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分类??

如题所述

食物可分为碱性食物和酸性食物两个大类,人们进食必须酸碱食物搭配才能维持体内血液酸碱度即PH值的平衡。所谓酸性和碱性食物,并非由口感或味觉来识别,主要是看食物被机体吸收氧化后所蕴含的化学元素来作为鉴别的依据。

大凡含氮、硫、磷等非金属元素较多的则为酸性食品,而含钠、钾、钙、镁等金属元素较多的乃是碱性食品。

并非味道酸的就是酸性食品,比如醋是酸的,柑、梅、杏等水果也是酸的,但它们非但不是酸性食品,恰恰相反,却是典型的碱性食品。又如粮食、糖果、糕点、鱼、猪肉及其他动物肉类等,则不是碱性食品,全都属于酸性食品。

扩展资料:

防晒补水的食物:

1、牛油果抗紫外线。牛油果中含有单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肌肤对抗紫外线,缓解过敏和炎症,增加皮肤弹性。 

2、西葫芦延缓衰老。它的水分含量大,热量低,很适合夏天吃。而且,富含肌肤所需的维生素A、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有助于对抗自由基,有助延缓衰老。 

3、黄瓜紧致肌肤。它富含维生素C和咖啡酸,能减轻浮肿、紧致肌肤、舒缓晒伤。黄瓜是二氧化硅的丰富来源,能激活生成胶原蛋白的酶,保持肌肤弹性。

4、黑巧克力抗炎症。黑巧克力能对抗酒糟鼻及湿疹等肌肤炎症,防止皮肤受到紫外线的损伤。不过要注意的是,只有纯度高的黑巧克力才有这种功效。 

5、西瓜补水。它的含水量高达93%,且含有大量维生素A和维生素C,能令肌肤焕发光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食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1-01
食物分类为谷物类;蔬果类;大豆类;动物性食物;纯能量食物。
食物是指能够满足机体正常生理和生化能量需求,并能延续正常寿命的物质。对人体而言,能够满足人的正常生活活动需求并利于寿命延长的物质称之为食物。
食物通常是由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水构成,能够藉进食或是饮用为人类或者生物提供营养或愉悦的物质。
食物的来源可以是植物、动物或者其他界的生物,例如真菌,亦或发酵产品像是酒精。人类借由采集、耕种、畜牧、狩猎、渔猎等许多种不同的方式获得食物。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30

1、谷物类。说到谷物类食物,大家应该都想到面包、大米、粥、面等,这些谷物类的食物给人日常活动提供了能量,不过主要推荐的选择粗粮,比如:全麦,荞麦、麦片等。而谷物类都是含的碳水化合物,而一天的摄入量限定为300~500克,不可摄入过多。

2、肉类食物。这一类食物包括鸡肉、牛肉、猪肉、羊肉等等一些禽肉类食物,还有以及水产中的鱼、虾、生蚝等。动物性食物的种类比较多样,而且能够给人体提供蛋白质、脂肪、热量等。动物性食物摄入量限定为125~200克,因为是肉类,相比谷物类的污染物较多,所以也要适量摄入才能平衡营养。

3、豆类食物。豆类包括大豆、绿豆、红豆、豌豆等,豆类的蛋白质含量都很高,其中大豆的蛋白质含量最多,然后与牛奶都不相上下。大豆制成的豆腐和豆浆的营养十分丰富,对于减肥者来说是不错的蛋白质摄入来源。豆类每天的摄入量控制为50g左右即可。

4、蔬菜类食物。这类食物中,除了含有少量的蛋白质和脂肪外,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多摄入青菜能够提高自身的免疫力、抗氧化等。而且多吃蔬菜也能降低患糖尿病、肾结石、高血压的风险,并且也有通便的效果,所以蔬菜的摄入量可以限定为500~600克左右就可以。

5、水果类食物。水果类的食物含有丰富的果胶,对减肥,高血脂和高胆固醇有帮助,然而水果也不能吃得过多,因为水果里的糖分也是很高,水果的摄入量尽量控制在300~500克左右,适量的摄入才能对身体有更大的帮助。

扩展资料:

1、食物通常是由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水构成,能够藉进食或是饮用为人类或者生物提供营养或愉悦的物质。食物的来源可以是植物、动物或者其他界的生物,例如真菌,亦或发酵产品像是酒精。

2、食物主要来源于自然界可以直接或者间接食用的自然资源。每种生命体的生理功能需要不同,生理机制不一样,生存方式不同,导致不同生命体的食物千差万别。例如,马等草食动物的食物主要是草类等物质,虎等肉食动物的食物主要是动物类食物。植物的食物主要是各种土壤中的营养物质。

3、从味道上来看,味甜、味辛的食品,由于接受阳光照射的时间较多,所以性热,如大蒜、柿子、石榴等。而那些味苦、味酸的食品,大多偏寒,如苦瓜、苦菜、芋头、梅子、木瓜等。

