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印欧语相比,汉语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中国古代典籍分为哪几类?

如题所述

汉语与印欧语比较表现出来的总特点是:不依赖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而主要借助于语序、虚词等其他的语法手段来表示语法关系和语法意义。
中国古代典籍从隋唐以来的主要分类方式为四部分类,即分为经、史、子、集四大类别。
经部,主要收录儒家经典。主要包括十三经、古乐、文字等方面书籍,以及解释经书的著作;
史部,主要收录各种体式的史书如纪传体、编年体、纪事本末体、别史、杂史等。纪传体等;
子部,收集先秦以来诸子百家及释道宗教著作;
集部,收历代诗文集、文学评论及词曲方面的著作。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3096483.html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6-14
印欧语系的文字来自于语言的符号化,是“符号文字”。单个字母是没有意义的,只有表音作用。只有按表音规律排列之后的字母,才是有意义的单词。
汉语来自于最原始的“象形文字”,单个的方块字是有意义的,甚至它们的偏旁都是辅助说明意义的。你看我们的汉字,“女”就是一个怀孕的“人”在迈开大步走路;“一”就是一根木头或者草棍儿横在你眼前。而“好”这个字在古汉语里指的是女子的美貌,所以是“女”+“子”。
忽然发现你这是两个不相干的问题并在一起了!吃了一小惊。
中国古代典籍分“经”“史”“子”“集”四大类。具体如何分已经记不清了,我就姑妄言之,你就姑妄信之吧!
“经”吗!《易经》《诗经》之类。
“史”,就是《旧唐书》《三国志》之类的。
“子”,大概是《老子》《韩非子》之类的吧!
“集”,就是文集。《唐诗三百首》之类的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