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薪等于月薪除以21.75是怎么回事?

如题所述

月工资的计算,各种方法的都有,可谓是乱象丛生。即便是资深HR,也会经常0出现常识性的错误。有的HR工作了N年,就错了N年…

唉…相信对于绝大多数的HR来说,这是一个很挠头的事情。默默想想,你公司的事假是怎么扣工资的?

先来说说21.75咋来的

说到月工资的计算,必须说“20.83”与“21.75”的由来。

根据《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国务院令第513号)的规定,一年法定节假日为11天,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规定:

月制度工作日=(365天-104天双休日-11天法定节假日)÷12个月=20.83天

月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个月=21.75天

日工资=月工资收入÷21.75(月平均计薪天数)

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21.75×8小时)

“20.83”的用途?只是表明月平均工作时间是20.83天这一事实,无其他作用。

“21.75”的用途?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21.75”只是在计算日工资标准、小时工资标准时使用(计算加班工资的基础)。

不难看出,上述折算办法是将折算环境置放于一整年中,一年365天中去除104个休息日,剩下的261天用人单位都是要支付工资的,包括了一年中的11个带薪法定假日。

所以,一个年度中,月平均计薪天数就是261÷12月=21.75天。但实际上,每月的实际计薪天数并不是21.75天。21.75仅是一个平均数的概念!

正算与反算的合理性

实际工作中HR有依据出勤天数计算工资的“正算法”,与依据缺勤天数计算的“反算法”之争。但这都是建立在对21.75错误的理解上。

举个栗子:

正算法:“工资=月薪÷21.75 × 出勤天数”

某员工月薪2175元,按照人社部规定,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即2175÷21.75=100元,这没错对吧?7月份有23个工作日,员工缺勤1天,出勤是22天,则其月工资为2175÷21.75×22=2200元。该月请假一天,工资反而比月薪2175多了25元,这合理吗?

反算法:“工资=月薪一月薪÷21.75×缺勤天数”

有HR说,不能这么算,应当倒扣,不能正给,即当月可领工资为2175-2175÷21.75×1=2075元。好,那假设当月员工只出勤1天,缺勤22天,按反算法,则2175-2175÷21.75×22=-25元,可是员工月薪才2175元,等于白干了1天,还要倒贴25元。

看到这里,您是不是又想改变主意,想正给了呢?那请问何时又正算法,何时又反算法呢?

上述案例中,用21.75折算出日工资,在存在缺勤状态下,不管正给还是倒扣,似乎都会得出一个看似不合理的答案,为什么呢?

核心问题在于,HR对 “21.75”没有正确理解,死搬硬套。每月平均计薪天数和实际计薪天数并不一致!基于付出的劳动时间与获得的工资数额一致的理论,每月工资本来不应当相同。但实践中用人单位的设定的月薪标准通常是固定的,即每月统一标准。

由于每月实际计薪天数并不一致,有些月份计薪天数可以达到23天,有些月份计薪天数可能只有20天,而人社部的21.75却是个平均数的概念。这样具体到某一个月,月平均计薪天数和月实际计薪天数产生冲突,但月工资却执行的是统一标准,就出现了看似荒谬的结论。

正确的算法

正算法:工资=月薪÷21.75×月计薪天数×(出勤天数比例)

反算法:工资=月薪-月薪÷21.75x 缺勤天数×(出勤天数比例)

月计薪天数=(月出勤天数 + 法定节假日天数)

出勤天数比例=21.75÷(当月应出勤天数+法定节假日天数)

同样举上面的案例:

案例一:某员工月薪2175元,7月份有23个工作日,员工缺勤1天,出勤是22天,本月月薪多少?

正算法:2175÷21.75×22×(21.75÷23)=2080.4元

反算法:2175—2175÷21.75×1×(21.75÷23)=2080.4元

案例二:某员工月薪2175元, 5月份有21个工作日,5.1为法定节假日,员工缺勤1天,出勤是20天,本月月薪多少?

正算法:2175÷21.75×(20+1)×(21.75÷(21+1))=2076.14元

反算法:2175—2175÷21.75×1×(21.75÷(21+1))=2076.14元

正反算法结果都一致了

目前也有一些实行6天工作制之类的民营或者私人企业 不使用21.72计算月薪,而是直接用实际出勤天数进行计算。这也可行。

毕竟法律法规并不强制要求企业一定按照21.75来计算月薪。最普遍的算法就是用“工资=月薪÷应出勤天数×实际出勤天数”,这种算法错就错在没把“带薪法定节假日”天数算进去。正确的应该为 “工资=月薪÷(应出勤天数+法定节假日天数)×(实际出勤天数+法定节假日天数)”。

也有企业是使用 “工资=月薪÷30天×实际出勤天数” 此类算法来计算月薪的企业。这种算法又会出现上述所说的正、反算法结果不一致,而且这种把休息日算成带薪工作日的方式也存在着争议,如果遇到有员工月初辞职的,企业是否会将剩下的带薪休息日天数算还给员工呢?

