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坚决反对招安的将领是那两位?主张招安的将领是那两位?

如题所述

主张诏安的有宋江、燕青,反对诏安的有李逵、阮小二。

1、宋江

宋江(1073~1124),字公明,绰号呼保义、及时雨、孝义黑三郎,施耐庵所作古典名著《水浒传》中的人物。

原为山东省郓城县押司,身材矮小,面目黝黑,为梁山起义军领袖,在一百零八将中稳坐梁山泊第一把交椅,为三十六天罡星之首的天魁星。

因私放晁盖等人,被小妾阎婆惜捉住把柄,以至于杀了阎婆惜后连夜逃走,期间结交诸多英雄好汉,辗转周折上了梁山。并曾带兵征讨祝家庄和高唐州。

晁盖死后继任梁山第三任寨主,主张并接受朝廷的招安,接连出征辽国、田虎、王庆、方腊等,屡立战功,被封为武德大夫,楚州安抚使,最后被高俅等奸臣设计用毒酒害死。

2、燕青

燕青是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又名燕小乙,绰号浪子,北京人氏,原是北京富户卢俊义的心腹家仆,随卢俊义上梁山。

他文武双全,多才多艺,在梁山大聚义时,排第三十六位,上应“天巧星”,担任步军头领。曾在东京李师师处面见宋徽宗,促成梁山招安。征方腊后退隐江湖。

3、李逵

李逵生得粗壮黝黑,绰号“黑旋风”。沂州沂水县(今属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百丈村人氏。因为打死了人,逃了出去,得到赦免,被戴宗留在江州当牢子。

为了解救宋江和戴宗大劫法场,李逵与众人大闹江州,欲背着老母上梁山享福,后因老母在沂岭被虎所害,李逵怒杀一窝四虎。

李逵膂力过人,善使一双板斧,梁山排座次时,位列第二十二位,是梁山第五位步军头领。

梁山受招安后,随军征讨辽国、田虎、王庆、方腊;战事结束后被封为镇江润州都统制。因宋江饮高俅等奸臣送来的毒酒中毒后,担心李逵再次起兵造反复仇,便让李逵也饮下毒酒,李逵随后身亡。

4、阮小二

阮小二,绰号“立地太岁”,在梁山好汉中排名第二十七位,梁山四寨水军头领第二位。阮小二 、阮小五、阮小七三兄弟,是梁山泊旁边石碣村人,个个武艺出众,义气当先,敢为兄弟赴汤蹈火。

赤发鬼刘唐浪迹江湖,探听到生辰纲消息 ,吴用说服阮氏三兄弟撞筹,与晁盖一起,在黄泥冈用蒙汗药麻倒杨志,抢了生辰纲。

济州府派何涛到城县捉拿晁盖等,幸亏有宋江事先通知,众好汉避到石碣村,官军追到时,被阮小二兄弟在芦苇港全部消灭干净。高俅等几次攻打梁山泊,阮小二兄弟率水军大出风头,建立奇功伟业。

晁盖死后,反对招安。征辽回京后,曾背着宋江同李俊等水军头领商议请吴用作主,杀出东京,重回梁山造反。

史书记载的阮小二是宋江起义军的三十六个头领之一。 后征方腊时在乌龙岭水路兵败自刎,死后追封忠武郎。

扩展资料:

重阳节宴上,公开反对招安的有:鲁智深、武松、李逵,

盗御酒时,反对招安的有:吴用、关胜、林冲、鲁智深、徐宁、刘唐、李逵、史进、穆弘、李俊、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张横、张顺。 

“除宋江”那回,反对招安的有:卢俊义、吴用、花荣

实际上,他们反对的不是招安,而是“这次”招安。
 

李逵是要拿出来单算的,他是真的从头反对到尾,但是李逵的脑回路和一般人不一样。他也不是不喜欢当官,但是他只喜欢在宋江手下当官,招安显然满足不了他的需求。
 

鲁智深和武松是仅有的两个在宋江开始招安计划之前就出于自己的理智和逻辑反对招安的。他们俩过去也都是给朝廷卖过命的,但是给朝廷卖命却落不到好下场,他们对于“给朝廷卖命”这件事并不反感,但是反感给现在这个朝廷卖命。

