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是否该取消强制报废,如果取消报废期会带来哪些变化

如题所述

北京摩展的开幕不仅带来了很多抢眼的新车,同时还来了一个重磅话题:摩托车报废期有望取消。

目前的摩托车依旧按照13年报废制度管理,而且还有里程的限制;比如正三轮摩托车使用满12年、行驶里程达到10万公里则达到引导报废标准,其他摩托车都是13年但行驶里程的限制也只有12万公里。

这个标准在目前看来确实有些不合理,内燃机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行驶十几万公里并不算多;以汽车为参考,相同类型的内燃机可行驶至60万公里才开始引导报废,有些集装箱卡车几乎每天都要行驶上千公里,完整使用周期内的里程数是巨大的。所以即便不取消摩托车的强制报废,对于行驶里程的要求也应当适当放宽;现在各地都在鼓励郊野周边游,摩旅正在成为年轻人新的时尚出游方式,有些摩托车一年就能开三四万公里,可是车况和发动机工况依旧良好。

电动机就更无需担心了,因为驱动电机没有磨损的概念,只要不发生碰撞或处于异常高温的环境中就不会有问题;所以从发动机技术的进步来看摩托车报废规定,现在应当到该取消的时候了。

如果摩托车取消强制报废,行业会发生哪些变化呢?

第一大变化就是“滥竽充数”者的淘汰,推动的是行业技术的整体进步与提升。

正由于摩托车有按照里程和时间周期进行报废的规则,很多摩托车生产商和上游零部件供应商都缺乏技术研发的积极性;比如明明技术上能做到让发动机运转30万公里不大修,可是规则的极限只是十二三万公里,所以造出来优秀的发动机也没有用,同时加大技术研发投入也没有意义了。

所以现在才会出现如此之多的摩托车品牌,其中真正搞研发的企业是少之又少,大部分都是“组装厂”。

反之,取消摩托车强制报废的话,摩托车不论作为通勤工具还是“大玩具”,其用户对于车辆品质的要求都会提升;用户需求的提升会被动的推动企业技术研发的投入,摩托车发动机才能够不断的提升热效率,不断的应用新技术,甚至将混合动力或增程混动等技术应用到新车之上,这对于提前实现碳达峰也是会有所帮助的。重点是车辆品质的提升与技术的进步,带来的是摩托车安全性能的升级,这点也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大变化是扩大市场空间,通过产业规模化逐步拉低车辆售价。

为何一些使用2.0升自然吸气发动机的面包车或皮卡车才卖五万元,而一台使用0.5升自然吸气发动机的摩托车也能卖五万元?其发动机的技术水平不比汽车先进,其硬件材料成本远低于汽车,客观上没有定出相同价格的理由。

究其原因是产业链规模远不及汽车庞大,说穿了就是没有那么多的供应商企业可选,难以控制车辆的制造成本;制造环节主要依靠人工,工业4.0基本和摩托车制造业无缘;同时竞争对手太少,少数头部企业可以形成默契,共同来维持一个不合理的价格模型。

为何在电摩的续航里程远不如燃油动力摩托车的前提下,电摩的销量会如此之高?原因正是其价格低。

反之,耗油量本就很低,即便用油的通勤成本也可以很低的燃油动力摩托车如果价格也足够低的话,其市场空间势必会比现在大很多!而想要摩托车市场膨胀起来,前提就是需要更多的企业跨界进入这一领域,加大摩托车产业链的规模,形成有效的行业竞争;这样既能让摩托车市场更加繁荣,又能让消费者获益,结果一定是三方共赢。

第三大变化自然是缓解道路拥堵,让绿色出行成为时尚出行方式。

摩托车的驱动技术发展到最后也一定是电动化,所以摩托车的出行也会是绿色出行,绿色出行本就是一种时尚,更容易获得人们的认可;摩托车的尺寸相比汽车小很多,等量的摩托车所占用的道路资源会少很多,那么在拥堵成常态的城市中为何不能接受摩托车呢?也许有些城市会认为摩托车象征着落后,可是当摩托车变得绿色的时候,它的车主就会覆盖各个年龄段,其中会有很多年轻时尚的俊男靓女,这样的场景不仅不会显得落后,反而会是一座城市里的风景线

总结:摩托车的强制报废一旦取消,快餐式的摩托车消费观念马上就会改变,各大摩托车制造商也会成为推动机动车电动化的生力军;摩托车的多样化、现代化和时尚化会成为装点城市形象的亮点,可以让一座城市体现出青春感,能吸引更多的年轻人的到来,这对于城市发展也会起到推动作用,同时还能够依靠摩托车的产销来增加财政收入。

可谓一举多得,你认为呢?

编辑:天和Auto-汽车科学岛,天和MCN发布,欢迎转赞评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天和汽车科学岛,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