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

如题所述

人格是一个人思想道德的核心和灵魂。《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对人格的界定是“个人的心理面貌或心理格局,即个人的一些意识倾向与各种稳定而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从这个定义出发,人格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气质、性格、能力、兴趣、爱好、需要、理想、信念等。人格的形成是由多种因素(遗传、学习、文化生活、自我意识等)共同作用的结果。那么,何谓健康人格呢?台湾师范大学贾馥茗教授认为,“所谓健康人格,是能够正视环境与个人的责任,因而对自身、别人或所居住的环境,能做正确的适应。”也就是说,健康人格的核心是积极的社会适应性。作为一个具有良好适应性的理想人格,应从个体对人对事,对内对外两方面来抽象其人格结构,建构适应性系统。著名的新精神分析学家、社会学家埃里·克弗洛姆认为:人格既有“稳定”的属性,但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也会随社会、文化的变化而变化。美国精神分析学家阿博拉姆·卡丁纳认为:人格是文化的产物;人格是在人际情景中形成和表现出来的。因此,营造一种良好的和谐的、愉快的校园文化,班级氛围,建设先进的班级文化,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人从出生的那一天开始,就始终处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之下,接触到的形形色色、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通过观察、模仿等学习,以及外部对人的行为的认可与否定,人格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就逐渐成熟起来的。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反映出的人格缺陷及现代人所必须的健康人格的要求,把人格教育融入一种班级精神之中,并以此作为载体,使人格教育时时贯穿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在潜移默化中达到目的。现在的高中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就受到大人们过度的保护,过分的宠爱,再加上他们学业成绩优秀,受到老师的喜欢。久而久之,在他们身上出现了一些人格失落现象。有的学生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老子天下第一”,优越感特强,虚荣狂妄;有的学生意志薄弱,经不起挫折,考虑成绩一不理想,恨不得寻死觅活;有的学生懒惰成性,被子不叠,鞋袜不洗,每到放假大包小包往家里拖脏衣服,让父母代劳。有的学生对集体漠不关心,对他人冷漠,嫉妒心强,缺少为他人服务,助人为乐的热情并且在当前学习生活中有孤独感,觉得学习压力特重,有厌学情绪,对考试过分紧张,经常心烦意乱,莫名其妙的苦恼。以上事实告诉我们,加强对高中生健康人格教育已经刻不容缓,这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我认为高中生的健康人格应该包含以下内容:1、自尊、自爱、自信、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这是健康人格的基础。贝多芬在双耳全聋 的情况下,扼住命运的咽喉,弹奏出了人生的最强音,张海迪在高位截瘫的情况下,用轮椅支撑起一片生活的蓝天,谱写了人生的七彩华章。这些事例启示着中学生要做一个自强不息的人,才有可能创造人生的辉煌。2、诚实、坚毅、进取、富有团队协作精神,这是健康人格的支柱。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 聚会时,总结自己的人生之路,认为在幼儿园学到的“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做错了事要表示歉意。”获得诺贝尔奖是多么辉煌的业绩。但奠定这辉煌业绩的,从根本上说是从小培养的优良人格。这昭示中学生,只有从小培养诚实谦逊、团结、协作的品格,才有可能达到人生辉煌的顶点。3、积极热情、乐观具有胜不骄、败不馁的气质品性,这是健康人格的血肉。雷锋,把有 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徐虎不怕苦和累,把为人民大众服务看作是自己最大的幸福,他们以平凡中见伟大的光辉形象,启示着中学生只有热爱生活,关心他人,乐于助人,才有可能尝到幸福的滋味。4、善思、肯钻、创新,具有挑战自我、勇于竞争的意识,这是健康人生的筋骨。盖茨只 用十几年的时间就超越了钢铁、石油家庭一百多年积累的财富,雅虎、网易等后起之秀又把这个过程缩短到三四年时间,国内互联网站点搜孤的创始人张朝阳,在几年前还是穷学生,而现在则已向媒体谈论自己会不会成为首富。他们靠什么?就是靠知识创新,高新技术的产业化。综观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史,许多科学家的重要发明创造,都产生于风华正茂、思维最敏捷的青年时期。这启示着中学生,在学习中要养成善于思考、勤于钻研、勇于质疑的习惯,培养创造性人格特征,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时代呼唤着知识英雄而唯有创造性人才,才能顺应时势、脱颖而出。健康人格是一种理想化的人格模式,也是学校人格教育的目标。学校不仅对学生传授文化科学知识发展智力,而且进行政治、品德教育,形成和发展健康人格特征。培养学生健康
人格,使有人格缺陷的同学逐步向健康型转化,使变异性人格向正常人格靠拢,从而使学生素质得到完善和优化。
如何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我觉得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
1、课堂教育。学习是一种艰苦的劳动,通过学习可以发展学生的坚持性、顽强性、主动性和独立性等健康人格特征。并且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有利于形成科学的世界观,而科学的世界观对学生良好的人格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求老师重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实践能力的提高是有深远意义的。2、综合实践课程。研究性课程、社区服务课程、社会实践课程及劳动技术教育。学生根据当前社会、人与自然、环境与人类生存等热点问题,提出小的课题,利用周六、周日时间,走出校门,广泛调查研究,占有第一手资料;然后进图书馆、实验室、上网找资料;再进行分析对比,切磋辩析,由表及里,去伪存真,找出规律性的东西;然后形成科学报告,进行交流评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科学探究精神,团队合作精神,人际交往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得到了培养和提高,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作用很深远。3、高品位、精品化、系列性集体活动。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要在集体中,通过集体锻炼健康人格。因为集体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群、自制、利他、合作、助人、顽强、勇敢等健康人格,扭转消除自私怕苦、孤独,以自我为中心的消极人格特征。高品位、精品化、系列性的集体活动为学生的交往,提供了机会与条件。事实说明,健康人格总离不开交往的,离群索居,必然心胸狭窄;互不沟通,往往滋生疑虑心理和对立情绪。4、校园环境建设。德国心理学家弗洛姆认为,环境对人格产生影响,人格是文化的产物,我国古代孟母之迁的故事也说明环境对人的影响,真所谓“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沙俱黑。”所以培养学生健康人格,要重视环境建设,尤其是校园文化建设。绿化、净化、美化、诗化的校园环境建设。这是为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生活空间。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挖掘多年积累下来的文化底蕴,教育学生继承优秀光荣传统,创造新的辉煌,努力营造民主管理、和谐发展的育人环境,管理民主、教学民主、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给学生一片蔚蓝的天空,让他们自由生长,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做到用优美的校园环境净化人,用丰富多彩的校园人文环境熏陶人,用友爱的情商氛围感召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