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景观类型与分布特征

如题所述

太行山南段地区晚新生代期间阶段性的山脉隆升过程、周期性的气候波动和软硬差异明显的近水平分布的中厚层砂岩、碳酸盐岩层以及中薄层泥页岩与碳酸盐岩层互层的地层分布格架决定了该区云台地貌及其景观形成演化的阶段性、多层性、多成因和多元化特点。

1.地貌景观的类型与特征

据对云台山地区主要地貌景观的调查可以发现,该区地貌景观主要由“山”、“水”和岩溶景观三部分构成。其中“山”景包括峰顶面、崖、峰、谷和沟等中地貌形态和坎、柱和槽等微地貌形态;“水”景包括悬泉、瀑布、潭和水库等自然与人造水景;岩溶景观主要包括岩溶洞穴及其中的各类岩溶堆积物。其中山、水以及两者相结合所构成的地貌景观在该区最具代表性,也是云台地貌的核心。下面从地貌学角度对其典型地貌景观进行简要的归类总结。

(1)“山”景

如前所述,在隆升山地之中,经河流的长期侵蚀过程,同时叠加地表风化剥蚀和山体崩塌等地质作用,必然会塑造出由山峰、山壁、山崖等高耸的高地貌和隘谷、嶂谷、峡谷等低洼的低地貌组合而成的地势跌宕起伏的山岳地貌景观。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中著名的云台三百家岩的赤壁丹崖、神农山的龙脊长城、云台山的茱萸峰和方山、子房河的卧虎崖、峰林峡以及关山一带的各类石峰(图1-54)、石壁、石墙和峰林-峰丛等地貌景观都属于山岳地貌之“山”景中典型的正地貌形态。这些巍峨壮观的山崖、石壁和石峰等地貌景观都是在河谷强烈下切之后由于河谷谷坡或山地斜坡的崩塌后退(局部受到早期断崖的影响)所形成的,总体上都可归属为河流侵蚀-谷坡崩塌型地貌形态。

图1-54 河南云台山地区关山景区内河流侵蚀切割形成的小型峰林地貌

云台山地区的青龙峡谷地、红石峡、小寨沟、鲸鱼峡、峰林峡谷地和各种小型的沟谷景观等则属于典型的负地貌形态,其中著名的河谷型景点包括红石峡、青龙峡、峰林峡、青天河的鲸鱼湾大峡谷等。其中红石峡为典型的隘谷-嶂谷型的河谷,青龙峡则属于嶂谷-峡谷型河谷,峰林峡和青天河属于狭义的峡谷型河谷。另外还有一类根据河谷弯曲程度划分的重要河谷形态———深切曲流型峡谷。深切曲流型河谷具有蜿蜒弯曲的河谷形式,最典型的是位于丹河流域青天河景区中的鲸鱼湾峡谷,其中迂回曲折、湾湾相连的河谷形态展示出典型的深切河曲地貌。规模较小的,但玲珑别致的曲流型河谷形态在峰林峡景区(图1-55)、云台山子房河上游支谷和青龙峡景区内也可见到。

(2)“水”景

水景包括人造水景和自然水景两部分。前者主要是分布在各景区内的水库,如青天河的红旗水库(大泉湖)、云台山子房河的马安石水库(子房水库)和峰林峡的群英水库等。后者包括了发育在河流裂点、河床岩坎和河谷陡壁上的各类瀑布、悬泉以及河床上的潭、滩、湾和溪等。其中最著名的云台山景区内水流落差达314m的云台天瀑是河流在河床的高大裂点上飞泻而下的结果(图1-56),类似的瀑布在百家岩也可见到(天门瀑)。青龙峡景区青龙洞河谷地中的层层叠瀑(幽谷叠瀑)是河床中存在众多基岩岩坎的结果,类似的景观还有云台山小寨沟中的群瀑争流和“丫”字瀑(图1-57)、青天河上游地段的九连瀑。悬泉是景区各河流谷地中一些裂隙泉、岩溶泉从谷壁之上泻流直下的产物。在青龙峡和小寨沟最独特的是在一级级的河床岩坎上发育而成的瀑、潭相接和瀑由溪连的秀美景观(即所谓的三步一泉、五步一瀑和十步一潭)。另外一类代表性的水景是深切曲流景观,最典型的是青天河景区的鲸鱼湾景观和峰林峡景区中的河流截弯取直景观。

图1-55 河南云台山峰林峡景区中河流截弯取直后遗留的古河曲地貌景观

图1-56 河南云台山景区中顺高大河流裂点形成的瀑布景观

2.地貌景观的分布特征

正如云台山地区河谷地貌的层状分布特点,该区主要造景景观的分布同样呈现出垂向上的层状梯级分布和纵向上的交替分布特点。不同类型地貌景观在垂向上可与山地中的层状地貌相对应。在太行期夷平面上发育了云台山之茱萸峰、方山和平顶山等景观;在切割了太行期夷平面的“盘状”宽谷上是龙脊长城、长崖峰丛和峰墙等;盘状谷之下的U形宽谷的谷壁则对应于赤壁丹崖、卧虎崖、云台天瀑、围谷和青天河大佛等嶂谷-谷壁型地貌景观;U形谷的谷底耸立着一些峰林-峰丛景观,如母鸡峰;切割U形谷的V形谷对应于红石峡和青龙峡下部谷地等隘谷-嶂谷型景观、谷壁上的悬泉、流瀑等“水”景和谷底的层层叠瀑、曲径幽滩等景观。另外,在各个景区,从河谷的中游向上游溯源而上,可经常看到不同类型谷地及地貌景观在河流纵向上交替出现和逐渐变化的现象。如沿云台山子房河,中游段是红石峡和卧虎崖,上游段是叠瀑幽潭和云台天瀑。沿青龙峡,中游是隘谷曲径,上游是嶂谷叠瀑。沿青天河,中游是峡谷和迂回曲流,上游是嶂谷幽潭。

图1-57 河南云台山景区在软硬相间的近水平岩层中发育的岩坎和跌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