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和寓言故事的区别(寓言故事成语100个)

如题所述


成语故事和寓言故事的区别
1、地域不同
寓言故事不仅中国有,外国也有寓言故事,比如国外的《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等;而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是中国历史流传下来的的。
2、真实度不同
寓言故事是根据事实或者编造的故事向人们讲述一个道理,给人以启发。并且大部分寓言,是为了讲述一个道理而编造的,并没有真实的根据。
成语故事很大部分是历史典故,是发生过的事情,然后人们用一个成语将这些事情总结、浓缩为一个简短的句子或短语,以方便地表达整个故事和故事要讲述的内容,在功能上不一定要有积极的寓意。
3、故事用语特点不同
寓言故事的特点是形象生动,人物活灵活现,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成语故事的用语特点是:言简意赅、内涵丰富、音韵和谐、寓意深远。
扩展资料:
中国民间寓言极为丰富,一般的都比较短小。除汉族外,还有各少数民族寓言。各族人民创作的寓言,多以动物为主人公,利用它们的活动及相互关系投进一种教训或喻意,达到讽喻的目的。反映了劳动人民健康、朴实的思想,闪耀着人民无穷的智慧和高尚的道德光芒。
中国古代寓言源远流长,在先秦时期已具雏形。先后经历了先秦的说理寓言、两汉的劝戒寓言,魏晋南北朝的嘲讽寓言、唐宋的讽刺寓言和明清的诙谐寓言等五个阶段。
在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中,经常采用寓言阐明道理,保存了许多当时流行的优秀寓言。如:《亡_》、《攘鸡》、《揠苗助长》、《自相矛盾》、《郑人买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等,其中《列子》、《庄子》与《韩非子》收录最多。
汉魏以后,在一些作家的创作中,也常常运用寓言讽刺现实。唐代柳宗元就利用寓言形式进行散文创作,他在《三戒》中,以麋、驴、鼠3种动物的故事,讽刺那些恃宠而骄、盲目自大、得意忘形之徒,达到寓意深刻的效果。
中国近代作家也用寓言形式创作,特别是儿童文学作品更为多见,所以说寓言来源于民间。有许多成语都是出自古代寓言故事的,比如《狐假虎威》、《刻舟求剑》、《掩耳盗铃》等。现在有收录中国寓言的书籍《中国寓言》。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寓言
寓言故事成语100个
寓言的四字成语:
狐假虎威、
叶公好龙、
画蛇添足、
守株待兔、
掩耳盗铃、
刻舟求剑、
滥竽充数、
亡羊补牢、
井底之蛙、
自相矛盾、
买椟还珠
20个经典成语寓言故事
1、坐井观天:坐在井底看天。比喻眼界小,见识少。
2、邯郸学步:故事出自《庄子·秋水》。成语“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3、狐假虎威: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百发百中:形容射箭或打枪准确,每次都命中目标。也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
4、捕风捉影:风和影子都是抓不着的。比喻说话做事丝毫没有事实根据。·
5、杞人忧天: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井底之蛙: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狭窄的人。·
6、望梅止渴: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7、杯弓蛇影: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8、郑人买履:用来讽刺只信教条,不顾实际的人。·不合时宜:不适合时代形势的需要。也指不合世俗习尚。·
9、守株待兔: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10、愚公移山: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
11、曲突徙薪:把烟囱改建成弯的,把灶旁的柴草搬走。比喻事先采取措施,才能防止灾祸。
12、抛砖引玉:抛出砖去,引回玉来。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
13、指鹿为马: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14、滥竽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15、刻舟求剑: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16、叶公好龙: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17、亡羊补牢: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18、画蛇添足: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
19、掩耳盗铃: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20、郑人买履:用来讽刺只信教条,不顾实际的人。
100个成语故事及解释
幼儿园成语典故:
1、醇酒妇人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赵国被秦兵围困,赵相平原君派人向魏国求救,魏王派大将晋鄙率军救赵,迫于秦国的压力,晋鄙不敢行动。魏公子信陵君盗取兵符,杀了晋鄙,亲自率军救赵。他中了秦王的反间计被魏王免职,他只好纵情于醇酒美人之中。
2、率兽食人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搞得民不聊生,百姓流离失所。孟子到各国游说放弃战争施行仁政。孟子对梁惠王说:“你厨房内有肥肉,马厩里有壮马,老百姓却面有饥色,野地里到处是白骨,这等于率兽食人。国家要富强必须要爱护人们。”
3、天马行空成语故事
西汉时期,西域大宛国出产一种名马可以日行千里,被称为“西极天马”或“天马行空”。汉武帝派使臣带上金银珠宝去换这种千里马,大宛国国王毋寡杀了使臣侵吞财物。汉武帝大怒,派李广利率军讨伐大宛国,取得西极天马3000匹。
5、离题万里成语故事
从前有一个自以为是的文人被人戏称为博士,他上街买了一头驴子,按当时的习惯,买家要给卖家写一份合同。博士铺开白纸,下笔千言,足足写了三大张跟驴无关的废话。卖驴人等得不耐烦就催他快点,他忙说不急还没写到“驴”字。
6、一片冰心成语故事
唐朝时期,诗人王昌龄官场屡屡失意,触犯了权贵豪门,一再被贬,但他仍以心地透明纯洁而自慰,决心不与那些人同流合污,他在《芙蓉楼送辛渐》诗中流露出这样的情感:“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如何区别成语和寓言
一、文学含义不同
1、寓言
寓言是带有讽刺或劝解性的故事。通常是把深刻的道理和寓意寄予简单的故事中,借此喻彼,借小喻大,借古喻今,语言简洁干练。是以假托的故事或拟人的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进行劝喻、讽刺的文学作品。
2、成语
成语的意思精辟,往往隐含于字面意义之中,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它结构紧密,一般不能任意变动词序,抽换或增减其中的成分。
二、特点不同
1、寓言
特点:篇幅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为人,也可为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修辞手法。
2、成语
特点:其形式以四字居多,也有一些三字和多字的,大多由四字组成。简单的说,成语就是,说出来大家都知道,可以引经据典,有明确出处和典故,并且使用程度相当高的用语。
三、来源不同
1、寓言
我国古代的寓言,起源于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寓言”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具有用故事来帮助说理文体元素。《揠苗助长》、《自相矛盾》、《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等都是出自先秦散文。
2、成语
成语一般用四个字,这大概是因为四字容易上口。如我国古代的诗歌总集《诗经》,就以四字句为多,古代历史《尚书》,其中四字句也有一些。后来初学读的三、百、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其中后两种即全为四字句。《四言杂字》《龙文鞭影》初、二、三集,都是四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寓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成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