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升学科学复习资料

如题所述

《小学各年级语文、数字、英语资源大全》百度网盘免费下载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znmI8mJTas01m1m03zCRfQ

?pwd=1234 

提取码:1234

全免费资源,实时更新。建议收藏!

内容包括小学各年级语文、数字、英语等主课以及其他课程的各类学习资料、拓展资料和复习资料。可以在线查看,也可以免费下载,请关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6-16
我电脑里有好多小学科学的复习资料,还有各单元的教案,科学课标等等。需要的话,我可以发给你哦~~·
第2个回答  2012-06-10
你把每本书上要背的背掉,然后掌握所有的实验做法、材料等,比如像铁生锈与水有关吗?这个横容易考到,还有练习册上的。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6-04-14
1.植物的特征
凤仙花植株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部分组成的。
植物的根能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料,满足植物生长需要,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能把根吸收来的水分和养料输送到叶、花、果,又能把叶上的养料输送到植物的各个部分,有些植物的茎还有繁殖的作用。植物的茎分为直立茎(向日葵)、匍匐茎(番薯)、攀援茎(葡萄)、缠绕茎(牵牛花)。
人们根据植物茎的软硬程度把植物分为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
一片完整的叶具有共同的构造,包括叶片和叶柄两部分。叶片中有叶脉,它是输送水分和养料的管道。叶片表面有气孔,气体从气孔自由地进出叶片。叶具有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植物的叶依靠阳光提供的能量,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了植物生长所需的养料并释放氧气,称为光合作用。公式为:绿叶(叶绿素)+水+二氧化碳——氧气+养料
完全花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缺少其中一部分或几部分的花,叫做不完全花。
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雄蕊的花粉传播到雌蕊的柱头上,这个过程叫传粉。
果实一般是由果皮和种子构成的。有肉果和干果。
植物的种子由种皮和胚构成的,胚包括胚根、胚芽和子叶。胚根将来长成植物的根,胚芽将来长成茎和叶。
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有利用风力(如蒲公英、臭椿、枫树、松树)、利用动物(如苍耳、鬼针草、山楂、葡萄)、利用弹力或喷射作用(如凤仙花、喷瓜)、利用水流(如莲蓬、椰子)。
开花植物的生长主要经历了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主要过程。
植物的繁殖方式分为:(1)种子繁殖:利用种子来进行繁殖的;(2)营养繁殖:由茎和根来进行繁殖(如番薯用块根进行繁殖;水仙花、甘蔗、马铃薯、大蒜、洋葱、姜是用茎来进行繁殖;芦苇、狗尾巴草用地下根茎进行繁殖。);(3)扦插:直接从茎上剪下一段枝条,插在土里进行繁殖(如葡萄、石榴、杨柳)。
2.动物的特征
蚕是从蚕卵里孵出来的。刚孵出的小蚕称为“蚁蚕”。
蚕长到一定的阶段,就会吐丝结茧,变成蛹。
蚕蛾的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羽毛状的触角,胸部有两对翅膀和三对足。
蚕的一生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种形态。昆虫的特点: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有翅或翅退化。
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三对足,头部有一对触角。
蜗牛的触角是来辨别和寻找食物。
鱼靠着鳍和身体的摆动在水中自由地游泳,鱼是靠鳃呼吸的。
鲫鱼的身体由头、躯干、尾三部分组成。身上有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动物的幼年期和成年期的形态会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做变态。
幼体在水里生活,用鳃呼吸,成体在岸上生活,用肺呼吸的动物,叫两栖动物,如:青蛙、蟾蜍、蝾螈等。
身体中有脊柱的动物叫脊椎动物,没有脊柱的动物叫无脊椎动物。
动物的繁殖方式常见的有卵生和胎生。靠卵繁殖后代的动物叫卵生动物。用胎生繁殖后代的动物叫胎生动物。昆虫、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都是卵生动物,哺乳动物是胎生动物。此外其他的繁殖方式有分裂(如草履虫、变形虫)、出芽(珊瑚)。
各种动物都会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的生命周期。
4.生物及其环境
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自然界里生活着许许多多的微生物。微生物也是生物,具有同其他生物一样的共同特征。
生物会经历生长、发育和死亡的过程,会繁殖它们的后代。
种子的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充足的空气。
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空气、水、温度、肥料等。
生物有最基本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
食物链是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它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的。如:稻谷——老鼠——蛇——老鹰中,稻谷是生产者,其它三种都是消费者。
