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七雄:魏国也是战国中的霸主,为什么感觉没什么人服魏?

如题所述

我们印象中的魏国可能是那个“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的魏国。我们印象中的魏国,可能是经常被秦国欺负的那个魏国。实际上战国初年的魏国,完全不是后来的样子。战国初年的魏国可以说是战国第一强国。进入战国时代之后,魏国君主魏文侯率先抓住了战国时期的改革浪潮。

魏文侯任用李悝进行变法,李悝在魏国进行了相对广泛、深刻的变法,魏国的各项实力大增。魏文侯又任用吴起进行军事改革,创立了举世闻名的魏武卒制度。魏文侯在李悝和吴起等人的辅佐之下,魏国一跃成为战国初年最强大的一个诸侯国。当时的魏国实力已经跃居战国诸强首位,成为当时最强的诸侯国。魏文侯任用吴起率领魏军在河西打败秦国,逼迫秦国割让大片土地,魏国占领了秦国的河西大片土地。魏国的国土面积大大增加,魏国的声势也大大增加

到了魏武侯时期,魏国的实力进一步增强,魏国的霸业也被推向了一个新高峰。魏武侯在位期间,继续进行争霸战争。魏武侯进攻的重点还是秦国,魏军在吴起的率领下又多次击败了秦军,秦军被魏国压迫到偏远的西陲。尤其在阴晋之战中,吴起仅用五万魏武卒便击溃了五十万秦军。

若非后来魏武侯怀疑吴起的忠心度,导致吴起离开了魏国,天知道秦国会被打成什么样子。魏武侯还向周天子施压,逼迫周天子承认“田氏代齐”。魏武侯还四处出击攻打其他诸侯国,魏国打败了赵国,联合三晋多次打败了齐国,打败了郑国,与楚军大战于榆关。魏武侯时期,魏国已经初步具备了霸业的雏形。

到了魏惠王时期,魏国的霸业达到了顶峰,同时魏国的霸业也开始衰落。魏惠王时期,战国也进入了中期。这一时期其他国家先后进行了改革和变法,魏国的绝对优势也在逐渐减弱。魏惠王早起还能维持住霸业,并且进一步扩大霸业。魏惠王时期,魏国也完成了由侯国向王国的转变。但是此时魏惠王能够维持霸业的重要原因则是三晋一体,依靠的其实是三晋的力量。

随着其他国家变法的完成,魏国的霸业也逐渐衰落。尤其是魏国破坏了三晋同盟。魏国先攻赵,包围了赵国首都邯郸。齐国为救赵,来了一个围魏救赵。虽然齐军在桂陵击败了魏军,但是魏国毕竟底子厚,魏国还是攻陷了邯郸,并且逼迫齐国议和。此后魏国又进攻韩国,齐国故技重施,此次在马陵设下埋伏。孙膑一战击杀了庞涓,消灭了魏国主力。马陵之战也成为魏国由盛而衰的重要标志,魏国从霸业的巅峰跌落。

战国其他强国再也没有给魏国任何复兴的机会。魏国强盛时期四处出击,也四处树敌,其他国家一定会趁着魏国病要魏国的命。更令魏国难以承受的是,秦国变法成功。秦国经过十几年的蛰伏期以及变法大成。马陵战败之后,商鞅率领大秦锐士东征魏国,打败公子卬,又给了魏国致命一击。此后秦国不断东出,魏国首当其冲。魏国的地理位置位于天下之中,处于四战之地。魏国一旦率领,就会成为各个诸侯国争夺的对象。

魏国也曾经强盛了两代半。为什么魏国的存在感却相对较低呢,感觉没有人服魏国呢?

