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天立秋,今年是“脱衣秋”还是“穿衣秋”?2个坏消息

如题所述

从今年入夏以来,全国多地迎来了高温天气,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入夏至8月2日开始,全国平均高温天数为9.2天,超常年同期3.6天,创下1961年以来的历史之最。
而在河南东南部、皖北、鄂西北、浙南、闽西北以及南疆一带,高温日数超30天,华北南、黄淮西、江南、江南、四川盆地、江淮西、华南中东部等地迎来20天以上的高温天数。
如今高温事件已持续51天,影响着大半个中国超9亿人口。
但从接下来几天天气来看,受副热带高压的增强影响,黄淮、华北、西北、江淮、江南等地仍将迎来大范围高温,川渝、江浙沪仍将处在高温状态,杭州、重庆最高温将达到40度左右。
不过好消息是如今立秋将至,今年立秋为8月7日20点28分57秒,也就是农历七月初十。
在很多人看来,立秋节气到来后,气温必然会迎来下降,2个坏消息来了!分别是什么呢?
01、公秋爽,母秋凶
立秋有“暑去凉来”之意,也是秋天的开始,其“立”为开始之意,“秋”为庄稼成熟时期。
因此,立秋不仅是反应季节的节气,也表明庄稼开始成熟,即将迎来收获。
立秋为24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也是秋天第一个节气。
但值得注意的是,立秋并不意味着天气转凉,毕竟此时还处在中伏,酷暑仍在持续中,真正迎来凉意要等到白露节气。
那么,立秋节气后热不热呢?其实老农们也给出了多个农谚。
1、“公秋爽,母秋凶”
在农村人看来,如果当年立秋为“公秋”,那就表明今后天气普遍较为清凉;如果为“母秋”,那就意味着天气还会继续酷热难耐,大家仍需要做好避暑工作。
那么,如何判断这一年是公秋还是母秋呢?民间认为需要从立秋的农历天数去判断,如果为单数那就是公秋,如果为双数自然就是母秋。
而今年立秋时间在农历上为双数,因而今年为“母秋”,意味着接下来气温仍会继续偏高,大家需要提防“秋老虎”才对。
2、“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
在民间看来,如果立秋时间是中午12点前立秋,那就为早立秋;如果立秋时间为12点后,那自然就是晚立秋。
而今年立秋为晚上8点多,自然就属于“晚立秋”。
当然,还有一些地方会通过立秋所在的阴历月份,如果是在6月份立秋就是“早立秋”;如果是7月份立秋自然就是“晚立秋”。
不管是哪种方法,今年显然都是“晚立秋”,也就是“母秋”,气温比较炎热,接下来仍要做好避暑工作。
不过对农民而言,公秋也就是“晚立秋”,对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来说比较好,毕竟每年三伏天都是农作物的旺盛生长季节,此时作物长速较快,因而能保证粮食丰收。
02、“脱衣秋”是什么?
有人好奇,什么是“脱衣秋”,其实顾名思义,天气太过于炎热,只能将衣服脱掉。
而对应的就是“母秋”,也就是晚上立秋。
反而,如果早上立秋,那意味接下来气温会凉的比较快,因而被称作为“穿衣秋”。
对于高温工作者来说,“脱衣秋”自然是非常辛苦的,毕竟此时外面气温高,普遍在35摄氏度以上,大家出门也需要做好防晒和防暑工作。
但对农作物来说,可加快其生长速度,以保证后面迎来丰收。
如玉米在立秋后就会进入抽穗、灌浆期,对温度要求较高,唯有高温天气才可让玉米长速更快,且千粒重更重,产量必然也会跟着提高。
04、“秋包伏还是伏包秋?”
民间针对立秋也有“秋包伏还是伏包秋”的说法,所谓“秋包伏”,指的是先有立秋,再有末伏,也就是说立秋处在中伏,而第一个庚日刚好就是末伏。
今年立秋为8月7日,正处在中伏中,末伏需要等到8月15日,因而今年为“秋包伏”。
而所谓的“伏包秋”,指的是立秋和末伏时间重合,为同一天。
如此一来,立秋还没结束,但末伏就已过去。
民间认为,如果当年是“伏包秋”,那就证明秋天来的比较快,气温也会比较凉爽。
不过如果是“秋包伏”,高温还会持续一段时间,暑期延长,大家体感比较炎热。
从天气预报来看,接下来的气温仍比较高,因此今年“秋老虎”还是比较凶的,大家要做好防暑工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