许多食物链交织在一起,形成复杂的网状结构,称为食物网。
在一定环境中生存的各种动植物,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依存,构成了一个群落。
群落中的各种生物,和周围的非生物一起构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被称为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非生物之间形成一种稳定和谐的平衡状态,称为生态平衡。
生物的进化的两条规律:①一般从水生到陆地,从结构简单到结构复杂,从低级到高级;②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能够适应环境的生物生存下来,不能适应环境的生物就会消亡。地球上最先出现的生命是单细胞藻类和菌类。
(二)物质世界之物质变化
1.水及其变化
水是一无色、无味、无固定形状、会流动的液体。
量筒是一种标准工具,可以测量液体的体积多少。
水降到0℃时会开始凝固成冰。固态的冰升到0℃时会开始融化成水。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之后会凝结成小水滴。
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做蒸发。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叫做凝结。
水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态,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可以相互转化。自然界是的雾、云、雪、霜、露都是水的不同形态。
2.物质的溶解
食盐、白糖等固体物质的颗粒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称为晶体。
物体在水中溶解后就化成了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稳定地分布在水中,并且不能用过滤或沉淀的方法分离出来,可以采用蒸发水分的方式分离出来。
水能溶解一些固体、液体,也能溶解一定的气体。不同的物质在水中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物质在水中溶解速度有快有慢,受到颗粒大小、水的温度及是否搅拌三个因素的影响。
同一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一定的。(100毫升水能溶解36克食盐)
3.物体的运动和力
由于地球的引力而使物体受到的竖直向下的力叫重力。
橡皮筋、弹簧等物体被拉长或绞紧时会产生弹力。
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气球动力小车是被反冲力推动而前进的。
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长度就越长。弹簧秤又叫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大小的工具。力的大小是“牛顿”,用大写字母N来表示。
运动的物体因为摩擦而受到的阻力称为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状况、运动物体的重量等因素有关。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有滑动和滚动两种方式。一定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
摩擦力在生活中有利也有害。当人们需要摩擦力的时候,就想办法去增大它;当人们不需要摩擦力的时候,就想办法去减小它。
4.工具和机械
杠杆省力与否与杠杆的支点、用力点、阻力点的相对位置有关。
杠杆按是否能省力可分成三类:省力杠杆、费力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杠杆不仅省力,还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
轮轴由轮和轴固定在一起而组成的简单机械,在轮上用力可以省力。斜面也是一种能省力的简单机械。
滑轮有定滑轮和动滑轮两类。定滑轮不省力但可改变用力方向;动滑轮能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滑轮组由若干个定滑轮和动滑轮组成。滑轮组能省力,能改变用力方向。
斜面是一种省力的简单机械。在提升重物时,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
自行车上使用了一些不同的简单机械,并通过不同的传动方式传递力量。
5.物质的变化
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都会发生变化。
金属具有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可塑性和金属金属光泽等属性。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以后,会产生新物质——二氧化碳。
铁会生锈,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
铁生锈给人类造成了巨大损失,人们通过涂油漆、制成合金等方法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三)物质世界之能量表现形式
1.声音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声音的强弱用音量来描述,常用单位是分贝。音量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声音的高低用音高来描述,音高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声音的传播离不开物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6米/秒。
