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上册的知识总结

高二政治上册的知识总结 ?

哲学上册主要原理总结

第一课:辨证唯物论

1、自然界的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方法论:承认自然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的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时还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反对错误倾向:反对随心所欲的做法,违背自然的客观性。必然遭到自然的惩罚。

2、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原理内容:自然界是客观的,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

反对错误倾向:反对从主观出发。

3、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

反对错误倾向:反对从主观出发。

4、意识的反作用原理

原理内容:意识能够反作用与客观事物,正确思想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思想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5、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不仅能够正确的反映了客观事物,还能够反作用与客观事物,正确的思想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思想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达到主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第二课:唯物辩证法---联系的、发展的看问题

1、普遍联系原理

原理内容: 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关系。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孤立地存在,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的统一整体。 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对事物的联系进行具体地分析,反对形而上学孤立的看问题。

2、因果联系原理

原理内容:原因是引起某种现象产生的现象,结果是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原因和结果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在每一事物的具体因果联系中,原因和结果有严格的区别,二者不可分割,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因果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方法论: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提高活动的自觉性。

3、整体和部分的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任何事物都有它的整体和部分。整体和部分二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整体处于统率的决定地位;部分也制约着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对整体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又要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4、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观点

原理内容: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方 法 论:要求我们坚持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①要把事物看成变化发展的过程;②要弄清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③要有创新精神,与时俱进,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5、规律的客观性原理

原理的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的客观性集中表现为它的不可抗拒性。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又是可以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第三课 唯物辩证法——坚持矛盾分析法

1、对立统一原理

【基本观点】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所谓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趋势和属性,所谓统一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错误倾向】离开对立谈统一或离开统一谈对立

2.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

【基本观点】 矛盾是事物内部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矛盾不仅是普遍的,而且是客观的。

【方法论】 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敢于承认和揭露矛盾,坚持一分为二地分析和解决问题,坚持两分法、两点论。

【错误倾向】反对片面看问题的一点论。

【方法论运用】(1)对自己要一分为二;(2)学会理解“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方针;(3)理解“两手抓”的战略思想

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基本观点】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事物矛盾的双方也各有特点。

【方法论】 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错误倾向】反对“一刀切”、“一风吹”;千篇一律、生搬硬套的错误。

(提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种种表现:对症下药、量体裁衣、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等。

4.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基本观点】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也是没有的。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 ⑴正确的认识事物。想问题要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⑵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坚持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的工作方法(“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解剖麻雀”、“抓好典型”等)。(3)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⑶反对割裂二者关系片面强调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的形而上学错误。

【方法论运用】用这个原理论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正确性。

5.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基本观点】 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包含着许多矛盾,其中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次要矛盾。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方法论】 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善于抓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好次要矛盾。

反对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和忽视次要矛盾的“单打一”。

【方法论运用】 运用这一原理分析我国为什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社会全面进步。

(提示:)主要矛盾常用语,中心、中心任务、中心环节;重心、重点、重中之重、核心、关键、首要、突破口、第一要务、根本上、牵牛要牵牛鼻子、打蛇要打七寸。等

6.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

【基本观点】 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矛盾的主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方面,叫矛盾的次要方面。两者是对立统一关系,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求我们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弄清事物的性质。反对不分主次,混淆事物性质的错误。

【方法论运用】 运用这一原理正确看待我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正确看待我们党内存在的腐败现象。正确地评价自己和他人。

(提示:)①由于事物的性质是由其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所以,只有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和主流,才能辨方向、识大局。

②矛盾主要方面常用语,主体、主流、性质、本质、优势、总体上、大多数。方向、大局等

7、矛盾分析的方法:

矛盾分析的方法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具体内容包括: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分法、两点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第四课:唯物辨证法---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趋势

1.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原理

【基本观点】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方法论】 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要重视内因的作用,不能忽视外因的作用。

【错误倾向】反对否认内因决定作用和忽视外因影响的错误。

【方法论运用】 (1)在个人的成长中,要学会正确地对待内因和外因。要重视内因的作用,正确地对待机遇,正确对待顺境和逆境,不能忽视外因的作用。(2)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要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正确处理深化改革、坚持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关系。

2.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

【基本观点】事物的变化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就是不断经过量变到质变,新的量变达到新的质变,这种循环往复,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向前发展的。

【方法论】 坚持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①坚持适度的原则;②要重视量的积累;③不失时机地促成事物的飞跃。

【错误倾向】反对忽视量的积累,急于求成,盲目蛮干;反对忽视质的飞跃,条件具备时瞻前顾后,贻误时机。

【方法论运用】 把远大理想、崇高目标与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精神结合起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

3.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原理

【基本观点】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有前进,是一切事物发展的途径。

【方法论】 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同时正确对待前进中的困难,准备走曲折的路。反对看不到事物发展曲折性的盲目乐观和遇到困难就悲观失望的错误。

【方法论运用】 要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曲折。要正确对待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前进中遇到的困难。要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前途充满信心,要准备走曲折的路,满腔热情地支持社会主义事业,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5、唯物辨证法发展观的内容

①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②事物的变化发展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绝对运动中包含着相对静止,相对静止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③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④事物的变化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⑤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

参考资料:作者:韩晓玲 文章来源:原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1-14
高二主要哲学原理及方法论

(一)辨证唯物论
1、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原理内容: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 法 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的原理
原理内容: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推动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阻碍破坏作用。
方 法 论: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方 法 论: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另一方面要重视精神的力量。

4、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途;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方 法 论: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

5、规律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又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方 法 论:按客观规律办事,做到实事求是

(二)唯物辩证法
1、联系的观点
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孤立存在的事物是没有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同时,事物的联系又是客观的;联系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方 法 论: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联系,切忌主观随意性;要求我们要具体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的发展的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2、因果联系
原理内容:事物都处要因果联系的链条之中。
方法论: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正确把握事物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3、整体和部分的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二者不可分割,整体由部分组成,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二者互相影响,整体处于统率的决定地位,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部分也制约整体,有时关键部分的性能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
方 法 论:要求我们既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又要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4、发展的观点
原理内容: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方 法 论:要求我们坚持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

5、对立统一的观点
原理内容: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做矛盾,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
方 法 论:要求我们既要肯定事物对立的一面,又要看到事物统一的一面。

6、矛盾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贯穿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事事有矛盾,时时 有矛盾。
方 法 论: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还要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点论、两分法,反对一点论。

7、矛盾特殊性原理
原理内容: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事物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
方 法 论: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8、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也是没有的。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方 法 论: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学会科学的工作方法;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9、主次矛盾相互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但次要矛盾反过来也会影响主要矛盾的发展和解决。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 法 论: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又要学会统筹兼顾。

10、矛盾主次方面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主次方面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观点的,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一定的影响。矛盾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 法 论: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11、内外因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方 法 论:分析和解决问题时,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在个人成长过程中,要学会正确对待内因和外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必须把内因和外因结合起来。)

12、量变和质变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方 法 论:坚持适度的原则;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要重视量的积累,学会“优化结构”。

参考资料:政治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