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度相当于视力表的多少

如题所述

0.6

矫正视力0.6的度数是300度,正常的视力水平在1.0以上,使用视力表测量视力时,测试者应该距离视力表5米的距离,要取下眼睛,左眼与右眼要分开来测,两只眼的度数会存在不同,视力的读书有其计算的公式。

实际上视力和度数没有绝对的关系。比如说某人近视度数为800度,看远视力表时能看到0.12,而另外一个人近视度数为300度,看远视力表只能看到0.1。所说的1.5是视力,也就是国际标准视力表中能看到第几行所代表的数字,1.5就是能看到第13行,这只是一个检查标准。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1、正确合理地使用眼睛,注意眼睛的休息,日常工作中,看电脑是经常的事情,我们要每隔30-60分钟就要进行短暂的休息眼睛。可以转转眼球、看看远方,以保证眼睛得以从疲劳状态中出来进行休息。

2、眼睛看东西所处的环境不好,会影响眼睛的健康。如日常工作环境要保持通风,办公桌旁摆一盆常青树(或其他绿叶植物)减少周围水分蒸发,减少眼睛干涩

3、经常对手上与眼睛相关的部位按摩,大拇指上有明眼穴、凤眼穴、大空骨穴三个相邻的穴位。按压这些穴位可以减少眼睛疲劳的症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视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9-17
300度相当于新视力表4.5,旧视力表0.3的视力,是需要及时治疗的。超过300度就是中度近视了。
常用的治疗方法有:
一、纠正不好的用眼习惯
1、避免长时间连续操作电脑和看书学习,千万注意不要等到感觉眼睛疲劳时才休息,而应该是每隔一小时左右休息10—15分钟,休息时或是看看窗外的绿树或远景,或是做做眼保健操 ,使眼睛充分放松。
2、操作电脑和看书学习时要保持良好的工作姿势。保持一个最适当的姿势,使双眼平视或轻度向下方注视荧光屏,这样可使颈部肌肉放松,并使眼球暴露于空气中的面积减小到最低。不要躺着看书或者在光线差的地方看书以及在移动的物体(如车辆)上看书。看书的灯光以用日光灯为宜。
3、如果出现眼睛干涩、发红,有灼热感或异物感,眼皮沉重,看东西模糊,甚至出现眼球胀痛或头痛,则要立即停止操作电脑和看书学习,休息一段时间。
二、调整饮食
研究发现,饮食中增加蛋白质,减少碳水化合物供应,可使有遗传背景而发生近视的青少年减少或中止近视度数的增加。因此,为避免发生近视,少吃糖果和高糖食品。食糖过多,会使血液中产生大量酸性物质,酸与肌体内的食盐,特别是钙相结合,造成了血钙减少,这就会影响眼球壁的坚韧性,使眼轴易于伸长,助长了近视发生和发 展。研究表面,近视的人可补充蛋白质、钙质、磷质、胡萝卜、豆芽、橘子、广柑、红枣等蔬菜水果也对近视有益。
三、及时服用改善视力的药物
主要是针对18周岁以下的孩子,因为处于视力发育期,眼睛的调节性强。一般医生常建议服用乐睛视力营养素,温水冲服,坚持服用一段时间,能很快的降低近视度数,达到恢复视力的目的。
第2个回答  2018-11-19
你好,近视300度,视力很难说,有的人能达到0.6有的人只能达到0.1.我估计你的大概0.2到0.3左右吧.具体要去检查才知道.度数与视力不是完全对应的关系,同一人眯眼与睁眼,正眼看与斜眼看测出的度数都是有区别的。一般情况下三百度裸眼视力小于零点二,四百度视力小于零点一,五百度就更差了。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05-04
标准对数视力表 小数记录视力表
5.2 ------------------- 1.5
5.1 -------------------- 1.2
5.0 -------------------- 1.0
4.9 -------------------- 0.8
4.8 -------------------- 0.6
4.7 -------------------- 0.5
4.6 -------------------- 0.4
4.5 -------------------- 0.3
4.4 -------------------- 0.25
4.3 -------------------- 0.2
4.2 -------------------- 0.15
4.1 -------------------- 0.12
4.0 -------------------- 0.1

平时说的“1.5”是视力,也就是国际标准视力表中能看到第几行所代表的数字,“1.5”就是能看到第13行,这只是一个检查标准。

而“200度”之类的是指的屈光度,就是屈光系统的焦距F的倒数,我们配眼镜时所说的“度”与屈光度的关系是:1屈光度=100度。

但视力和度数之间并没有换算公式,因为视力和度数是不成正比的,比如说某人近视度数为800度,看远视力表时能看到0.12,而另外一个人近视度数为300度,看远视力表只能看到0.1。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2-06-15
怎么说呢
虽然有数据
但是不是很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