声音传播到我们的耳朵,使鼓膜产生振动,通过神经传到大脑,我们就听到了声音。
耳朵是我们的听觉器官,过高或过强的声音有可能损伤我们的听力。
2.光 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空气中光速是30万千米/秒。
光遇到物体后会改变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阳光下的物体温度与物体受到的光照强度有关。光线越强烈,物体的温度就越高。
人们利用凹面镜和凸透镜将光线会聚起来,形成强光和高温。
阳光下的物体温度与物体的颜色、表面的光滑程度以及光照的角度有关。
物体的颜色越浅、表面越光滑、光照的角度越斜,温度就越低。
放大镜是一种凸透镜,它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
3.电 摩擦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物体带上静电。有正电“+”和负电“-”两种;同种电相互排斥,异种电相互吸引。
从电源中流出的电流通过灯丝时,小灯泡就会发光。
导线、电池(电源)和小灯泡(用电器)可以组成一个简单电路。
电流从电池的一端经导线流出,通过小灯泡,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形成一个完整的回路,叫做电路。
容易导电的物体称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称绝缘体。
开关是电路中控制电流通断的元件。
电路根据不同的需要,有串联和并联两种连接方式。
4.热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
物体温度的上升或下降,说明了物体的热量在增加或减少。
通常情况下,人体的体温为37℃、水结冰的温度为0℃、水沸腾的温度为100℃。
水受热体积膨胀,受冷体积缩小,水的这种性质叫做热胀冷缩。
空气以及许多液体、固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这种传热的方式叫热传递。
不同的物体传热性能是不同的。金属的传热性能比较好,但保温性能较差。
各种不同材料的吸热和散热能力是不同的。
5.磁 磁铁能吸引铁的性质叫磁性,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
指北的磁极叫北极,用“N”表示,指南的磁极叫南极,用“S”表示。磁铁的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多块磁铁组合在一起,磁铁的磁力会发生变化。
指南针是利用磁铁来指示方向的仪器。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磁铁摩擦钢针能使钢针具有磁性,这个过程叫磁化。
6.能量转化 通电后的导线会产生磁力,能使指南针的磁针产生偏转。
电磁铁是由线圈和铁芯两部分组成的。电磁铁的南北极与绕线方向有关。www.
电磁铁的磁力大小可以改变,通过增加线圈的圈数、电池的数量能够增强电磁铁的磁力。
电动机是利用电产生磁以及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原理产生动力的。
声、光、电、热、磁等都是能量的各种表现形式。各种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
发电机是将其他形式的能量转换成电能的机械设备。
煤是由亿万年前的植物经过复杂变化而形成的,可以通过煤的特点和地层特点推测出来。煤、石油和天然气中贮存的能量来自于太阳。
(四)地球与宇宙世界
1.大气及其变化
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
风速是指风每秒钟行进的距离,风速可以用风速仪来测量,也可以用风速等级来表示。气象学把风的等级分为13级。
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雨、雪、冰雹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降水量的多少,常用雨量器来测量。
天空中飘浮的云实际上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的。
2。岩石和矿物
不同的岩石具有不同的特征。根据岩石的特征,可以鉴别岩石的种类。
矿物在自然界中很少单独存在,通常都是几种混杂在一起组成岩石。
花岗岩是由石英、长石、云母三种不同的矿物组成的。稀盐酸滴在石灰岩上会冒气泡。
在识别矿物时,矿物的条痕颜色比矿物外表的颜色更可靠。
矿物的颜色、形状、透明度、光泽、条痕以及软硬,是辨认矿物的重要依据。最硬的是矿物是金刚石,最软的是石墨。
3.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地球表面的地形是多种多样的。陆地、海洋、高原、山脉、盆地、峡谷等都是常见的地形。
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地球内部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有的变化很猛烈,而有的变化则很缓慢。
地球从表面到地心要以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部分。(看清楚分法)
火山与地震是自然现象,是由于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造成的。
火山可分为:活火山、休眠火山、死活火(注:三种类型能区分)。火山对人类既有利也有弊。台湾的七星山是活火山。 地震发生的原因有:火山活动、地壳中岩层的断裂和陷落。地震的强度用震级来表示,地震强度越大,表示震级的数字也越大,5级以上的地震为强震。目前中国强度最大的地震为8•0级(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世界上测到的强度最大的地震8.9级(智利)。地震是可以预测的。地球上火山活动最多、最强烈的地区是环太平洋一带。
地形分为:高原、平原、山地、盆地、丘陵。褶皱:岩层受力后发生弯曲变形。地壳变动会使岩层发生褶皱,喜马拉雅山就是由岩层褶皱形成的,是褶皱山(地壳运动造成)。山川形成的作用力主要来自地球内部。
河流和湖泊的主要区别:河流的水是沿着狭长的凹地流动的,而湖泊的水是蓄积在洼地里的。陆地水既包括地表水也包括地下水。