认为现在的朝廷就是一个黑透了的由贪官组成的朝廷,因此反对招安。

而盗御酒和除宋江那两次,被宋江逼上梁山,一直被认为属于最希望招安的那一拨的卢俊义、关胜、徐宁却站出来带头反对招安。

他们根本不反对招安这一总体方针,但是对招安的方式有要求。

像三阮这样的人,也不是打心眼里不肯做官,不肯当官军,对于他们来说,做官是好事。

但是做官的前提是他们受到尊重,不被欺负。既然朝廷是由蔡京、高俅这样的人把持的,梁山头领接受了招安没法保证不被欺负,当然大家群情汹汹反对招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燕青

百度百科——阮小二

百度百科——宋江

百度百科——李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5-23

反对招安的代表就是武松与鲁智深,主张招安的代表则是宋江与吴用。

1、反对招安

当宋江提出招安时,武松听后是第一个站出来反对招安的,直接顶撞宋江。“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们的心!”这句话杀伤力很强,不仅折了宋江的面子,而且是明确反对招安,对宋江来说可是晴天霹雳。

武松反对招安,接着李逵起来应和,再接着是鲁智深来了一句,“只今满朝文武,多是奸邪,蒙蔽圣聪,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洗杀怎得干净?招安不济事,便拜辞了,明日一个个各去寻趁罢。”三个人都反对招安。

2、主张诏安

宋江,他出身于官府,在政府里干过,知道政府力量的强大,仅凭他那108个兄弟,万儿八千的啰罗,小小的水泊,根本是无力与大宋朝廷抗衡的。所以,他想通过招安这条路,再回到官府中去,也给弟兄谋个“封妻荫子”的前途。

他的想法是真诚的,下的功夫是巨大的,结果还真实现了招安的梦想,但最终结局却并不好,尽管为朝廷东征西讨立下了赫赫战功,但终究没有被朝廷原谅,最后赐一杯毒酒了事。

这次,他彻底绝了念想,说是为了在历史上不再留下个盗寇的名声,也可能还有为了子孙后代不再重蹈喋血江湖的命运,他宁可喝了毒酒,也不再造反了。

扩展资料

1、武松是施耐庵所作古典名著《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在《金瓶梅》中也有登场,因其排行在二,又叫“武二郎”。血溅鸳鸯楼后,为躲避官府抓捕,改作头陀打扮,江湖人称“行者武松”。武松曾经在景阳冈上空手打死一只吊睛白额虎,因此,“武松打虎”的事迹在后世广为流传。

曾与鲁智深、杨志等人聚义青州二龙山,三山聚义时归顺梁山,坐第十四把交椅,为十大步军头领之一,后受朝廷招安随宋江征讨辽国,田虎,王庆,方腊,最终在征方腊过程中被飞刀所伤,痛失左臂,被封为清忠祖师,最后在杭州六和寺病逝,寿至八十。

2、鲁智深是《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花和尚。他本名鲁达,是渭州经略府提辖,因打抱不平三拳打死恶霸镇关西,为了躲避官府缉捕便出家做了和尚,法名智深。

后又因搭救林冲,流落江湖,与杨志、武松一同在二龙山落草。三山聚义后加入梁山泊,排第十三位,上应天孤星,担任步军头领。他在征四寇的战役中累立战功,生擒方腊后在杭州圆寂,追赠义烈昭暨禅师。

3、宋江(?~1124),字公明,绰号呼保义、及时雨、孝义黑三郎,施耐庵所作古典名著《水浒传》中的主人公。

原为山东省郓城县押司,眉似卧蚕,眼似龙凤,唇红囗方,身材矮小,面目黝黑,为梁山起义军领袖,在一百零八将中稳坐梁山泊第一把交椅,为三十六天罡星之首的天魁星

因私放晁盖等人,被小妾阎婆惜捉住把柄,以至于杀了阎婆惜后连夜逃走,期间结交诸多英雄好汉,辗转周折上了梁山。

并接受了九天玄女赠送的天书,之后带兵征讨祝家庄和高唐州。晁盖死后继任梁山第三任寨主,接受朝廷的招安,为了报效国家接连出征辽国、田虎、王庆、方腊等,屡立战功,被封为武德大夫,楚州安抚使。

