也不是远离生活的笔墨游戏,是有着独特人格魅力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