由于受到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由于雨水的冲刷,土壤或土壤中的部分物质随着水流而流失,就是侵蚀。
风化、侵蚀改变了地球的地形地貌。
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会影响土壤被侵蚀的程度。
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其中十分之七是海洋,十分之三是陆地。地球上的七大洲分别是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地球上的四大洋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其中太平洋最大,北冰洋最小;
5.地球运动
托勒密提出了“地心说”理论,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理论。
傅科摆利用了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证明了地球在自转。
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24个时区。
地球围绕地轴做自西向东自转。地球自转时,地轴始终指向北极星。
地球围绕着太阳不停地自西向东运动,叫公转。地球公转的周期为一年。
四季现象、极昼和极夜现象是由于地球公转时地轴始终倾斜指向北极星造成的。
地球的自转: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自西向东转动。地球地自转形成了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约为24小时。太阳东升西落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转而形成的。
地球处于夏至位置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处于冬至位置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处于春分和秋分位置时,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太阳直射点会在南北回归线之间进行移动。由于地球公转时地轴总是朝一定方向倾斜,所以造成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月球是地球的一颗天然卫星,它在不停地绕地球自西向东的公转。月球、地球、太阳三者的相互位置不断地变化,引起了月球圆缺的变化——月相变化。月球圆缺变化图(P49):朔(农历初一)、上弦(农历初八、九)、望(农历十五)、下弦(农历廿二、廿三)。月球上明暗两部分不断变化的状况,叫做月相。(区分月相与月相变化)
日食(农历初一前后):月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而且日、月、地三者恰好或近于一条直线时,月球的阴影就会投向地球,在地球上处于月影部分的地面就看不到太阳了,日食就发生了。(记P54日食发生图)日食分为:日偏食、日全食、日环食。
月食(农历十五前后):地球位于日月之间,如果日、地、月三者恰好或近于一条直线时,地球的影子就会遮住月球,太阳光射不到月球,地球上也就见不到月球,月食发生了。(记P55月食发生图)月食分为月全食和月偏食。中国是最早对日食和月食有记录的国家。
(注:要求能清楚地区分月相、月食、日食)
6.探索宇宙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围绕着地球不停地运动。
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月相。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月相的形成与月球的公转有关。
月球地貌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着许多大小不等的环形山。
在月球公转过程中,当太阳、地球、月球处于同一条直线上时,会发生日食(往往发生在农历初一)或月食(往往发生在农历十五)的现象。
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大行星、卫星、矮行星、小天体组成的天体系统,称太阳系。
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光年是光在一年中所走的距离,它是用来计量恒星之间距离的长度单位。
8.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1.酒精灯 ①酒精灯的灯芯要平整。
②添加酒精时,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酒精不少于l/4。
③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
④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⑤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
⑥不要碰倒酒精灯,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布扑盖。
2.量筒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跟量简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体积。
3.温度计①应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
②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待测液体中要稍候一会儿,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③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否则示数会降低。同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若斜视会产生误差。