魏国确实曾经强盛一时,但是魏国强盛的太早,强盛的时间也太过久远。魏国强盛之时,正好处于战国初期。 魏国在各个国家中率先强大起来,但是魏国的强大也只是相对强大。魏国强大之后,追求的事业是霸业,而不是统一天下。魏国的大国思维整体上也停留在春秋时期。魏国在战国初期建立建立了属于自己的霸业,却没有没有让后世记住。以至于不少读者,甚至都不知道当年的魏国曾经那么强大。

我们经常说小时候胖不是胖,魏国就是典型的小时候胖的国家。魏国小时候特别胖,长大以后却非常瘦小。如果不是长辈告诉大家,魏国曾经是个小胖子,也许不会有人知道这件事。除非魏国一直自称为魏胖子。在魏国之后其,他国家也先后崛起。

比如东方的齐国也成强盛了两代半,楚国也曾经强盛一时,赵国经过胡服骑射之后也曾经非常强大,秦国更是强大了一百多年。当战国各个大国先后强盛之后,又有多人会记得那个整天被欺负,四处割地赔款的魏国呢?各个大国若想扩大自己的影响,扩展自己的地盘又要攻打魏国。昔日的战国第一强国成为各大强国的出气筒。魏国若想生存必须伺候好各个大国,魏国的存在感自然更低。

魏国正好处于中央腹地,扼守住了秦国东出的大门。秦国若想东出函谷关一定要跨过魏国。衰落的魏国自然难以对抗强大的秦国,魏国在与秦国的对抗中多次被打败。魏国为了求得生存只能出卖国家利益,寻求其他国家的帮助,充当其他国家的小跟班。魏国为了讨好秦国,不是割让土地给秦国,就是当秦国的马前卒。战国中后期的魏国和韩国几乎没有什么区别,战国强国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将魏国放在眼中。大家只能记住强者,也只服强者,哪有服一个弱者的道理。

魏国强大的模式可以总结为强君贤臣之强。魏文侯的政治、经济、识人、军事等能力都非常强,所以他能任用李悝、吴起等人改革魏国。魏武侯的其他能力并不比魏文侯弱,但是识人之能明显不行。所以魏武侯时期,魏国的人才已经开始流失,尤其是吴起的流失让秦国有了喘息的机会。

魏惠王的能力大大不如前两代,前期能够扩大霸业也主要靠文武两侯留下的家底。魏惠王之后的历代魏王虽然有合格的君主,但是再也没有可以力挽狂澜的君主。由于魏国君主的能力相对一般,面对周边强国的窥伺又没有创新性的应对办法,魏国一步步走向了沉沦。魏国的存在感也越来越低,其他各国也越来越不把魏国放在眼中。

由于魏惠王之后的历代魏王要么能力一般,要么昏庸无道。这些弱君不仅没有振兴魏国,还直接导致大量人才流亡到他国。如果历代魏王能好好利用本国人才,魏国绝对可能再一次强盛。魏国堪称是战国时代的人才储备库,也是战国时代人才的漏斗。从魏国流失的人才不少都成为各国的骨干力量。商鞅先在魏国为官,受不到重用之后, 在秦国推动变法。孙膑也有机会在魏国为将,但是被魏惠王和庞涓陷害。最终孙膑和商鞅两人亲手将魏国拉下高台。

张仪算是土生土长的魏国人,结果跑到了秦国,并且亲手掐灭了魏国复兴的希望。犀首公孙衍也是魏国人,后来亲手帮助秦国夺取了河西之地,魏国更加衰落。范睢也是一位非常有能力的大臣,也被逼出魏国,最终成为魏国的大敌,帮助秦国奠定了统一的基础。一代名将尉缭子也是魏国人,最终也流失到秦国。这些都是魏国流失的顶级人才,如果算上那些非顶级人才或者一度逼走的人才,魏国流失的人口则更多。魏国甚至连自己的公子信陵君都被猜忌,郁郁而终。

魏国的知名度低,不被人们信服,还和魏国后代无能有一定关系。魏国灭亡之后,战国各国纷纷复国。魏国的魏咎和魏豹也先后复国。但是魏咎、魏豹的成色和其他国家的后代相比成色相对较低。齐国有田角、田荣、田横等人,赵国有赵歇等人,楚国有项羽、刘邦。由于魏国遗民的成色不足,导致魏国再一次复国之后也是一个弱国。

魏国做为战国第一个强盛的诸侯,抓着一手好牌,可惜把这手牌活活打成了一手烂牌,最后打成死局。魏国强盛了不到五十年时间,却用一百多年去还。随着魏国越来越衰弱,魏国的存在感也就越来越低,最终成为一个可有可无的小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19
因为魏国存在时间太短,而且魏国没有出现过什么名人名将,所以它的光芒都被其他六个国家掩盖了。
相似回答