后被朝中奸臣用毒酒毒死。在本书结局被朝廷立庙,因为十分灵验,得到当地人民世世代代的供奉。

4、吴用(?~1124)是小说《水浒传》中登场的虚拟人物,梁山排名第三,上应天机星,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车市村人。

吴用满腹经纶,通晓文韬武略,足智多谋,常以诸葛亮自比,道号“加亮先生”,人称"智多星"。在财主家任门馆教授,生得眉清目秀,面白须长,善使两条铜链。

与晁盖自幼结交,与晁盖等人智取了大名府梁中书给蔡京献寿的十万贯生辰纲,为避免官府追缉而上梁山, 为山寨掌管机密的军师。

梁山几乎所有的军事行动都是由他一手策划,是梁山起义军中的知识分子的代表,梁山起义军的军师,基层人民智慧的化身。受招安后,因宋江被害后托梦给他,与花荣一同自缢于楚州南门外蓼儿洼宋江墓前,尸身葬于宋江墓左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吴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宋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鲁智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武松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4-09

反对招安的代表就是武松与鲁智深,主张招安的代表则是宋江与吴用了。

1、反对招安

当宋江提出招安时,武松听后是第一个站出来反对招安的,直接顶撞宋江。“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们的心!”这句话杀伤力很强,不仅折了宋江的面子,而且是明确反对招安,对宋江来说可是晴天霹雳。

武松反对招安,接着李逵起来应和,再接着是鲁智深来了一句,“只今满朝文武,多是奸邪,蒙蔽圣聪,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洗杀怎得干净?招安不济事,便拜辞了,明日一个个各去寻趁罢。”三个人都反对招安。

2、主张诏安

宋江,他出身于官府,在政府里干过,知道政府力量的强大,仅凭他那108个兄弟,万儿八千的啰罗,小小的水泊,根本是无力与大宋朝廷抗衡的。所以,他想通过招安这条路,再回到官府中去,也给弟兄谋个“封妻荫子”的前途。

他的想法是真诚的,下的功夫是巨大的,结果还真实现了招安的梦想,但最终结局却并不好,尽管为朝廷东征西讨立下了赫赫战功,但终究没有被朝廷原谅,最后赐一杯毒酒了事。这次,他彻底绝了念想,说是为了在历史上不再留下个盗寇的名声,也可能还有为了子孙后代不再重蹈喋血江湖的命运,他宁可喝了毒酒,也不再造反了。

扩展资料

梁山好汉招安后的结局也是比较悲惨的,善终的很少。

1、宋江被高俅用毒酒害死。

2、卢俊义被高俅用药酒毒伤,不能骑马,乘船时失足落水而死。

3、吴用闻宋江死后,缢死在宋江墓前。

4、公孙胜在宋江受招安后回蓟州出家。

5、关胜平方腊后,被朝廷封为左将大名府正兵马总管,酒后落马而死。

6、林冲平方腊后得了中风,留在杭州六和寺养病,由武松照顾,半年后病故。

7、秦明在宋江征讨方腊时,被方腊的侄子方杰一戟刺到马下,死于非命

8、呼延灼平方腊后,朝廷封其为御营兵马指挥使,破金时战死。

9、花荣, 宋江被毒死后,花荣到楚州看视,和吴用一起上吊死在宋江、李逵墓前。

10、柴进为免受奸臣之辱,推称风疾病患,纳还官诰,回沧州为民,无疾而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一百单八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8-11-04

反对招安的有晁盖、李逵。主张招安的有宋江、卢俊义 。

1、晁盖(临终前也不愿意招安)

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泊的第二任寨主,山东郓城县东溪村人,东溪村保正,本乡财主。他武功超群,神武过人,平生仗义疏财,为人义薄云天,专爱结交天下好汉,闻名江湖。

2、李逵(觉得朝廷奸佞当道 还是在梁山快活)

是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也是元杂剧“水浒戏”中最重要的角色之一。生得粗壮黝黑,绰号“黑旋风”。沂州沂水县(今属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百丈村人氏。因为打死了人,逃了出去,得到赦免,被戴宗留在江州当牢子。