关于加班工资算法

加班工资的计算较为容易,(工作日超时加班不低于1.5倍、休息日加班不低于2倍、法定节假日加班不低于3倍)

算法:“加班工资=月薪÷21.75×加班天数×所对应的倍数”

举例: 某员工月薪2175元,5月出勤满勤,5.1-5.3加班3天,5.1为法定节假日。那么其工资=月工资+加班工资,既 2175 +(2175÷21.75× 1天 × 3倍)+(2175÷21.75 × 2天 × 2倍)。

针对21.75薪资计算的方法分析完毕了,你看明白了吗?

内容

1、加班工资怎么不乘以出勤天数比例了?

加班工资的基数是用法定的“日工资=月工资收入÷21.75(月计薪天数)”来计算。这里你还要区别月薪与日薪,这两者都具有一致性的标准。如日薪乘以出勤天数比例,那将变成每月的日薪标准都不一致了。

2、21.75实际上是将年度工资平均到天的计算方式,这样的处理,从年度周期来看才是合适的,也是公平的?

上述观点是正确的。那正算法“工资=月薪÷21.75(月平均计薪天数)×出勤天数”或者反算法“工资=月薪一月薪÷21.75×缺勤天数”,到底什么情况下用才是正确的呢?

笔者来解释一下,当员工和企业约定的薪资为“年薪并按月实际计薪天数计发”,工作时间是以年计薪天数(250+11)天为综合工时制这2个条件下,正算法与反算法的计算方式才能是正确的。

但是因每月的计薪天数都是不同,也就保证不了月工资每月标准的一致性了。并且我们和员工约定的普遍是月薪而不是年薪。

例如 某员工月薪6000,年薪72000,按照21.75的规定。

假设2月28天,休息日为7天,则2月工资为(72000/261或者6000/21.75)*21天;

3月31天,休息日为8天,则3月工资为(72000/261或者6000/21.75)*23天;

意思就是要保持日工资一致,年薪一致,那么月工资必定不一致。

3、21.75已含法定假日工资,故5.1应发二倍工资?

法定节假日加班是另外需付多3倍加班费,而不是两倍。

理由如下:

1、《劳动法》第四十四条第(三)款规定:“法定节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用人单位应当支付不低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300%的工资报酬。”

2、劳动部关于印发《对〈工资支付暂行规定〉有关问题的补充规定》的通知中第二条关于加班加点的工资支付问题 (1)《规定》第十三条第(一)、(二)、(三)款规定的符合法定标准工作时间的制度工时以外延长工作时间及安排休息日和法定休假节日工作应支付的工资,是根据加班加点的多少,以劳动合同确定的正常工作时间工资标准的一定倍数所支付的劳动报酬,即凡是安排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日延长工作时间或安排在休息日工作而又不能补休的,均应支付给劳动者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小时或日工资标准150%、200%的工资;安排在法定休假节日工作的,应另外支付给劳动者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小时或日工资标准300%的工资。

今日关于工资月薪计算内容到此结束啦!大家在工作中还会遇到哪些薪酬方面的问题?欢迎下方留言讨论~

—E N D—

更多精彩干货,求职资讯,尽在来呗工作室,快来关注我们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7-07

这个很简单的,这个是按照你每个月的平均工作日数来计算你的工资的,因为每个月的天数是不一样的,有大小月之分,所以为了好计算工资,就取的这个月平均工作日了,所以自然你的日薪就是月薪除于这个平均工作日数得出的,所以平时的双休和国家法定节假日是不付工资的,

而你也不用去上班,如果双休和国家法定节假日去加班的话,就要支付加班费了。这个应该是目前大多数的周末实行双休企业计算工资的算法。所以如果你请假一天的话,那么你扣除的工资就是你的日薪了,其实我觉得这种计算方式还是挺合理的。

原先大学的时候,打过暑假工,在一个电子厂上了两个月的班,他就是按照三十天来计算工资的,因为在这种工厂他一般是没有周末休息的,也就是一般周末都不停工,个人每个月只有两天假,也就是每个月的实际工作时间差不多有三十天了,远不止上面那种计算方式只有二十二天,所以他的日薪就是每个月的工资除于三十天,请假的话,也是按照日薪来扣的,但是采用这种算法的话,就意味着员工没有很多的休息时间,基本上每个月像个机器一样在重复着相同的劳动,所以一般都是劳动力型的企业会采用这种计算方法。

