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的人要是得了阑尾炎怎么办呢?

如题所述

在很长的时间内,人类都没有阑尾炎的概念,直到18世纪才有第一次阑尾手术,但19世纪前阑尾手术没有推广,相应治疗仍是保守的药物治疗,扛过去治好,扛不过去死掉。

现代医学的发展是伴随着对人体的认识,一是对人体生理结构的认识,二是对人体生理数据的统计。在18世纪以前,无论是东西方,对死人还是比较重视的,死者死后依然能享受较高的丧葬待遇,毕竟死者为大嘛。

东西方传统医学,都是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之上,因此对很多疾病都缺乏相应的认识,而古代虽然也有外科手术,但是限于麻醉技术的进展缓慢,在18世纪以前有记载的外科手术寥寥无几,三国演义中华佗就是因为想要给曹操开颅去痛风石而被曹操拉去剁了(小说中,非史实)。不过这样的故事也透露了古代人对自己身体的重视,所谓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损。

在很长的时间内,由于迷信等因素人们不敢解剖人的遗体,直到16世纪,维萨里开始解剖观察人体的构造,他偷过绞刑架上的死尸,特盗过墓,还曾把人的头骨藏在自己的床下了,他也发表了人体解剖结构相应的书籍,是可以媲美哥白尼日心论的新兴知识。随着后来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更多地开始了解人体的构造,毕竟人的眼睛不能透视人体,那么最方便的就是直接剖开。

在大约18世纪中上旬的时候,人们才认识到阑尾的存在,在1735年才有第一次阑尾手术的记载,但是在那个时代愿意冒险尝试这样治疗方式的人还是比较少,相应的治疗也没有推广开来,直到20世纪阑尾手术才成为一类较为重要、常见的手术。

据解剖结构,阑尾是盲肠起始段的一个盲端,内部直径相当狭窄,只保留这一些淋巴组织,没有消化功能,和黑猩猩等物种对比,阑尾是盲肠上一个逐渐萎缩的器官,主要是因为人类杂事且以食肉为主,肠道逐渐缩短、盲肠逐渐变弱,相应地现在依然主食植物事物的黑猩猩等小肠大肠都显得更发达一些,这也使它们的肚腹体积占身体的比例更大。

盲肠虽然功能弱化,但是有时候还是会涌入食物残渣,进而发生炎症。较轻的类型也就是疼一段时间,人体免疫就可以扛过去,然而严重的类型会导致阑尾化脓,脓液在腹腔内流动可以激发全腹的反应,导致腹壁肌肉坚硬、疼痛以右下腹为主的典型特征。

在明白了人体的解剖结构后,才慢慢知道阑尾炎的发生和治疗方式。然而在尚不清楚人体构造之前,阑尾炎之类的急腹症,虽然共同特征是腹壁肌肉的紧张和腹内疼痛,可是不知解剖结构就无法定位病灶所在,也就难以治疗。

更多的是采取保守的药物治疗,有些药物可以抑制人体的免疫反应,有的可以起到杀伤微生物的作用,所以古时候肯定也有偶然治好的,但是死亡的案例可能就比较凄惨,死的时候会疼痛难忍。外科手术治疗,是在人类对人的生理构造的进一步熟识以及麻醉药的发明的基础上进行的。我国早在东汉时的华佗就发明了麻沸散,似乎也是最早进行外科手术的人之一,可惜的是麻沸散没有传下来,直到西方有了麻醉药之后,才有了外科手术治疗。

根据人身体的生理结构,加上大量的病症记录,人类记载很多疾病的典型症状和手术治疗的方式,正是现代医学这样重视解剖、生理的医学类型,才使得人类攻克了一种又一种疾病,如今阑尾炎发作时虽然痛苦,但是已经是一个比较小的手术了,因阑尾炎死亡的人基本上没有了,除非是剧烈疼痛仍不就医的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22
硬挺。因为古代没有阑尾炎切除手术,所以得了阑尾炎之后,就只能硬挺,听天由命了。
第2个回答  2020-12-24
中国传统医学是根据,望,闻,问,切的方式诊断疾病,但中医自古就没有开腹做阑尾炎的记录,而且,古人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有损。可能从文化的角度也接受不了开腹手术。一般利用中医的方法如针灸,汤药进行治疗
第3个回答  2020-12-22
因为古时候的医学技术是非常落后的,即便是得阑尾炎也只能忍着,并不会开刀切除。
第4个回答  2021-01-17
古代有治疗阑尾炎的药,大黄牡丹汤等,并且可以针灸阑尾穴等,并不是等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