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过程、内容、原则及技巧

如题所述

1. 结构设计过程的认识(了解)
本文面向初涉结构设计及有志于此领域的同仁,旨在提供一个对结构设计流程及其内容的概览。欢迎资深设计师们不吝赐教,同时,新手们若有疑问,亦可在讨论区积极提问,共同探讨,共同进步。结构设计涉及对建筑物的结构体系进行构思和设计,这显然需要对建筑施工图有深入的理解,包括理解设计师的创意、建筑的功能区划分及实现方式。建筑物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其设计广泛地涉及多个领域,因此,结构师在分析建筑图的同时,还应与建筑、水电、暖通空调、地质勘探等不同专业密切合作,以确保满足各专业的设计要求。在充分理解建筑图之后,结构师应形成对结构类型及基本框架的初步思路。
2. 结构建模技巧(以框架结构为例)(关键)
当对建筑项目有了基本认识之后,结构师可以开始构建模型。建模意味着使用专业软件,如PKPM、广厦、TBSA等,将心中的设计构思在数字世界中重现,并通过软件的计算功能进行优化调整,确保其满足现行规范和各项需求。建模过程中,轴网的建立通常是首要步骤,随后是柱子的定位和截面大小设定。对于新手而言,初期对截面大小的判断可能不够精准,但可通过实践逐步积累经验。柱子的布局对结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有重大影响,因此结构师需具备良好的结构概念。此外,软件操作说明书虽详尽,但并非设计重点,有兴趣者自可深入研究。
3. 结构计算与调整(掌握)
模型建立后,软件将进行荷载分析和钢筋配置计算。在此过程中,结构师需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软件参数,确保结果的真实性和安全性。若模型与要求不符,软件提供的分析图可以帮助识别问题并进行相应调整,直至满足设计要求。随后,根据计算结果生成施工图,并结合CAD进行必要的修改。一般而言,计算机辅助设计主要针对上部结构,而基础设计通常还需手工计算和绘图。
4. 施工图绘制与细节处理(精通)
软件输出的图纸需结构师根据国家标准进行细化,以满足施工需求。图纸是工程师的交流语言,必须确保详尽准确,以便他人能够根据这些信息准确建造建筑物。在绘制过程中,结构师还需对钢筋配置和截面尺寸进行最终确定,并特别加强薄弱环节。施工图应包括设计总说明、基础平面图、柱网布置图、梁板配筋图、楼梯大样图等,并根据项目复杂度增加相应的节点详图。
5. 图纸校对与审核(严谨)
鉴于结构设计的复杂性,设计完成后,应由经验丰富的同事进行校对。校对过程有助于发现问题,并将修正后的图纸提交给总工程师进行最终审核。通过这一流程,施工图的错误率将大大降低,确保设计的安全性和合规性。在完成所有修改和审核后,签上名字、盖上章,就可以进行图纸的打印了。
6. 施工过程中的沟通与变更(实践)
在建筑施工期间,可能会遇到设计未能预见的情况,或是施工难度过大,此时可能需要对设计进行变更。设计变更通常由甲方或施工方提出,设计师需据此进行调整,并确保施工符合设计意图。设计过程中,结构师还需定期到施工现场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作出指导。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