我现在工作的企业就是采用上面22个工作日来计算的,意味这我有可以用来调整工作状态的周末时间,相对还是挺好的。

第2个回答  2017-07-06
我觉得这只是一种计算工资的理想算法,也就是说国家法定每月平均工作日是21.75天,所以日薪也就等于是月薪除以21.75,而这种情况也就适合那种常年都在同一个工作岗位、工作比较稳定且还是双休的比如说老师、公务员等这些人来说的。毕竟一年12个月每个月的具体天数都是不同的,而21.75天也只是个平均值,还有就是很多的工作岗位其实每个月不是双休。


我身边更多的工资算法是按每个月的具体天数这样计算的,就拿我妈妈来说吧,她退休之后又在我们县城找了一份在酒店洗碗的工作,每个月公休是两天,一个月工资是1500元,以前每个月都没有休息超过过两天,也就不涉及到算工资这一说,4月份由于有事儿就多请了半天的假,也就是休了两天半,4月份是30天,也就是说实际上班天数是27.5天。到发工资的那天她就跟我说给她发错工资了,原来她一直都觉得一个月1500,每天是50元,自己就请了半天假应该扣25元,发1475呢呀.而实际的算法应该是1500元除以30天,然后再乘以27.5天这样算。
毕竟没有超出规定休假天数的情况下,休假也是有工资的,也就是说如果休两天的话那就是1500元了,而她这个休假已经超出了规定的天数,只能按这个月具体上了几天班,然后再乘以日薪这样算。我的工资也都是这样算的,基本上是每个月都按照每个月的具体天数这样算。
第3个回答  2017-07-06
这个是一个出勤公式,一般单位基本都是这么算的。因为一个月一般出勤时间,平均下来,基本就是21.75天。而且,我们国家大部分发工资都是以月薪为计算基数的。拿月薪的相对比较多,所以日薪的计算方式一般就是,这个职务月薪除以21.75。
我们国家领年薪的还是少数,月薪还是大多数。不过一般每个单位如果是分开绩效和基本工资两部分的。出勤很多公司累计到了21天,一般就会给发放全额工资。绩效奖金一般就是按照加班与否,如果是按出勤天数算的,就是按出勤天数多少,发多少。
如果是按照绩效算的就是干了多少活儿,给多少钱,这个样子,一般大体就是这么几种情况。所以,日薪是这么折算的。据我们单位,领年薪的领导们,年薪领的也是只有绩效奖金。不是所有的收入,要不每个月估计生活也得分开好好计算了。
他们每个月的工资,也是按照正常工资、奖金、岗级、职称、岗位,等等综合记取的。所以,工资收入也是和出勤率挂钩的。就和我们普通老百姓在这点上,看似一样。可是,基本上一年365天领导都是全勤,谁敢给拿年薪的人扣工资啊?
还是做领导好,是不是?我经常夸奖自己,原来是天天工,就是拿日新的。后来,工作量越来越大,因为工作久了,熟练了。哪怕干不完,领导也没考虑给增加人。自己就连轴转,然后我就说现在自己是小时工。我的工资长起来,很大一部分还是自己国考考来的。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7-07-07

    新的劳务关系和对于工作人员利益的保护,使得国家颁布了很多相关法律法规,很多本身学历不高,对于法律方面不是很了解的公司和HR,通常都会被这个问题搅得头昏脑胀,公司也常常纠结于所谓的正算法和负算法,正算法有时候会让公司赔钱,额外支付薪资,负算法却让工作人员难堪,尤其是出勤时间极短的时候,根据负算法,都能把工资算成负数。

   先来解释一下工资计算为何这么麻烦。第一,月份的时间不同,二月特殊,本来算上春节假期和法定周末,应该是18个工作日,那么日工资的算法自然就是用月工资除以18,就能的到日工资。但是三月份又不同,出去法定节假日,应该是工作时间为23天,这个时候日工资就应该是月工资除以23,这样的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员工如果要求按照日工资或者有短期合同的员工,到底应该给他们发多少钱才合适?

     为了减少相关的薪资纠纷,我们的劳社部在2008年针对公司劳务系统和薪资发放问题制订了政策,规定:每年除去所有假期和周末,标准工作日应该是250天,平均算下来,每个月应该是20.83天,但因为有国家规定带薪休假的传统节日,11天法定节假日的薪资需要考虑在薪资范围内。所以正确的计算方式应该是250加上11天,然后除以12,得到的每个月固定工作日就是现在所说的21.75,这也是最为准确和科学的计算方法,日薪问题就得到了完美解决。

     正算法和负算法其实就是在特殊情况下产生的特殊算法,一般公司遵守相关规定就可以,遇到特殊情况,即使查看相关规定,搞清楚正算法和负算法的实际运用情况,自然没有多大问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