4、从生长环境来看,水生植物偏寒,如藕、海带、紫菜等。而一些长在陆地中的食物,如花生、土豆、山药、姜等,由于长期埋在土壤中,植物耐干,所含水分较少,故而性热。

5、从生长的地理位置来看,背阴朝北的食物吸收的湿气重,很少见到阳光,故而性偏寒,比如蘑菇、木耳等。而一些生长在高空中的食物,或东南方向的食物,比如向日葵、栗子等,由于接受光热比较充足,故而性偏热。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食物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29

    谷类及薯类:谷类包括米、面、杂粮,薯类包括马铃薯、红薯等;

    动物性食物,包括肉、禽、鱼、奶、蛋等;

    豆类及其制品,包括大豆及其他干豆类;

    蔬菜水果类,包括鲜豆、根茎、叶菜、茄果等。

    纯热能食物,包括动植物油、淀粉、食用糖和酒类。

扩展资料:

    未加工的林业产品,未加工谷物及农产品(不包括蔬菜、种籽),花卉,园艺产品,草木,活生物,未加工的水果及干果,新鲜蔬菜,种籽,动物饲料(包括非医用饲料添加剂及催肥剂),麦芽,动物栖息用品。

    肉、非活的家禽、野味、肉汁、水产品、罐头食品、腌渍、干制水果及制品、腌制、干制蔬菜、蛋品、奶及乳制品、食用油脂、色拉、食用果胶、加工过的坚果、菌类干制品、食物蛋白。

参考资料:健康食品_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8-09-08

最近发现一个购物陷阱,忍不住和你们分享一下。

在我们日常选购食品的时候,经常会看下食品的标签,但是,很多商品的标签并不是你看到的那么简单~ 不信,你看

每一种预包装食品流入市场前,都需要取得一张“通行证”——营养标签。

问题来了,你会好好地查查它的“证件”吗?

营养标签,其实是一个广泛的定义,它包含了营养成分表、营养声称、健康声明等一系列内容,你可以通过它了解食品的营养信息,以便更加科学地选择入口的食物。

很多对于吃食很注重人,也将营养标签当做衡量健康的一个吃食标准。

说到这,我想问一句,你们真的会看吗?

营养标签中,营养成分表是基础

首先,要跟大家说,营养成分表通常有三项主要内容,从左到右依次为营养成分的名称、营养成分的含量以及营养素参考值(NRV%)。

但是,至于选择哪些营养成份“上榜”呢?

中国采取的是“1+4”模式,即能量+四大核心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钠)。因此,除了部分豁免食品外,所有的营养成分表上,都必须有这5个成分。

当然,依据产品的具体特点,商家还可选择性地添加一些营养素成分,比如奶制品通常会添加“钙”,粗粮制品经常会添加“纤维素”。

成分表中间一列的营养素含量,通常都是每100克、100毫升或是每份食品可食用部分所含的对应营养素含量。当然了,各个国家地区常用的重量单位有差异,因此也会见到以磅、公克等单位为基数的营养素含量,这都是正常现象。

而要理解最右列的营养素参考值(NRV%),可以来看下面这张图。

某奶制品营养成分表

所以,就有了这一说法。营养学家建议成年人每天摄入800毫克的钙,上图中,每100毫升奶制品中含有110毫克的钙,刚好占推荐量800毫克的13.75%(约等于成分表上的14%),这就是我们NRV%的含义。

营养声称,让营养标签更详尽。

营养声称又可以分为含量声称和比较声称,是一些对食物营养特性的确切描述。

又或者某食品上写明“增加了50%的维生素C”,这就是与同类常见产品的比较声称。

这样的声称,可不是商家想说就能说的,一定要达到规定的标准才能进行。比如比较声称的条件是,能量值或营养素含量与参考食品的差异≥25%,并且被声称的营养素必须要被列在营养成分表中。

有时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配料表里面有糖类,但声称却是“无糖”。这难道是商家欺骗消费者的行为吗?

其实不然,有些时候,只要含量低于某个标准就可以这样声称。比如依据规定,固体或液体食品中每100克或100毫升的含糖量≤0.5克时,就可以声称“无糖”。这下你应该明白了,并不是所有无糖饮料都是不含糖分,只是少量而已。

如果你想喝真正不含糖分的饮料,建议你还是看清营养标签吧~

一些小设计,增加标签辨识度

最后来看两张国外的营养标签。

这是什么概念呢❓

这种通过直观醒目的颜色与等级来标示热量高低和营养推荐度的标签,虽然没有具体的数值,但在视觉感官上是不是更加吸引人?

营养成分表配上颜色条,突出含量等级

一眼望去少得可怜的绿,是不是突然让人有了健康为上、放下它的想法?

实际上,中国居民对于营养标签的认知较低。一项针对中国五城市居民的调查显示,仅有40.54%的消费者会阅读营养标签。或许从业者可以从上面这样直观的标志中获得灵感,改进标签设计,唤起大家对营养标签的关注。

看完今天这篇文章,你就是个不折不扣会看营养成分表的人了。开始健康的科学生活吧~

不要再被误导了

将这份健康分享更更多的人吧

—— END ——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