4.弹簧测力计①被测物体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最大测量范围。
②使用前要检查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到零位置.如果没有指在零位置就需要调零
③读数时应正对平视。一次测量时间不易过长,以免弹簧疲劳
第4个回答  2012-06-20
1、放大镜也叫 凸透镜 ,它的特点是 透明、中央厚边缘薄 。
2、凸透镜的作用是 聚光、成像、放大 。
3、用放大镜观察计算机和电视机屏幕上的图像,看到图像是由 红、绿、蓝 3种颜色的小点。
4、自然界中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 晶体 或由 晶体 组成。日常生活中的晶体有 食盐、白糖、碱面、味精 ,他们的颗粒都是 具有规则几何外形 的固体。
5、制造晶体的方法有 减少水分 和 降低温度 两种,我们在课堂上利用 蒸发 来减少水分。
6、 放大镜 可以帮助我们清楚地观察纸和纤维。
二、判断题。
1、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可以使物体变大。 ( × )
2、中心厚度越大的放大镜,放大倍数越大。 ( √ )
3、水滴能放大物体的图像。 ( √ )
4、透明的玻璃球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作用。 ( √ )
5、冰也能制成放大镜。 ( √ )
6、草蛉和它的幼虫都是蚜虫的天敌。 ( √ )
7、只有用放大镜才能看见蝴蝶上彩色的小鳞片。 ( √ )
8、飞行中的蚊子会发出嗡嗡的叫声。 ( × )
9、蟋蟀的耳朵和其他动物一样长在头上。 ( × )
10、雪花的晶体形状是六角形的。 ( √ )
三、选择题。
1、要观察蚜虫的肢体,我们一般选用( C )的放大镜。
A、3倍 B、50倍 C、10倍
2、蝇眼是( B )。
A、单眼 B、复眼
3、下面全是晶体的一组是( A )。
A、糖、碱、明矾 B、水晶、雪花、木块
C、玻璃、珍珠、冰雪
4、自然界中的很多( C )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的。
A、液体 B、气体 C、固体
5、雪花的晶体形状是( C )的。
A、立方体 B、金字塔形 C、六角形
第一单元(4—6课)
1、17世纪人们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明显地提高了放大物体的能力,这是早期的显微镜,
2、显微镜的发明,把人类带入了斩新的微观世界。
3、列文虎克制作的显微镜,是用一个螺旋杆调节两个镜片的距离
4、显微镜的镜片是2个放大倍数不同的凸透镜,需要调整它们之间的距离来观察物体。
5、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最早的,可以放大300倍的显微镜,今天的电子显微镜可以把物体放大200万倍。
6、第一个发现和提出细胞这个名称的人是罗伯特。胡克
7、使用显微镜时我们是从目镜 往下看到观察物的图象的。
8、显微镜下观察物体的标本必须切成薄而透明的切片
9、细胞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生物的呼吸,消化,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等生命活动都是通过细胞进行的。
10、绿色植物的一些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它们好象一个个微小的工厂。
11、细胞学说被誉为19实际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第一单元(7—8课)和第一单元1课
一、填空
1、列文虎克在(雨水)(井水)(河水)中都找到了微生物。
2、克隆羊是人类研究(微小世界)的最新成果。
3、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动物)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
4、在水中生活着许许多多的微生物,常见的有(草履虫)(变形虫)(喇叭虫)(眼虫)(团藻)等。
5、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6、物质都会发生(变化)。有的物质变化(很快),有的物质变化(缓慢),有的甚至不易被我们(察觉)。
二、判断
1、微生物对人类都是有害的。(×)
2、垃圾和污水的处理都需要微生物(√)
3、鱼缸里的水变绿了,是微生物繁殖的结果(√)
4、面包是微生物为我们提供的食物(×)
5、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
三、选择
1、研究“鱼缸里的水为什么发绿”需要借助(A)来观察。
A显微镜 B放大镜 C平面镜
2、观察水中的微生物需要(B)
A用小勺把水倒在载玻片上
B用滴管把水放在载玻片上
C用滴管把水放在载物台上
3、关于物质的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C)
A外界的作用促使物质发生了变化
B自然界中所有物质都在发生变化
C自然界中的物质有的变化,有的不变化
4、蜡烛加热后变成液体的蜡流下来属于(A)
A物体形态的变化 B物体大小的变化 C产生了新的物质
5、下面6种变化中,产生新物质的有(A C D F),没有产生新物质的有(B E)
A汽油燃烧 B铁皮做成铁桶 C铁炼成刚
D在馒头上滴上碘酒 E水结成冰 F食物被消化
一、问答
1、传染病的流行与微生物有关,请问微生物都是有害的吗?请简单说出人类利用微生物服务生活的例子。
答:微生物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并不都是有害的,也有很多是可以为我们服务的。例如:一些微生物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发酵,生产乙醇、食品等。一部分微生物能够降解塑料、处理废水废气等被称为环保微生物。
2、晚上停电了,妈妈点燃了一支蜡烛。姐姐说:“蜡烛燃烧长生了新的物质。”弟弟说:“不对,蜡烛燃烧时,腊受热融化了,没有产生新的物质。”他们俩谁说的对呢?为什么?