为了解救宋江和戴宗大劫法场,李逵与众人大闹江州,欲背着老母上梁山,后因老母被虎吃,李逵怒杀一窝四虎。李逵惯使一双板斧,梁山排座次时,位列第二十二位,是梁山第五位步军头领。

3、宋江(一直盼望着为朝廷效力)

宋江,字公明,绰号呼保义、及时雨、孝义黑三郎,施耐庵所作古典名著《水浒传》中的人物。原为山东郓城县押司,身材矮小,面目黝黑,为梁山起义军领袖,在一百零八将中稳坐梁山泊第一把交椅,为三十六天罡星之首的天魁星。

因私放晁盖等人,被小妾阎婆惜捉住把柄,以至于杀了阎婆惜后连夜逃走,期间结交诸多英雄好汉,辗转周折上了梁山。并曾带兵征讨祝家庄和高唐州。

晁盖死后继任梁山第三任寨主,主张并接受朝廷的招安,接连出征辽国、田虎、王庆、方腊等,屡立战功,被封为武德大夫,楚州安抚使,最后被高俅等奸臣设计用毒酒害死。

4、卢俊义 (原来都是朝廷武将 也有再为朝廷效力的心思)

卢俊义是中国著名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经典人物形象之一,绰号“玉麒麟”,武艺高强,棍棒天下无双,江湖人称“河北三绝”,祖居北京大名府(今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有妻子贾氏、管家李固、仆人燕青。

原本是河北大名府富商、大财主、员外,被吴用等人利用李固与贾氏的奸情,使计赚上梁山,后来成为梁山第二首领。卢俊义和宋江一同受招安后,征讨了辽国、田虎、王庆、方腊,官至武功大夫、卢州安抚使。

扩展资料:

《水浒传》中的招安

面歌颂了农民的造反精神,另一方面也写出了招安的惨剧。很多人认为这是一个错误的选择。是招安让梁山好汉们死的死,伤的伤,走的走,所剩无几。如果没有招安,梁山好汉们无疑是在梁山度过一生。打进京城当皇帝就不太可能了。

若没有招安,宋江等人虽然不会像招安了那样,死的死,伤的伤,走的走,但他们死后只会被人们说成贼寇、草寇。反过来,宋江等人招安了,虽然基本上被朝廷迫害致死,但是,他们死后就会被人们说成英雄、好汉、忠臣,而不是贼寇、草寇。

招安的坏处

遭奸臣排挤陷害、破辽国徒劳无功、征方腊兄弟折损,算来都是招安惹的祸。所以招安顺理成章地被读者讨厌,不招安就没这些惨事。那么梁山不受招安会走什么样的路呢?不受招安就得和宋王朝对干到底,梁山干的是造反事业,大宋朝廷不可能睁只眼闭只眼听任梁山自生自灭,必定要出兵征剿,不招安的结果要么是梁山把宋朝消灭,要么是宋朝把梁山消灭。

悲剧结果

《水浒传》的招安结果与悲剧结局使这部杰出的现实主义名著带了点浪漫主义色彩。水浒传这样的结局是由多方面原因共同决定的。儒家的伦理道德、宋江的个人因素、作者的认识、历史的局限等,各方面的原因错综复杂,融合在一起,使《水浒传》有了招安以及这样的悲剧结局。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晁盖

百度百科-李逵

百度百科-宋江

百度百科-卢俊义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5
反对的主要就是李逵,林冲,还有就是从朝廷投降梁山的前朝廷将领们!

李逵是粗人,受不了朝廷繁琐的规矩,所以反对!

林冲跟朝廷中的某些人势不两立所以反对!

关于那些朝廷投降出来的,那肯定不必说了!在投降之前他们哪个不是朝廷大将级别的,投降后最多当个团练使,亏大了!

同意的主要有:宋江,杨志!

宋江为什么在内,都是公认的,都能知道我就不说了

杨志:看过水浒都该知道,杨志在上山之前是费尽心思想要做官,想要通过仕途来延续祖上的风光!现如今可以招安,可以回归正道,可以免去贼人这个名头,可以步入仕途,他当然是高兴,当然是愿意接受诏安!

况且他对梁山本身就没有什么好感,都是因为晁盖那些人智劫生辰纲所以导致他最后的做官机会都没有了,不得不有辱祖上的当了个草寇!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