答:姐姐说的对,因为蜡烛燃烧发出了光和热,且产生了新的气体——二氧化碳。但流下来的腊是形态的变化。
第二单元(2—4课)
一、判断:
1、蜡烛的燃烧是单纯的化学变化。( )
2、白糖受热熔化是物理变化。( )
3、嚼馒头的外皮,慢慢地也可以体会到甜味。( )
4、在米饭上滴一点酒精,米饭变蓝。( )
5、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中冒出气体,这时发生了化学反应。( )
二、填空:
1、在蜡烛的燃烧过程中,固态的蜡烛受热熔化变为液态,这是( )变化;液态的蜡烛继续受热气化,这是( )变化;气化后燃烧,这是( )变化。
2有些物质的变化只改变了它的( )、( )、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这类变化是物理变化;有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这类变化是( )变化。
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了解到,( )等粮食中含有淀粉,( )等蔬菜中也含有淀粉。淀粉和( )反应后变蓝色。
4、三份白醋和( )一份小苏打混合后,产生了大量的气体,这种气体是( ),蜡烛燃烧时也产生这种气体。
5、给白糖加热至熔化,这时的变化属于( );继续加热至颜色变黑,这时的变化属于( )变化。
三、选择(可以选填一项,也可以选填多项):
1、下列的变化中,( )是物理变化。( )是化学变化。
① 把纸折成纸鹤 ② 削铅笔 ③ 蜂窝煤燃烧 ④ 炒菜时放盐
2、往玻璃杯中倒入三匙白醋,再小心地倒入一匙小苏打,这时产生了大量的气体。把燃烧的木条伸进杯中(不接触杯中的液体),这时我们看到的现象是( )。
① 木条燃烧更旺了 ② 燃烧的木条熄灭了 ③ 没有变化
第二单元(5—7课)
一、选择题
1、下列不能防止铁生锈的做法是(C)
A轴承涂油 B 脸盆加瓷 C 放入盐中
2、设计“铁生锈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需要改变的条件有(A)
A环境的湿度 B 铁块的重量 C铁块的体积
3、在米饭中加入碘酒,白色米粒会变成(A)
A蓝黑色 B黄色 C 颜色没有变化
4、蜡烛燃烧的过程中会产生(B)
A 光和热 B二氧化碳气体 C 氧气
5、用肥皂清洗衣服上的油脂,属于(A)
A 化学变化 B物理变化 C都不是
6、火药发生爆炸发出光和热,属于(B)
A物理变化 B 化学变化 C 意外发现
7、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BC),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
A 水结成冰 B 食物被胃酸消化 C点燃油灯
8、刚开始生锈的铁,首先是(B)发生了改变。
A 铁的重量 B 表面的颜色 C铁的形状
二、填空题
1、化学变化发生的现象有(发光发热)、(改变颜色)、(产生沉淀物)、(产生气体)等。
2、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出现了(铁钉表面有一层红色覆盖物)现象,这属于(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3、小苏打与白醋混合后发生的反应产生了(气体),这属于(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4、敲击易拉罐使(形状)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5、木块燃烧时发出了(光和热),这属于(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三、判断题
1、我们给轴承涂油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减少摩擦力。(×)
2、不锈钢不容易生锈是因为加入了一些其他的金属。(√)
3、经常与空气和水接触的铁制品很容易生锈。(√)
4、金属生锈后,用砂纸把锈磨去,就不会再生锈。(×)
5、生锈不一定是坏事,比如铜生锈后,外面发暗的一层锈会像漆一样保护里面的铜。(×)
6、颜色的改变、产生沉淀或气泡,以及发光、性质改变等现象是判断是否是化学变化的重要依据。(√)
第二单元第8课
一、判断
1、物质的变化对人类的生活没有影响( )
2、有些物质的变化提升了人类的生活质量( )
3、颜色的改变产生沉淀或气泡,以及发光发热,性质改变等现象是判断是否是化学变化的重要依据.( )
4、红糖溶解在水杯中是化学变化( )
二、选择
1、水结成冰或水变成水蒸气是( )
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2、食物被胃酸消化( )
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3、燃烧的油灯( )
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4、把铁丝折弯易拉罐压扁( )
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三、简答
怎样防止铁器生锈?
第三单元(1、2课)
一、填空
1、距离地球最近的唯一的卫星是( ),它围绕地球做( )方向运行。
2、1969年7月,( )国的“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成功地在月球上着陆,( )探索的脚印终于印在了月球的表面。
3、地球的直径大约是月球的( )倍,引力是月球的( )倍。
4、在月球上留下第一个足迹的宇航员是( )
5、我国首颗绕月飞行探测器“嫦娥1号”已于( )年( )月发射成功。
6、月球的表面有数量众多的( )山,月球上没有( ),没有( )存在。
7、农历上半月的月相变化规律是( )。
农历上半月的月相变化规律是( )。
8、月相变化一个周期的时间大约是( )。
9、满月出现在农历每月的( )和( )。
10、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 )过程中形成的,跟( )不发光,太阳只能照亮它的一半有关。
二、简答题
中国宇航员预计在2020年后进行登月考察,你说他们应该带哪些生活必需品?
第三单元(3—5课)
一、填空
1、太阳系是以( )为中心由( )八大行星组成的一个天体系统。
2、自己能发光的星叫( ) ,围绕恒星运行的星叫( ),围绕行星运行的星叫( )。
二、判断题
1、月球的明亮部分总是向着太阳的。 ( )
2、日食和月食都有全食、偏食和环食三种形式。 ( )
三、选择题
1、日食发生在( ),月食发生在( )。
A 农历十五或十六 B 农历初一
2、月球是( )卫星。
A 太阳 B 金星 C 地球
3.月球引力大约是地球的( )。
A、1/10 B、1/6 C、1/2
三、画图题
画图并说明日食和月食的形成。
画图:

成因:

四、简答题
设计模拟实验简单说明月球上“环形山”的形成?
第三单元(6—8课)
1、人们把天空中相互之间距离保持不变的星星分成一群,划分出不同区域,这些区域就是 星座 ,如果在别的星球上观察图形 不同 。
2、北斗星是大熊座的主要标志,北极星属于小熊座。
3、季节变换,天空中代表性星座不同,说明星座在天空中是运动变化的。
4、自己能发光的星叫恒星,围绕着恒星运行的星叫行星,围绕行星运行的星叫卫星。
5、宇宙是运动变化的,膨胀着的,组成宇宙的天体也是运动变化着的。
6、中国历史上首位乘载人飞船进入太空的是杨利伟。
第四单元(1—3课)
一、填空
1、在焚烧垃圾过程中,容易造成______污染,在填埋垃圾过程中容易造成_______污染。
2、珠穆朗玛峰上的垃圾是________造成的。
3、给垃圾分类,可以_______分,按_______分,按______分.
4、垃圾填埋场有可能会影响______年以后的土壤和地下水.
5、处理垃圾的方法有________ 、 __________-等,
6、减少垃圾很重要,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丢弃和________使用.
二、 选择题
1、下列垃圾中有毒的是 ( )
A、酒瓶 B 牛奶盒 C 体温计 D电池
2、下列垃圾中易腐烂的是( )
A果皮和菜叶 B、玻璃片 C、塑料袋 D、废金属
3、垃圾焚烧与填埋方法相比( )
A、安全无污染 B、防止水源污染 C、污染特别严重 D、土壤污染
4、以下可以减少污染的行为有( )
A、使用一次性用品 B、延长物品使用寿命 C、购买包装气派的商品 D、
三、问题
1、露天堆放垃圾会造成什么问题?
2、焚烧垃圾有什么优点和问题?
第四单元(4—8课)
1、(减少垃圾的数量)是从源头上解决垃圾问题的办法。
2、对于生活中的一些废弃物,我们可以回收并重新加工利用。这样不但能(减少垃圾的数量),而且能节约大量的(自然资源)。
3、目前对固体垃圾采取的最科学的处理方法有(减少数量)、(再次使用)、(回收利用)
4、世界通用的回收标志是( )
5、全世界有( 60%)的大陆面临淡水资源不足,(100)多个国家严重缺水,其中最严重的国家达(40)多个。
6、世界上均供水量自1970年以来开始减少。
7、节约用水的好方法:
(1)淋浴时,抓紧时间
(2)把洗脸水和干净洗衣水存起来,用于冲厕所、拖地。
(3)及时关好水龙头,不玩自来水。
(4)提醒家长及时修复渗水的水管。
(5)建议家长选用节水的洁具。
4、估算我一天用掉大约25升的水。(夏季)
6、污水经过沉淀和过滤分离出杂质。
7、 杀虫剂
化 肥
废水
工业废弃物
洗衣水
洗 澡
医疗 医用废弃物
8、废水处理的方法
(1)初步处理:废水流经处理设备,流速变慢,大一些的固状物沉淀下来,水经过沉淀槽时小一些的微粒沉入底部,形成矿泥。
(2)再处理:在滴流过滤系统中,废水通过沙砾得以过滤,沙砾表面也可以铺一层细菌群,以分解污水中的废物。
(3)追加处理:水被排入露天水池,在那里阳光、空气使它天然净化,进入大气后形成纯净水蒸汽,氯一般在处理水的再次排放前加入。
9、研究水的方法有(过滤)、(沉淀)。
10、自然水域包括:河流、池塘、湖泊。
11、水资源污染源有:污水拜放、垃圾倾倒、城建填河等。
12、水为什么会变黑、变臭、冒气泡?、
答:污染物在生物及化学分解过程中,会大量地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使整个水体处于严重的厌氧发酵状态,厌氧发酵产生的硫化氢、硫醇、氨等异味的物质从水中逸出,就产生了臭味。污染严重水体中会冒沼气,它就是我们看到的气泡。沼气可携带泥上泛。使水体更加污秽不堪,而水体变黑则是由于水体大量吸咐了黑色金属硫化物悬浮颗粒,这样我们就看到了黑色的水体。
13、讨论:
你对家乡自然水域的治理有什么切实可行的建议?(自主题)
14、当前世界面临的环境问题有:(大气污染)、(白色污染)、(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等。
15、近年来,我国推广“无车日”活动的目的是(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
16、控制大气污染最根本的办法是(减少废气和废物排放)。
17、常见的大气污染源有:(工业废气、废物排放、汽车尾气排放、农田焚烧麦秸、稻秸、化工厂排放有害气体)等。
18、白色污染——泛指使用后未经收集处理的所有塑料废弃物。
19、应对白色污染的办法:(1)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袋。(2)用可降解塑料代替普通塑料。
20、我国的珍稀动植物:大熊猫、金丝猴、朱鹮、香果树、秤锤树、鹅掌楸。

莲山课件 原文地址:http://www.5ykj.com/shti/xxkx/79067.htm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